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企业服务元年的说法,多半是冲着SaaS市场说的。
从习惯于投资消费级2C过渡到投资企业级2B,SaaS对于VC的认知来讲是最具桥接作用的市场。可以说,中国第一波2B热钱基本都砸向了SaaS创业企业。
但是反思这两三年来,用2C思维来做2B市场,或是用2C思维投资2B企业,不论是SaaS创业还是VC都一起交了学费:
还记得旷日持久的免费大探讨吗?
还记得地推团队曾经的过度轰炸吗?
还记得用户数与留存率的强烈反差吗?
如今,SaaS企业纷纷进入创业深水区后才发现,从PPT到落实再到回报,之间有太多的坑不曾预料,从资本光环到自我造血之间的那个临界点是如此遥不可及。
茱比莉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少明星SaaS创业企业反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就被VC特别看好的企业,为什么呢?这需要复盘,最近销售易创始人史彦泽就和茱比莉分享了他的很多观点。
SaaS服务获得VC青睐是好事,但是也不能被资本玩坏,因为企业级服务真不是“砸钱就能听响”的市场。
外部原因是,2B创业者面对这么多的行业巨头,讲故事容易,但真正赢得市场却很难,至少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内部原因是,从获取投资扩张市场树立品牌,到真正能够实现良性的财务数字,之间存在一个临界点,而在此之前是最容易“溺亡”的创业深水区。
SaaS创业“溺亡”前兆很多:
第一,热衷地推SMB:大量地推人员获取的都是看重价格而非价值的小企业,获客数字都是给VC看的,但半年之后的使用留存率惨不忍睹。
第二,没有大客户:做了几年下来,客户名单中没有代表性客户,只能说明产品不过关。
第三,战略多次转型:虽说创业路上允许战略调整,但如果多次转型只能说明创业团队在深水区遇上了麻烦。
第四,不断融资却没有VC跟投:不断融资要么是颇受VC认可,要么是资金链存在断裂危险,两者的区别简单,看看有没有跟投VC,否则只能是“烫手的山芋”赶紧转手。
为什么VC热捧的SaaS企业会身陷深水区,为什么现在的明星SaaS企业可能在当初不被看好?
其实,经过这练手的三年,VC也在经历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提升,并用高昂的学费认识到2B和2C的创业逻辑有太多不同。
史彦泽曾经和不少VC机构聊过,如何看准2B市场的创业团队这个话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复盘当年的电子商务投资过程。
电商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VC也看不懂,就被当作2C市场进行投资考量。在2C市场,不少VC心目中衡量创业团队基因的砝码依次是:
营销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行业能力
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和凡客。
多数VC当初更青睐互联网轻公司凡客,而模式更重的京东则被看作传统痕迹太重而不受追捧。但是电子商务这个领域和今天的2B市场类似,作为互联网+零售的范畴,它恰恰存在深水区,最后能够游过去的创业团队必然深谙零售行业之道。
再看看如今的SaaS市场中,VC发现它们是如此雷同,创业初期,他们看着互联网基因的团队而忽略了具备行业经验的团队。如今,交过三年的学费,VC眼中2B创业团队的考量天平已经调整,依旧还是这四个砝码,但权重顺序已经完全不同:
行业能力、技术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
基本所有的中国SaaS企业都高喊要做中国的Salesforce,可多半是为了赢得VC青睐。纵观最近发展乏力的SaaS企业,不少属于无知者无畏,这样才会在创业初期获得突破,但是进入深水区后会同样因为对行业缺乏深度理解而濒临“溺亡”状态,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谁能做中国的Salesforce判断也很简单:看看这家企业与Salesforce同台竞技后,到底挖来多少“别人家的客户”?史彦泽认为,Salesforce是销售易针对自身的产品、研发、服务在行业内设定的一个标杆,学习Salesforce又不能照抄Salesforce。
第一,Salesforce是PC时代转型云端交付的时代,两者不是同一个时间点,销售易更会注重发展移动互联网上的创新。
第二,CRM以前内部三个部门的流程自动化,下一个形态需要延展到外部,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连接起来,因此,销售易一开始就注重社交化在CRM中的地位。甚至,销售易的公司名字就是仁科互动。
第三,消费类的巨大变革一定会进入企业级市场,比如大数据。以前的CRM是流程管控以老板为中心的时代,而现在销售易期望通过大数据,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流程管控时代。
创始人的初衷同样重要,在史彦泽看来,公司本身并不是资本导向,而在弯道超车的SaaS市场,自己的基本判断是,下一个阶段中国不只有用友金蝶,还需要有新型公司。“不是销售易也会是其他公司,但我们有机会成为这家公司。
--结束END--
投稿请发送至: 邮箱/tougao@2b.cn QQ/2799880133 微信/shawe_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