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年前,SaaS就已经进入中国并催生了新兴的SaaS企业;十年后的2015年,被许多SaaS企业看作是元年到来。SaaS市场的新一轮热潮也得到了分析机构的佐证,不管是IDC还是Gartner,都会企业级SaaS市场的发展非常看好,而在近两年以来,尤其是去年下半年资本市场遭遇寒冬之后,许多投资机构并没有放缓对企业级SaaS市场的投入。
从分享销客到阿里钉钉,新兴的SaaS初创企业和互联网巨头都在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而传统的软件巨头,如甲骨文、SAP、用友等,同样也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但与创业大潮的汹涌和资本市场的火热相比,SaaS的应用并不尽如人意,尤其在进入2016年以来,对企业级SaaS市场未来预期的降低正让这一领域失去吸引力。
相比较而言,传统的管理软件巨头依然在靠传统的软件授权模式获得高回报,而用户的应用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用SaaS替代传统软件的潮流。对此,笔者希望从几个角度尝试做一下分析:
一、用户迟迟不愿迁移
对于用户来说,SaaS传统的部署效率高、短期应用成本低、随时随地的应用等优势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SaaS尽管单次应用成本低,但从长远来看,其应用的成本不一定低于传统套装软件的部署,很多时候,单词成本低对于用户来说往往是一个坑。
SaaS的部署虽然简单,但事实则是,每一家企业的软件应用都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的个性化定制非常之强,很多传统软件企业之所以能够“绑定”客户,往往是因为用户的升级、维护、服务等都有赖于软件提供方。对于SaaS企业而言,他们往往凭借轻量级的部署吸引用户,但在功能性上不强,尤其是在与企业现有系统的整合上、用户个性化的定制开发上等方面有所不足。
对于用户来说,与其冒如此大的风险应用SaaS软件,还不如多与现有的管理软件供应商沟通,给他们多提一些需求,增强在SaaS领域的产品和服务。
二、SaaS企业不够接地气
上文已经说过,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希望软件提供商能够对自己更加重视,比如增加一些个性化定制的内容、根据自身的业务场景需要进行产品的改变等等,但如果一个企业的SaaS应用节点不多,单靠每月有限的服务费,SaaS企业很难提供企业所需要的那些增值服务。
对于SaaS企业来说,除了这种困难之外,SaaS的普及和销售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一方面企业要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竞争不断加剧,很多时候,SaaS厂商的新用户获取成本太高,以致于难以覆盖后续产品服务的价值。而对于一些大型企业而言,他们往往不会考虑在核心系统上采用SaaS应用,这就进一步增加了SaaS厂商的发展难度。
SaaS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把传统意义上一次性购买的方式换成了分期付款,如果后续的服务跟不上,这种分期付款还不如一次性购买产品,然后按需购买服务来得更加实惠。
传统软件巨头不应错失良机
从上述角度看,或许传统的软件巨头才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有成熟的套装软件产品,拥有强大的应用用户基础,而且对于用户的实际需要较为了解。这些无疑都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但躺在昨天的功劳簿上并不能让他们获得未来的成功。
套装软件SaaS化是行业的大势所趋,尽管在2016年SaaS企业级应用的热潮有所降温,但这只是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微调,并不意味着SaaS这一趋势难以为继。如果传统管理软件企业不能尽快适应现阶段市场的变化,迟早也会面临被市场所淘汰的悲剧。
但从目前来看,传统的管理软件巨头无疑是软件走向SaaS化最大的潜在赢家。但“樱桃好吃树难栽”,习惯了传统的软件许可授权的方式,传统管理软件企业在新兴的应用上的推广并不擅长,而且其定价和渠道售卖的方式等都有不小的改变,这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
在套装软件持续发展的同时,换轨到SaaS领域,这种高速行驶中换轮胎的方式难度太大,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方向跑偏,致使原本所具备的优势荡然无存。
不管怎样,从2006年至今,十年间,SaaS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用户对于软件应用的习惯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将会带来真正的SaaS革命到来,如果企业的应用难度、应用成本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而SaaS的应用给企业所带来的优势又远超软件替换的代价,那企业也没有理由排斥这样的新选择。
从这个角度讲,SaaS的降温很大程度上是在积蓄下一次爆发的能量,但这不管对于传统软件企业来讲,还是对于SaaS初创企业,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别老想着成为美国的Salesforce,要想清楚中国企业的需求,努力成为中国本土SaaS市场的老大!
--结束END--
投稿请发送至: 邮箱/tougao@2b.cn QQ/2799880133 微信/shawe_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