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国资追逐农产品电商

2016-06-21 08:26:43

接单、收果、包装、发货、售后回访……6月,岭南佳果信宜三华李迎来收获季,在三华李主产区茂名信宜市钱排镇,记者随处能见到人们围绕三华李忙碌的场景。

三华李是信宜市的特色农产品,去年全市三华李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值14.5亿元,单项人均收入5100多元。三华李不但给果农带来了收益,也催热了当地的电商和快递市场。无数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围绕这颗小果实展开角逐。据信宜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钱排镇微商电商已发展到51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2300多人。进驻该镇的快递物流有顺丰、邮政、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9家,80多个快递代理点遍布全镇各村。

三华李只是无数农产品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电商在我国的兴起,像三华李一样的农产品电商亦引来无数资本的热捧,在这个市场有哪些机遇?又将面临何种挑战和风险?致力于从事该行业的投资者该如何抓住机遇避开风险……记者试图通过对一线企业和电商专家的采访来探求答案。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顾大炜实习生 谢伟 通讯员 张宇

市场

民企国资线上角逐一颗“小李子”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是一个山区县级市,有着丰富的特色农产品。长期以来,如何将这些农产品推销出去是困扰着当地一大难题,而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这一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微商就是近年来该市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行业,一位多年从事三华李销售的本地商人甚至认为,微商俨然已成为了打开信宜边远乡村三华李销路的主要力量,“一个人、一台手机就能完成整个销售过程,虽然个体微商的量并不会特别大,但是微商的数量恐怖得惊人。”

微商之外,还有无数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企业,信宜市网商协会会长黎名洋介绍,协会于去年五月成立,目前会员已有100多家,会员以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企业为主,“很多会员都是在外面闯荡后,看到家乡特色农产品巨大的潜力才回乡创业的。”

80后凌增瑞就是其中一个,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广州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去年国庆期间回来创立了信宜市一村一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做本地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刚回来一个月就通过电商平台卖了1.5万斤红薯,有3000多单,价格是本地市场价格的2倍多。”

电商巨头之一的京东也试图在信宜这块土地上分一杯羹。今年4月20日上午,信宜市政府与京东集团签订农村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电子商务为具体结合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战略合作。合作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设立信宜市京东服务中心,二是设立京东帮服务店,三是每村招募一名业务推广员,四是设立京东信宜市特产馆,五是为信宜市特产基地授牌,并实现工业品农产品进京东全国经销体系。

除了电商企业,各大物流企业也在信宜这座山城角逐以三华李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在信宜钱排、茶山等乡镇,二十多家快递公司在竞争,在各个村还设了点,“每年三华李上市季节,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就会纷纷入驻。”

在“试探”了市场情况多年后,中国邮政也于今年6月加入三华李物流大军,它们为三华李提供全程冷链运输,增设了50多个三华李收寄点,还推出了多项便民措施和资费优惠政策,配置了多台冷链车辆直运珠三角,力争做到省内所有地级市核心城区和外省25个重点城市核心地区实现次日到达,实现“24小时枝头到舌头”。

之所以介入三华李物流链,在中国邮政集团广东信宜分公司总经理吴广文看来,除了履行国企为农民服务的社会责任,三华李物流这个巨大的市场也是左右他们做出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格局

农产品电商阿里、京东、苏宁三足鼎立

信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王炳南在介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时说,随着政府推动和社会资本的介入,农村电商发展迅猛。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涉农网站3万多家,其中电子商务网站3000多家,2015年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了96%。此外,目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505亿元,发展农村网民达到5659万人,新增网店达到118万家,在全国1000个县里,已经建成了25万个电商村级服务点。

《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5》的一组数据也同样能说明上述发展趋势:阿里平台完成农产品销售额近700亿元,卖家数超过90万个。2015年阿里平台上完成农产品销售695.50亿元,其中阿里零售平台占比95.31%,1688占比4.69%。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超过90万个,其中零售平台占比97.73%,1688平台占比约为2.27%。

“农村电商的社会意义与蛋糕很大。”浙江省丽水市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主任、《电商参考》特约评论员、淘宝大学县长电商研修班专家导师王军龙认为,政府与企业已经对这一点形成共识,农产品电商的投资热兴起已经有好几年,有市场主体转型的需求,也有电商热细分市场切入的原因,特别是国家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农产品电商更是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农产品电商作为一个风口,潜力依然很大。”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说,目前农产品电商的规模占总的农产品流通规模没有超过3﹪。

或许正是看中农产品电商的巨大潜在市场,各个互联网零售业巨头纷纷凭借自身优势平台强力发展农产品电商,目前主要呈现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三足鼎立的局面。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即在三年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

京东“农村电商战略”加速推进:一是2015年计划开设“京东帮服务店”1000家以上。二是2015年计划建成县级服务中心500个,招募乡村推广员5万人。三是与格莱珉银行战略合作,开展农村普惠金融业务。

苏宁2015年计划建成1500家苏宁易购服务站,并计划在5年内建立1万家,深入全国乡村,从渠道建设层面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壁垒。

趋势

加快推进适合农产品电商平台规则

不过,王炳南同时也指出,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电商人才缺乏、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另外,和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农产品存在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成本偏高、效率较低等问题,这大大抑制了我国农村电商建设的发展速度。

王军龙也认为,投资农产品电商,面临的是时代的机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交易、物流”必然越发快捷,自然就拉长农产品流通半径,商品流通存在着必然的市场效益链。但是,风险伴热点相生,目前投资农产品电商的最大风险,是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跟不上电商的发展,满足不了顾客与市场的新需求,追逐市场的成本日益提高。

因此,王军龙建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互联网+流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加大对流通领域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的投入,这给县域电商服务商释放了新的信号与参与农村电商的机会。

“农产品是不是上了网就能降成本?恐怕不是这样的。”魏延安说,与大型批发市场相比,上网的农产品因其细碎、分散,物流成本并不低。既然这样,如何挣钱,只能高端化,高端化又面临信任危机。更何况农产品还有非常麻烦的保鲜问题,有限销售时间很短,折扣率很高,储藏成本较大。这也是部分农产品网上销售总量有限的原因之一。

因此,魏延安表示,为了加快农产品电商流通规模,当地政府和各大电商平台都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对地方政府来讲,农产品电商是可以作为让本地土特产加速走向市场的一个有效通道和倒推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型的一个新动力。而对于电商平台来讲,随着农产品电商的高速增长,现在应加快推进适合于农产品电商的平台规则的设置,因为现在电商平台的规则不适合农产品,是给工业品做的。

魏延安进一步指出,相关部门、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改变以往导致运营成本特别高,供应链拉得特别长的简单套用工业电商模式,更深层次的,还要使生产的农产品能符合农产品电商生产体系的标准;二是要加速进行农产品、客户、市场三者的细分,垂直度要再增加。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