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要给千万中小企业发融资通行证

陈以军 e媒体 2016-06-17 10:53:53

阿里巴巴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依托诚信体系、诚信评级,来链接银行,通过创新性的模式,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这将会从根本上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一旦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B类市场迎来的不仅仅是订单的增多……

2016年4月23日,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2016绿公司年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一次分析,并且谈到了对未来十年的预测。他表示“十年后会成功的事情我们就干”。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词“十年”。从2014年开始,马云几乎在每一次大型的场合都会提及“十年”这个时间节点,并且以十年为一个基数来讨论互联网。

b1.jpg

2002年,阿里巴巴在B2B推出一个产品,并将其取名为“诚信通”。于是全国各地的传统产业逐渐从线下搬到线上,如果说是马云的阿里巴巴在改变传统的格局,不如说是互联网在打破区域限制。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B2B事业群总裁吴敏芝告诉笔者:“马总已经预见到诚信对中小企业的重要程度,阿里巴巴搭建的电商平台已经走了17年,诚信的含金量已经越来越高。”据介绍,诚信通平台上,很多企业都是10年以上的诚信通商家,它们的行为是开放给外界的,信用好不好都可以直接看到。

17年的数据积累,为小微企业诚信“平反”

可是传统企业上线之后在B类市场,却一直没有爆发出C类双十一的那种“繁荣”,这不是线上没有需求,而是企业在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方面没有享受到足够的互联互通,也就是如银行所说,整个行业信用风险很高。

小微企业的综合实力比较单薄、信息真实性相对较差、管理者水平不高、企业信用度比较低,造成企业信用风险较高,直接影响到了融资,同时影响到了生产和长久发展。

当前的互联网尤其是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领域,诚信已经逐渐和互联网紧密融合,平台方和注册方的诚信度逐渐被受关注,而且遭遇到挑战和质疑,市场上暴露的信用风险逐渐阻碍着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发展。

自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之后,吴敏芝在多年来与中小企业的交往中发现,小微企业信用风险高是一个伪命题。

吴敏芝认为,一些投融资企业也包括个别银行,在选择合作平台以及风控标准的设立等方面把关不严,造成许多不法分子的混入,合作平台对小微企业的把关不严、风控也不到位最后各种负面消息蜂拥而至。真正做线上的实体企业,却扛了这个雷。

笔者认为,吴敏芝之所以敢说这句话,是因为阿里巴巴沉淀了17年的B类市场数据,已经有效的解决了信息数据和销售数据,可以针对银行和大型投融资机构解决相关信息流的问题,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发挥重要作用,平台风险有望得到有效控制,行业信用风险有望降低。

“这两年积淀的数据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吴敏芝强调,从信息平台到交易平台,B类的本质,支付不等于交易,和C类不一样。B类贸易有谈判、看样、打样,合同、预付款,这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当打通所有环节,介入到供应链和交易环节。越来越多的数据被无形中留了下来,这些数据成为风控模型,成为诚信,这个诚信体系就越来越值钱。

b3.jpg

县域经济的拓荒,为小微企业打开融资“通道”

随着电商企业对中国县域市场的渗入,县域金融被摆上了台面,“发展农村金融任重道远,需要涉农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推动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认为,农村信贷存在风险缺乏管理、贷款效率不高、信用体系缺失的三个问题。

其实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支点的县域互联网金融体量比较大。许多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县城周边,以及乡镇之中,而在江浙两省,企业都以产业集聚的形式集聚在农村。在这些地方,许多小微企业,包括从淘宝店转型成为企业的商户,他们都表示贷款特别难。

县域金融市场是一个大市场,建立集征信、大数据、应用场景于一体化的金融生态圈是未来的趋势。

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笔者发现阿里巴巴有一个信用保障服务,这是一个为几十万家中小企业向全球海外买家背书的活动,如果这些企业骗了你,阿里巴巴来赔。这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吴敏芝表示:“我们给到最高100万美元的授信额,企业如果骗了买家,我们来赔,这让买家的信任成本降到了最低。”

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开始爆发之后,消费金融、县域金融、众筹和理财超市被逐渐提及。一些互联网媒体称之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蓝海。这其中县域金融被冠以供应链金融的方式逐渐去延伸。

从2014年开始,京东就开始关注县域的供应链金融,再后来被媒体大肆渲染,笔者没有看到过他们的数据,不好妄加评论,不过2016年6月,京东供应链项目却出现了问题,这个或许会对京东的供应链金融有所影响。毕竟供应链金融需要依托于一个健康的生态之下才能有序发展,构架供应链生态不是说构架就构架的,这牵扯到诸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要不阿里巴巴也不会等了16年才依托大数据为分布在各个城乡的中小企业提供数据的支撑。

真正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以生产为主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从作坊式到公司化和集约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大笔的资金,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而很难从银行获得大笔贷款,这也是制约当地产业升级的一大障碍。

虽然通过征信体系可以作为信用抵押,但是在县域市场没有一个诚信体系架构,更没有信用的积淀,就造成了这个现象。笔者在山东、江西、福建、甘肃以及江苏还有浙江的一些县域走访时发现,其实支撑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是生产制造型企业,以小微企业居多,而且外贸企业占比较大。这些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浙江磐安县的某电商企业老板告诉笔者,虽然上面有了扶持政策,但是当地的银行却还是需要企业提供抵押或者联保,否则还是不贷款。而在江西新余的某平台企业老板告诉笔者,当地也有很多扶持政策,但是想拿到这些扶持有点困难,一些贷款也很难落实到电商手上,不过他表示有厂房或者工厂甚至基地能抵押,贷款就容易多了。

银行+大数据,小微企业用诚信做“背书”

其实,银行之所以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添加诸多限制,也无非是要确保资金的安全。毕竟当前传统企业效能下滑,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生存现状堪忧,以至于其提供的数据难以在银行中获得足够的信誉担保。

上海银行总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朱会冲告诉笔者:“银行传统体制下,小的贷款很难做,一般要500万以上,1000万以上,小额贷款操作成本、征信成本很高。”

其实银行也很想利用企业这些数据做资信核准,但是由于服务成本太高,因为针对中小企业贷款10万元和大企业贷款1000万元,其实付出的服务成本是一样的,所以银行宁可选择大型企业。朱会冲表示,银行做征信很难,这是很专业化的事情。无论是从规模、经济等方面考量都没这个能力。征信要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把政府公共信息归纳起来,第三方整合打包和银行对接。

中小企业,尤其是在阿里巴巴平台经营多年的企业,他们的信息已经留在了平台之上,虽然其他的信息散落各地,但是平台上的数据已经可以提供较为真实的企业画像。

如今上海银行主要还是阿里巴巴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合作,累计放款接近3个多亿。这主要是因为其数据沉淀比较大。朱会冲介绍,上海每年新增20万以上的小企业。这些企业都没法获得银行融资。如果能通过数据沉淀作为基础贷款,就有了信用的担保,相对轻松了很多。

其实在美国诚信体系已经很发达了,其中三大征信公司已经把整个美国的诚信体系的方方面面都涵盖了,当大家对大数据、对诚信有了意识的时候,接下来就是要有数据,没有数据什么都做不了。阿里巴巴积淀了16年的数据就这样摆在了台面之上。如果阿里巴巴通过对县域,通过对行业协会、产业带等等渠道将线下的数据也导入到征信系统平台之上,这个数据的挖掘就更有意义了。

笔者认为,阿里巴巴B2B如果通过赋能线下,借道与各个省份、各个产业集群的行业协会合作,将各类数据挖掘汇集起来,不仅反哺了实体经济,也是在玩一盘大棋。

阿里巴巴通过对数据的存储,然后利用模型来整理,然后在经过与银行对接,帮助企业向银行贷款,不用上门,不用摸底调查,随借随还。据吴敏芝介绍,银行给的最低还款期限是半年,而对企业来讲,可能只需要两个礼拜的使用价值,却要付出半年的成本。对银行来讲,如果两个礼拜就还,也是很不划算。所以通过阿里巴巴的模式,可以做到随借随还,用完就还,哪怕年化利率一样,和直接去银行贷款相比还是节省很多开销。

据悉,此次征信体系,将会把B2B的数据和淘宝平台的数据一起打通,“淘宝买家是1688的买家,从这里批发进货,它从我这里进货,也可以看出它的规模和企业状况是否正常。” 吴敏芝强调,很多企业在三个地方开店,我们都会汇总。孤立来看,比如原本授信2万,但是如果3个地方开店,我们监测到规模更大,我们可以授信比如6万。

另外,阿里巴巴还和微博合作,把企业征信放到微博上。在企业的公众号号上,除了产品、广告信息,还能能看到诚信数据,同时,通过UC搜索出来的企业,也会展现诚信信息。高德也参与其中,当导航到某家企业,包括周边企业,也看到很多企业的信息出来。

“这些对产业带,进货的商家,也很有用。”吴敏芝表示,围绕各个场景,都会去展现诚信体系,使用场景越多,使用频率更多,反过来也会激发企业维护自己的诚信体系。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