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电商:大风已过 希望共建产业链生态圈

吴勇 中国冶金报 2016-10-28 08:23:18

对国内约900家钢铁生产企业和近10万家钢贸企业而言,近300家的钢铁电商平台显然太多。

“大风已过”

“未来企业在发展时,将由单体做转变成是相关方一起做,在平台上互动,通过平台整合资源和协同发展。”自2012年就开始探索大宗商品电商的天津物产金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玉科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上指出。

正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平台经济的广阔发展前景,钢铁电商平台发展迅猛。

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卫东在会上表示,钢铁电子商务在去年取得大规模的突破,第三方平台交易量超过1亿吨。

“钢铁电商至少解决了交易的问题,而且这种方式不管大家喜欢或不喜欢,未来占整个钢铁交易的额度都会越来越高,可能会达到80%以上。”他说。

不过,五矿发展副总经理喻恩刚认为,钢铁电商可以利用的互联网红利都用完了,这两年钢铁电商的模式创新、产品推出有点延缓。

“三、四年前,在钢铁电商刚起步时,更多是复制B2C的模式,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可以非常迅速地把线下的交易拿到线上来,形成了钢铁电商繁荣的局面。所以,前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他说。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会上表示,钢铁电商的作用在前两年被夸大了。今年各平台的发展更为理性和良性。

“电商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在整合资源和汇聚资金方面具有优势。但是,钢铁电商应该是“钢铁+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钢铁”。通过物流整合、对接线上线下等优势,运用互联网平台提高经营效益和品质。”他说。

天物大宗大数据中心经理博科多在会上介绍,2015年全国钢铁电商平台销售量达到1.4亿吨。但是,未来的增长空间只剩不到当前的1倍,而且还面临着生产端集中度提高和消费需求下降的双重挑战。

“现在的钢铁电商应该叫钢贸电商,并没有服务于钢铁产业链的全过程。”他说。

“脱虚入实”

高玉科认为,目前,行业中各平台同质化情况比较严重,这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一定是在服务上。不管是钢厂还是钢贸商,将来都要往服务商身份转变。除了基础服务外,钢铁电商平台还要为平台上所有用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增值服务,从单一的规模化生产到兼顾规模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

“不能将钢铁电商平台简单地理解成一个交易的平台,而应该是一个服务的平台。能够整合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高效协同发展、更加快捷,是产业链发展的驱动力。”他说。

喻恩刚则强调,现阶段应该是依靠而不是依赖互联网,借助好这一基础工具,做好深层次服务,体现出真正价值,应该是逐步进入“良币驱除劣币、脱虚入实”的阶段了。

他认为,钢铁电商可以整合资源、形成新的生态圈。钢铁电子商务的实质是整个钢铁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流动化的革新。

“钢铁电商的发展,如果不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方面做一些工作,未来的出路非常令人担忧。”他强调。

北京兰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庆则认为,企业发展电商,一定要定好位,一定是用来辅助主业的。对在区域市场有优势的钢铁生产企业或贸易企业而言,电商应该作为辅助工具去助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增加。

“很多企业选择做另外一个公司,并希望将其做大,进而上市。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主业不上市,却指望第三方公司上市,这是天方夜谭。”他说。

对于电商未来是否会存在,欧冶数据副总经理黄云飞认为,未来电子商务作为目的或不会存在,但作为一种提供资源、提供基础设施的手段是会长期存在的。

“在互联网设施下为钢铁产业链提供一种公共服务,提升和引导行业的资源配置、优化运行效率,这是我们在搭建欧冶云商的时候考虑的。”他表示。

黄云飞进一步表示,其希望能搭建一个覆盖全行业的B2B电商基础设施体系,为所有相关方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生态,这一B2B电商基础设施体系并不是欧冶云商一家的,希望未来能与业界共同搭建产业链生态圈。”他说。(来源:中国冶金报 文/吴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