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证券周报有一篇文章讲到中关村在线卖给钢联的文章,笔者长期跟踪B2B发展。在笔者看来,这家证监会指定披露媒体的文章中有数个错误:
1) 中关村在线的财年是自然年么?
2) 太平洋电脑网和中关村在线的对标比例是1:1么?
3) 对于钢联和慧聪,那个中关村在线还是普通用户眼中的中关村在线(仅媒体属性)么?
第一个问题最早可追溯到慧聪网并购上海钢联的时候。当时在回答记者对对中关村利润承诺的时间计算问题时,慧聪网CEO郭江的表态是肯定是以并购完成以后的时间点开始进行利润承诺时点的核算;另外有媒体提到中关村业绩承诺的压力问题时,郭江表示对于刘小东团队而言,这不是一个十分苛刻的业绩标准。
对于第二个问题,中关村在线无疑是IT数码网站执牛耳者,而太平洋在线排在什么位置,能直接对标中关村在线么?
引用两组数据,第一组来自Alexa,参照物为中关村在线、太平洋电脑网、泡泡网和IT168,分别反映其近半年流量数据和站点活跃度数据。
根据Alexa,中关村在线相关数据大幅领先于太平洋电脑网。第二组数据来自CNNIC旗下的统计工具,同样可以看到中关村在线的领先地位。
再看营收,上海钢联的并购公告显示,标的公司-中关村在线的实际持有方2015年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约2.94亿人民币,而太平洋电脑网的收入则由2014年的2.30亿缩水至2015年的1.87亿。
另外,太平洋网络集团在太平洋电脑网的营收概述中表示,“尽管2015年太平洋电脑网的收入大幅下滑,我们对经营策略进行及时积极的结构性调整。该调整使我们开辟出新的基于电子商务的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技术产品销售市场萎缩的情况”。而中关村在线在此处亦有布局,一起看下中关村在线的电商在怎么做。以下是中关村在线电商金服公司总经理肖昌兴在2016产业生态互联网大会上的表态。
“我们融商通联这个平台是在去年7月份开始正式独立出来运营的,其实也只是短短的运营了半年时间,依托于中关村在线的强大品牌资源,我学到了一点小的地方,从搭建平台到运营,到招商,我们现在也已经有了累计注册、交易的商家有1万多,超过了1万家。现在的交易额也是达到了5亿的成绩”。
这样的成绩恐怕也远远超过太平洋电脑网目前在电商端试水的成绩。我们都知道传说中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在收入模式上马太效应更加明显,这一问题导致拿差距不小的行业老二1:1对标行业老大存在不小问题。
实际上,在简单的数据之外,最要命的一个问题在于,用过于静态的数据评估了中关村在线对慧聪网和上海钢联的价值。媒体命贱盈利难,所以我们看到了媒体的辗转腾挪为发展改造资本结构。不提中关村在线,那个新浪的股份结构和曹国伟的故事大家还记得么?
而无论是慧聪网还是上海钢联和中关村在线的结合,都在通过将媒体与媒体天然下游的交易连接起来挖掘新价值——一个连接着F,大B,小B和C的产业链电商。正是基于这一点,肖昌兴认为他的B2B比大宗商品交易来说,形态更为复杂,“我们的模式,和上午大宗商品的B2B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是先有C再有B2B,第二个是我们的B2B是和大宗商品交易来说,我们B2B的形态更复杂一些。”另一方面,在B2B业务的金融部分,中关村在线也设计了针对代采寄售和库存质押模式方面的探索。而这正是慧聪和钢联投资的意义,一个基于3C数码领域的B2B投资项目,而非一个简单的媒体项目,不看清楚这一点,恐怕无法掌握住这次收购的内涵。
而对于标的究竟值多少钱,大家可以用另一个数据做一下测算,在3月中旬的产业互联网大会上,肖昌兴表示已经做了5亿成交额,而2016年的总交易额有望做到20亿。一个年交易额20亿的B2B平台是否有价值,大家可以去看看已经获得投资的B2B平台的估值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