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君:从创捷案例和宋华天平模型看“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区别

文健君 2016-06-20 08:43:05

此文根据宋华教授和本人(文健君)的多次谈话基础上整理而成,部分资料文字来源于宋华教授的《“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终极辨析》。互联网金融较好地解决了资金端来源问题,解决交易成本和便捷性;供应链金融从资产端着手,较好解决资产端使用及其风险问题;两者的发展和融合会产生产融一体化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一个普惠金融时代很快到来,这是这个十年的蓝海!

前言

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正在融合成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兴业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这里边既有对供应链、外部价值链、产业链的理解,也有对金融的理解,更有对复杂网络系统的适应性的理解。在实操中,由于大家对基本问题理解的模糊混乱,导致实践中的巨大风险。

第一,模糊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的区别,用消费互联网的思维来理解互联网金融,通过提供信息的撮合和交易手段来做金融,根本性忽略其金融本质属性,在实践中产生大量问题,直接导致这一轮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整治;

第二,模糊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区别,供应链金融基于产业实体的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构建结构获取有效数据控制风险从事金融活动,供应链是重点、金融仍然是本质,供应链金融嵌入实体之中完成资金融通和时空错配。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较短的价值链的联接、实际上是消费互联网的平台模式在金融领域的演进,但是金融的风险信用信息的复杂度比在线零售复杂数倍。

第三,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活动依旧游离在产业实体之外,缺乏系统性的风控手段。供应链金融重点在产业和供应链、本质是金融,没有对产业和供应链的精深理解、脱离实体和产业的纯粹金融活动风险巨大。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的目标客户是愿意接受融资成本比银行利率高的对象,由于金融中的逆淘汰现象其风险控制手段比银行更具艰巨性。

第四,不理解他们的复杂性,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融合了互联网、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的跨界"复杂系统",它不是一个随机演化的系统,而是一个动态演进的无尺度网络,他有自己的中心节点(阿基里斯的脚踵)和特定结构,需要拥有与消费级互联网不同的理解逻辑。

互联网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各不相同

互联网金融是当今时代的创新,通过去中介化体现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代表了当今普惠金融的主流,但有人指出供应链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表现形态。闻及此言,觉得前面的言语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混淆互联网金融与供应链金融两者之间的区别,甚至用互联网金融涵盖供应链金融则感到期期不可,不敢苟同。更有把供应链金融叫成“在线互联网金融”、“产业链金融”更是概念模糊混乱。

互联网金融更多在资金端发力

对于任何微观企业金融而言,无论什么样的金融创新,其核心都不过是一座“天平”,这座天平的基座便是风险控制,天平的梁则是信息,天平的柱是信用,而天平的两端一头承载的是“资金”,另一头则是“资产”

blob.png

互联网金融就其形态上来讲,的确可以称之为一种创新,它改变了资金的来源,使得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然而,在前几年互联网金融野蛮发展的过程中,却带来了很多风险控制和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主要是当时大多数的企业主要开展的是P2P(PeertoPeer),即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但是正是这种P2P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一是当平台从众多的投资者筹集了资金之后,究竟将资金用在了什么地方,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不透明的,甚至某些P2P为了追逐高额回报,反而充当了掠夺实体经济的野蛮人,做起高利贷生意,或者将资金投入股市或者其他投机业务。即便是有些平台声称投入了实体产业,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务智能和大数据支撑的条件下,这些不过成了招摇过市的幌子而已。除此之外,除了极少数规范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多数P2P平台很少有备付金,同时也很少有平台去做资金托管,或者干脆直接做资金池,其结果所谓的创新不过是“非法集资互联网化”而已,正是这样一种状况,才导致了最近一段时间大量的P2P出现了跑路现象,可谓“没有跑的最快,只有跑的更快”,2014年倒闭和跑路的平台338家,而2015年一下子跃升到了近700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监管不到位,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鱼目混杂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造就,即大多数中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处于发展的初期、管理财务不规范导致信用不足,再加上多数产业低端化、产能过剩,使得资产端在当今中国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因此,即便规范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不过是创新了资金端,是通过新的资金渠道去寻觅好的资产,一旦不能真正掌握资产的状况或者信息,天平的基座就会崩溃。

供应链金融很好解决资产端的问题

创捷案例

与互联网金融不同,供应链金融首先入手的是紧扣资产端,用好的资产去对接资金,这样使得信息、信用和风险控制有了较好的着陆点。

下面以深圳创捷供应链的供应链金融运行为例,创捷供应链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以电子商务和供应链服务为依托的企业,在为客户开展立足于通讯行业轻生产服务过程中,还提供了相应的金融性服务业务。诸如客户A是一家专门从事通讯产品的方案设计和集成设计企业,当它与其国外客户签订方案设计和供货合作协议后,按照以前的经营模式需要自己从国外原材料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并报关进口,连同国内采购的原材料一并送至加工厂生产。加工厂生产出成品后交回客户,客户再将产品出口交付其国外客户。在处理整个订单过程中,客户A既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及销售,又要承担原材料进口及报关、国内外物流、资金调度、生产过程质量管控、银行议付、税局退税等流程,繁琐复杂。由于每个环节需要相应的人手,造成了人工成本增加。显然,这对于核心竞争力在于研发设计的客户A而言,不仅大大提高了运营成本,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流转效率,为订单增加了不可预见的风险,而且巨大的资金压力,也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羁绊。而创捷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客户A与其签定框架协议,提供生产计划物料清单(BOM)表,创捷供应链根据BOM表代A客户付汇或付款从国内外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并集货于企业VMI仓库进行分拣、齐套后送到加工厂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由客户A进行质量管控,成品完成后创捷供应链将成品出口并交货给客户A的海外客户,之后由创捷与银行议付、结汇,并办理退税,最终与客户A进行结算。在这一过程中,创捷不仅为客户A提供了轻生产、进出口、结汇、退税等供应链服务和充足的资金进行运营,而且同时为供应链中的零部件供应商、组装厂等提供了应收账款保理、设备融资租赁等金融性服务,并且也能为A的海外客户提供物流金融、仓单质押服务。

blob.png

显然,从创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具有独特性,就在于其管理要素、流程和结构,既不同于互联网金融也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银行借贷,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成长性中小企业因为经营不稳定、信用不足、资产欠缺等因素导致的融资难问题。

首先,在管理要素上,传统的银行借贷以“好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对企业以往的财务信息进行静态分析,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因此,从实质上讲,作为借贷方的传统金融机构并没有真正地把握中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从而产生了如今较高的坏账率。这是因为中小微企业的财务往往非常不规范,甚至有些企业还备有多套报表以达到欺诈的目的。另外即便是真实的财务报表,在经济波动的状况下,也不能代表良好的市场和未来。相反,供应链金融评估的是个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加强了债项本身的结构控制,其金融性行为既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又源于实体经济的状况控制金融活动中的风险,也就是说,如同创捷供应链那样,在把握整个供应链运营中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才产生资金在供应链中的有效流动。因而,它把结构性的信息作为了信用建立和评价的基础;

其次,在管理的流程上,传统的借贷是一种简单的资金借贷关系,以一个或几个生硬、机械的产品“水平式”地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及交易链条上的各个节点、各个交易主体需求。而供应链金融是根据交易对手、行业规则、商品特点、市场价格、运输安排等交易条件,为供应链上不同交易层次和交易地位的交易主体独身定制的专业金融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根据各交易主体在供应链中的资源、能力、上下游的关系密度、所处于的位置等来决定融资量、融资周期和融资利率。因此,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更是流程优化方案和成本降低方案,是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在优化产业运行的同时,实现了融资和其他金融性服务;

第三,在管理的组织结构方面,两者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传统的借贷一般参与主体只有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和中小企业双方,有些也需要第三方担保人的参与,也就是说,其组织结构是两方的,最多是三方关系。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中,不仅仅有金融机构、融资企业,还包括供应链上的参与企业、其他服务型企业、以及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企业,亦即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网络生态式的组织场域,参与各方在这个网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且各得其所。

“三有三无”企业更容易使用供应链金融服务

当然,应当看到的是尽管供应链金融通过资产端来对接资金端,从而通过信息的把握和信用的建立,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事实上不可能所有的中小微企业都可以进入到供应链金融的行列,这是因为如果企业缺乏相应的竞争力,并且难以与其他组织建构起完整、闭合的供应链体系,那么信息的对称就很难实现,金融也就无从谈起。因而,只有那些“三无但是三有”的中小微企业才能真正成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对象,“三无”是中小微企业的普遍现象,即无充足资金、无良好资产、无强大信誉,如果这些现象都不存在,企业将会很容易从传统的借贷渠道中获得资金,但是由于中小微企业的特质决定,往往这些现象很难解决。然而,尽管多数中小微存在“三无”现象,但是必须具备“三有”,即有良好的技术,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需要有充足的订单,也就是有市场,具有开疆拓土、维系客户的能力,并且最终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理想,也就是能搭建具有创业精神的团队,探索清晰可行的商业模式和发展途径。所以,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抓住物质性的供应链结构,而且也是牢牢把握软性的供应链参与者,从而推动产业和金融的结合。

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逐步走向融合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还应当看到的是,尽管互联网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出发点不尽一致,但是这并不表明这两者之间水火不容、决然对立,相反,它们之间往往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推动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同时变革和创新,届时这种新型的金融性活动既不完全是单纯的互联网金融,也不是绝对的供应链金融,而是这两者之间的融合 ,亦即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相信这将是中国下一个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之一。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