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化商城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专注小批量化学品交易

青腾创业营 腾讯开放平台 2016-11-10 11:47:13

青藤创业录

日前,青腾创业营首期学员李雷创业项目、全球领先的小批量化学品交易平台网化商城对外宣布完成来自普华资本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指数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网化商城CEO李雷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提升现有业务的服务价值,整合供应链资源,布局海外业务。

区别于以塑化,大宗或次大宗化工原料为主要SKU的交易平台,网化商城是一个小批量化学品全品类代购代销平台,主要偏重于化学定制合成和定制生产领域,服务小试和中试阶段的生产型用户,交易具有多SKU,高频次,多批量,高附加值等特征。

网化商城现有员工124人,总部位于上海,在武汉、南京、印度海德拉巴、美国特拉华州设立分公司。平台已拥有数万家用户,询盘报价率接近90%,交易成功率超过98%,月均交易品类近万种,供需双方在线自动响应率超过80%。

网化商城以免费代购服务切入用户需求,逐渐衍生出“找原料”、“卖产品”和“查路线”三大功能点。目前,网化商城可供应的品类数达到数十万级别,平均报价时间缩短到三十分钟之内,基本能满足用户即时性购买的诉求。同时,平台每天平均交易近千个订单,为用户节省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采购成本,吸引大批优质的供应资源争先入驻。

网化商城CEO李雷介绍说,目前公司划分为三个事业部,分别是专注中国市场的国内事业部,深耕印度市场的印度事业部,以及拓展全球市场的跨境事业部,其中国内事业部和跨境事业部在10月份均已全面实现盈利。下一步,在夯实国内业务的基础上,网化商城将重点扩展跨境业务和印度市场。在国内和印度平台交易数据沉淀的基础上,整合优质供应资源,建立平台级质检质控中心及技术支持中心,帮助用户直接对接全球采购需求。

以下为李雷访谈实录:

Q:你的创业初心是什么?

李雷:我们当时做这个项目,并不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我是从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里出来的,最早在做小批量化学品的跨境流通业务。2008年创立这家公司,已经创业8年,实际上是用8年的时间来解决了这个行业当中的唯一的一个痛点,就是供应链效率低下的问题。现在做的这个状态也是初见成效,但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预想当中的未来所应有的状态。

青腾创业营首期学员、网化商城创始人李雷


Q:创业过程当中经历过几次融资呢?哪一次融资对您印象最深刻?是哪一方面打动了投资人?

李雷:我们经历过天使,pre-A,A轮,现在A+。我觉得最困难的时候还是A轮,天使是2012年6月份的时候融的,用了三年时间,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才把A轮Colse。对于很多创业项目来讲,拿到天使,再坚持三年才能融到A轮的公司市场上不太多。我们是挺特殊的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早期天使一直在后面支持我们,并且没有给我们太大的业绩上面的压力,一直让我们在这个小的细分领域里面慢慢的去摸索,我觉得这个是特别不容易的一点,给我们这么一个空间,让我们慢慢的去生长。

Q:创业中为了生存,你做过的最拉下面子的事情是什么?

李雷:我们2012年拿了天使融资100万之后,实际上在12月,也就是用了大概六个月的时间就把钱烧光了。烧光了之后,事情没有做起来,或者说那个方向本来就是错的,我们在2013年初要做方向的迭代和调整,那个时候公司一共有40个人左右,我需要把这40个人裁到20个人,否则是撑不下去的,根本不可能再往前有迭代的机会。所以我是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把这20个人陆续都辞退。我要感谢一下当时的人事经理,他协助我把这20个人全部裁掉,最后一个辞退书是给他自己的。这的确是拉下面子,但是我觉得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创业者或管理者,是不成熟的。 

其实不是为了成功,那个时候没有想着为了成功,而是为了活下去。如果说你不这么做,剩下的那些人可能就拿不到工资了,或者就撑下去了。

Q:最困难的时候你给自己开了多少工资?  

李雷:我前面创立的几家公司其实都是还挺能赚点小钱的,我刚才讲过,我是从传统行业出来的,还是能赚点小钱,一个典型的小老板的日子。但是一直到2012年我们拿了天使投资的钱,钱花光了之后,我一下子就觉得这个不行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我们那个时候的工资就从之前的每个月大概几万块钱降到了每个月5000块钱,三个联合创始人都是这样降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有两三年的时间,最困难、最苦逼的时候其实是这5000块钱都发不出来,就是攒个两三个月才能发得出来,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就是支撑你能够走下去的,其实我觉得最关键是:

第一,你对这个事情本身的一个坚定,你觉得你做的这件事一定是有前途的;

第二,是一种责任感。其实我不会站在天使投资人的这个角度上,去站在他那么高的层面上去想他怎么管理基金的,我只会去想说,我拿了你100万,如果说我没做成,那么你这100万全部就是打水漂了,这个对我来讲,我觉得我是心里接受不了的,我会欠你一辈子人情的,我当时是这样的一个想法,所以就一直坚持来去这么硬扛着来做;

最关键的点,还是因为既然都已经向别人做出了那么多的承诺,就要坚持做下去,这是自己选择的路。

QQ图片20161110115417.png

Q:用3个数字描述你的创业历程。 

李雷:第一个数字是“8”。我们用了8年时间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我说的,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的供应链的问题,供需匹配的问题。只是我后来这一两年我用了互联网的这种思维方式,互联网的手段来解决这个行业当中的这个问题,逐渐找到了它突破的可能性。“8”,我觉得是一个坚持。

第二个数字是“10”倍、“6”倍,就是我们2015年营收的规模是2014年的10倍,2016年有可能是2015年的6倍。就我们目前的这个业务模式下,这个增长速度我觉得还是能够接受的。

第三个数字是“2000万”。这个2000万给公司明年定的目标,就是要净赚2000万,当然我们是互联网公司,不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要去烧钱,我们要赚钱,我们要给自己定一个赚钱的目标,当然咱不能像王首富那样定一个小小的目标,定1个亿,咱先定2000万,给自己公司定一个这样的目标。

这是我这个项目所要描述的三个数字。

Q:今天如果要您排序的话,您觉得公司摆在您眼前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么?

李雷:用这三个句子来描述:第一重要的就是统一价值观;第二重要的就是保持方向感;第三重要的是强化执行力。

首先是价值观。当一个公司整个的业务成形了之后,价值观会成为这个事情是否能够做得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始终知道我是在为谁服务,我服务的对象他的需求是什么,以及说我能够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个事情非常非常重要。就是说价值观的统一是整个团队,不管他是什么职能部门,不管他是什么样的级别,是他要做到的第一重要的东西。 

第二点就是保持方向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都知道做公司实际上是有节奏的控制的,在什么时间内我该放,什么时间内我该收,我该铺规模,我该打效率,我该做内部沉淀,这都是有节奏感。那么这种节奏感其实它是来自于方向感,来自于你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你所穿越的道路的过程当中的障碍你所要保持的这种方向感。

第三个就是强化执行力。当你事情也想清楚了,也能够随机应变了,那么整个团队的动作是否一致,步调是否一致就是非常重要了。

Q:你觉得创业对你改变最多的是什么?什么是你深信不疑而在创业之后你觉得怀疑或者动摇,重新认识的?

李雷:我觉得是对自我的认知吧。我始终是把创业当成一场精神之旅和心灵之旅。我特别喜欢印度这个地方,我觉得印度就是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你去那边去走,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精神之旅,你会感觉不到任何所谓的感官上的享乐,但是你的心灵是在跟无数不同宗教的生灵在对话。那么创业也是一样的,这么多年以来其实我一直是在自己跟自己对话,那么这个过程其实是我自己了解我自己的一个过程,我自己一次一次把自己建立、打破、再重建的一个过程,我觉得这个是创业这件事情这么长以来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触。

Q:对5年后的事业、家庭和个人生活有什么样的期许和目标?

李雷:五年后的话,企业上来讲的话,一个比较典型的标志,公司要IPO了,要上市了,或者是已经上市了,这个肯定就意味着你承担的责任更大了,因为变成了一个公众公司,变成这个行业的领导者,你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并且要非常清醒地知道造就你这个公司的根基是互联网的这一波浪潮。那么接下来又是哪些东西会让你在下一轮的竞争当中可能会被淘汰掉,要对这个保持足够的清醒。

从家庭的角度上来讲,我觉得五年之后应该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我现在已经有两个宝宝了,都是男孩子,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是男孩子,爸爸承担的责任要更多一点。希望多带他们有时间去外面多看看,多有一点时间陪一下他们。的确现在这个阶段确实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要少很多,花在家庭的时间也是少很多的。

Q:在青腾学习一年,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李雷:我用三个词来形容,第一个词是凶猛;第二个词是阳光,第三个词是正能量。

我们现在整个大的创投环境是不太好的,在这个环境下面,我们这个班还是体现出来它和其他类似的班级特别不一样的一点,我们班特别凶猛,不管我们是后续融资也好,企业经营也好,其实都是处在寒冬当中攻城掠地的这样一种状态,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整个班级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这样一种特质,就是特别凶猛。

第二个是阳光。阳光,指的是我们内部。其实我觉得我们这个班级因为大家都有非常多共同的地方,并且又处在这样一个正在拔节生长的这样一个阶段,所以在内部整个团队体现出来的感觉是非常阳光的。

正能量是我们这个班的担当,就是我们这个班在后续的话,我希望能够给后续的班级带来一定的所谓精神上的基石的话,那就是正能量。就是我们除了承担我们自身所应该承担的企业发展的责任之外,作为班级的这样一个团体,我们作为青腾的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作为首期班,我们要给这个社会,给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带来一股正能量的力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