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业会不会有巨无霸?强东和晓波在央视各执一词

2016-06-22 08:20:03

生鲜业会不会有巨无霸?强东和晓波在央视各执一词

吴老师又被请到央视去做客啦!这次同行的还有京东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先生,发出邀请函的则是吴老师的老朋友——《央视财经评论》节目主持人陈伟鸿。陈先生手上拿着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一组热腾腾的数据: 2016年1~5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了18089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了14633亿元,增长2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3%。

就着这份“开胃菜”,刘强东先生和吴老师侃侃而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重要部分的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点在哪儿?被一致看好的生鲜电商,如何解决消费者购买更为安全食品的需求,从而带动农民收入增加?

(下文根据《央视财经评论》直播对话整理)

从下单到收货为什么只要7分钟?

陈伟鸿:前两天我看到这样一个新闻,说有一位用户在京东上下了一笔购买手机的订单,隔了一段时间就有快递员敲门——来送手机了——这个时长应该是刘强东先生特别骄傲的数字,由您亲自宣布一下吧。

刘强东:七分钟,从下单到收到货七分钟。

其实这不是一个两个的个案,它背后就是大数据的魔力。过去我们都是先接受消费者订单,收到订单后再到库房生产,然后到配送站,再送过去,这个流程下两个小时已经是极限了。现在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得知在这个小区这部手机今天一定有销售,所以在你下订单之前,我们的手机已经送到小区里去了。

陈伟鸿:很多人说物流可能是电子商务平台竞争的一个天花板,大数据是不是冲破这个天花板的重要力量?

吴晓波我觉得,大数据未来很可能是替代石油的核心能源,它和我们的消费动态有关系。大数据是通过挖掘得出的:你在什么时候买东西,你在过去的两个月里面买了多少奶粉,你住几星级的酒店,你买的一个空调是多少价格、是什么品牌。它可以把你的消费行为描述出来,最终这些消费行为的图像可以计算出你是怎么样的人、会买什么样的东西,精准营销通过大数据的描绘到达消费者。

生鲜业会不会有巨无霸?强东和晓波在央视各执一词

生鲜行业会不会出现“巨无霸”

陈伟鸿:大数据推动商业变革,让非常多的商业模式以全新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还有一些市场并没有完全被大数据所撬动。强东,你觉得到目前为止,还有什么样的领域是徘徊在电商门外?有没有从大数据的红利当中找到撬动蓝海的重要方式?

刘强东:目前有一个非常大的品类还徘徊在电商的大门之外,就是生鲜品类。其实,大家都在做,但是销售规模很小,因为如果没有大数据,可以说生鲜电商永远做不起来。目前行业里没有巨无霸电商存在。

吴晓波:大家都说可能生鲜领域出现巨无霸,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要出现一些个性化的东西,中国是一个大国,比如说五常有大米,盱眙有小龙虾,我们家有茶叶、杨梅,其实属地化的农产品的特征非常明显。

如果大数据能运用到这些农副产品中,只要能够完成冷链,为什么需要平台?消费者只需要找到好的杨梅、找到好的小龙虾,产地就可以完成整个消费的流程。在生鲜领域里面,在冷链、供应链部分,可能会需要重量的资产投入,但是一些农家,一些农村的联合体会成为生鲜最主要的供应商。

刘强东:这还是依赖于平台。但是需要一个覆盖全国的冷藏冷链的物流平台,因为单一的一个卖家或个人建一个冷链完全不太可能,一定需要一个大的公司去投资,建立全国的物流平台。在物流平台之上各种各样的卖商进入,可以使用这个物流系统,把经营者放在经营层面和产品开发层面。

生鲜业会不会有巨无霸?强东和晓波在央视各执一词

如何让亿万级别的生鲜市场健康发展?

陈伟鸿:我们之所以要在这个平台上购买生鲜,是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我们的手中,它和送一般的产品一定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对于冷链等等方方面面都会有非常高的要求。现在而言,能不能实现这样的匹配?

刘强东:现在在中国120个城市,京东已经能够实现全城冷链冷藏的生鲜配送,但是我们希望未来能实现覆盖1000个城市。这不仅要求库房、仓储有三种温层,而且要求配送过程中,连配送站都要有三种不同温层的支撑,所以它对我们配送要求很严。

过去都是汽车配送,送一单的成本大概是30块钱,而生鲜的毛利率很低,根本支撑不了用汽车送货,所以我们现在还是用配送员。京东通过多年的研发,我们的保温材料已经达到了最高级别,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做到8个小时之内不会坏,为我们的低成本配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陈伟鸿: 除了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收到最新鲜的产品,我们对于食品安全等等方面也有非常多的担心,怎么样让这样亿万级别的生鲜市场有一个健康的发展?

吴晓波:我们要把生鲜电商放在中国最重要的两个改革里看,第一个就是产业升级,让农民生产好的产品,让他有信用,能够卖得出好的价格,这个是消费升级;第二个是供给侧改革,有真正好的农民、好的农业联合体,生产好的商品。

这两个改革的完成都需要电子商务和大数据来支持,否则根本没有办法建立中国广大农民的信用体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定是劣币逐良币。溯源农业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基础性的设施,而像大型公司能够帮助农民把冷链、物流、大数据这些工作真正做到家,中国的农业就有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将成为中国农民最大的福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