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狂欢刚结束,望远在天猫上买的鞋子到现在还没有出仓。看到全国各地的快递点、校园操场、社区便民柜以及穿梭于写字楼的形形色色的快递员,让人感觉到电商在中国是多么的生机勃勃。1207亿,这是天猫双11交出的答卷。京东570多亿,数据非常震撼,感叹中国人的消费热情以及电商在目前的中国大行其道。我不禁想发问:在中国,互联网创业还有机会吗?很多人都在讲,互联网创业上半场已经结束,那么下半场还有机会吗?
我认为有,而且机会非常大。望远在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工作过近5年(好像说不说名字都一样),后来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做电商企业的服务商,也曾辉煌过。目前跟朋友一起创办一家B2B在线交易平台。纵观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史,你会发现,早前的互联网项目都是很虚幻的,都是建立在纯线上,无论是淘宝、qq、百度、京东、微信、支付宝、360、爱奇艺等,都是纯线上的企业,互联网作为一种连接的工具,起到的是工具的作用,同时能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让13亿的中国人能更轻松的获取信息,更轻松享受到便利的购物以及无障碍的跨省交流。随着互联网的一步步深入,作为工具的属性,互联网始终需要建立在实体之上。不然,大厦片刻就会倒塌。因此,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选择跟线下实体企业相结合。阿里入股银泰、苏宁、肯德基,京东收购永辉,腾讯投资华南城等,互联网企业需要有实体企业作为载体,这个业界已经是公认的。那么现在作为互联网公司在电商创业还有机会吗?
答案是肯定的,电商大行其道这么多年,实际上占全中国的零售的比例还是很小的,目前大概也就10%左右,望远所在的快消品行业更是如此,电商的渗透率甚至不到5.3%,所以,望远认为,产业互联网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点的。首先,目前中国的产业都是出于供过于求的阶段, 就像望远所处的快消品行业,厂家对经销商还是在压货,另外随着消费的升级,厂家越来越难以掌握消费者的动向。其次,市场里快消品的从业者,往往都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们,这个群体相对来说,离仓库比较近,距离互联网比较远。无论是经销商、批发商还是终端小店,他们日常做得最多的动作就是打电话、接电话、抄单子、发货、送货,付款、收帐等,微信也是这两年才开始使用的,少有尝鲜的可能会通过微信来叫货。很多时候他们更关注的是怎么样赚的更多,至于怎么样去提升效率,拥抱互联网,思之甚少,但是他们离互联网改造又是多么的近。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数的,无论是市值还是盈利能力,最大的原因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按照单个客户可以提供的价值,大概能算出一家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可变现的能力。BAT掌握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好比是三个超级大国,拥有几亿的人口。那么我们其他的电商创业公司怎么样才能躲开BAT包括京东的包围圈呢?我认为只有两条路:1、构建专属的垂直平台 2、做BATJ生态的补充。马云曾经说过:在当前互联网创业,要么自建平台,要么在已有的平台上玩。望远认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虽然很残酷,但是现实社会确实如此,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慢慢消退了,包括李彦宏在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上喊的那样:移动互联网已经结束了。中国的网民已经没有增长的空间了。由此,望远认为,在目前的互联网创业,更多的以改造现有存量出发,打造核心价值,通过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去服务客户。改造存量是产业互联网必须要去做的,中国的发展模式,在过去20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以粗放型的经济为主。通俗点讲,原先我们的经济结构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之上的,也就是廉价劳动力。现在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企业越来越难以支撑过去靠规模、靠人力去扩张的道路,因此,用工具,用互联网的手段去提升效率就显得很有意义。
望远在快消品行业浸泡了快一年了,深知这个行业的不容易,快消从业者可以说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付出还得不到想要的,因此重塑整个产业的价值链尤其关键。自营还是撮合,saas还是平台,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怎么样把整个快消行业,乃至整个B2B行业做得更精细,更扎实,服务更到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是国务院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18条指导意见还是第三届全球互联网大会提出的线上线下融合创新,都反应了整个行业对于改变的渴望。所以,我敢大胆猜测一下,下一个10年一定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