在《B2B的核心价值是解决“信用不对称”》一文发表后,有不少电商圈朋友问:解决“信用不对称”的B2*B平台,能否对接解决“专业不对称”的*B2C平台呢?
这里用*B表示零售商
很好的问题,对此,我认为:
对于消费品的商贸流通服务而言(不管是传统流通还是电商管道),分为批发和零售,批发是B2B,零售是B2C;
前者解决“信用不对称”,后者解决“专业不对称”,这本应是一种自然、完美的对接。
而眼下是B2B(尤其是内贸)的“交付平台”没做起来或做得好的不多,即大部分B2B没有解决“信用不对称”问题,依然停留在“信息撮合”和模仿C类(务虚的交易)上,导致无从对接。
由于阿里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也即交付服务平台)率先在外贸B2B中的交付服务,阿里国际站推出了“信保”(TA)产品,解决了“信用不对称”问题。
可以预期,跨境*B2C将最先实现:B2B到*B2C的对接!
这也符合国际贸易的商业逻辑即:跨境贸易必须接受口岸监管,且海运是主流的特点(以B类批量出货为主),通过跨境贸易便利化(B2B),对接及促进跨境零售*B2C,实现跨境零售本地化。
内贸B2B能否解决“信用不对称”呢?答案是肯定的。
只是由于内贸缺少平台交付的“入口”(外贸入口是通关)及内贸流通不规范(指税、票、路桥费等),整合的困难大些而已,但绝非不可解决。
此外,必须强调,电商应用绝非仅是“消费品”,有大量材料、元件、设备等工业品交易也需B2B覆盖,也需解决“信用不对称”问题。
而且,严格说,任何消费制成品也是由这些“工业品”组成,这些工业品的交易效率,直接影响“消费品”的价格和体验。
总之,生产性服务业的电商应用(不直面消费者的B2B),其市场空间巨大,且介入更高门槛,价值也更大,值得有识之士为之投入,也是电商应用的深度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