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是为农业发展服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的统称,如种子、农药、肥料、农膜、农机具等等,据测算,目前国内农资市场容量超过了2万亿元人民币。
农资销售至少包括“厂家-县市级经销商-村镇零售店-终端用户”四个层级,每两个层级之间都是“多对多”关系。主要痛点在于:厂家产能过剩、渠道资源紧张、经销商的代理品牌有限、流通层级多成本高、渠道商赊销严重、价格和产品信息不透明导致购买成本偏高。农资电商的作用,就是通过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工具对交易链条进行优化,减少农资的交易和物流环节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和销售成本,带来流通效率的提升。在这一领域,阿里、京东、农商1号、田田圈、云农场纷纷布局农资电商平台。
农资细分领域的机会不是电商
在农资细分领域有什么机会?“有人可能简单理解为电商,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农经理创始人兼CEO王轩告诉拓扑社。
王轩表示,农资市场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是在早期上世纪的60、70年代,农资产品刚产生,产品稀缺,国家管控,产购销都不用操心;第二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的供销社体系逐渐解体,优质产品供不应求,厂家话语权高,销售完全不愁;进入21世纪以来,农资经销市场化扩大,谁有当地销售的渠道,谁就掌握了供应链的话语权;近年来,随着农业规模化的发展,规模化种植户和合作社的崛起,农资采购方的话语权在不断的增加。
“我们看到很明显的趋势,联合起来之后的农民或者大户的采购量越大,他可以直接到厂家,厂家也很重视。电商可能适合的是产品为王的时代,比如说你有一个很好的产品,你的产品非常稀缺。但是如果到了采购方的话语权开始主导的时候,你用电商的思维去做这种事情,那肯定是要碰的头破血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原来的农资电商出来,现在做农资产业互联网管理平台的原因。”
以SaaS管理工具切入农资市场
农经理切入的服务对象是农资公司,面向农资经销商、合作社做了一套农资管理SaaS。他们希望聚合经销商和渠道商,改善其管理方式和交易效率。“农资原来的弱势群体,现在变成一个强势群体,以SaaS管理工具的方式来切入,解决农资采购方的管理需求、采购需求、金融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农经理的调研,经销商群体的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基本上是百分百了。他们也开始用一些跨行业通用的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软件,用的时候也不顺手,因为他们不是为农资专门定制的。
农经理首先做了一套管理工具,包括进销存管理、客户的管理,营销管理系统、OA等模块。
以服务形成业务壁垒
除了管理工具之外农经理还围绕产品提供相关服务。首先是采购,农经理采用的方式是反向定制,用户发布需求,然后再由厂家来投标。
其次是农技服务。“我们现在在河北、山东、河南开展一些农技的知识培训,帮助经销商、合作社做一种农技的支持。”
最后是金融服务,目前已经与乐钱、蓝金灵、点兵支付、沐金农等金融机构签订金融服务合作协议。
我们最终是要靠SaaS来集成客户的数据,通过数据来优化我们的服务,最终通过服务形成业务壁垒。
“谈到竞品,王轩表示京东、农村淘宝在农资产品和渠道上有很大投入,但是还是第三方B+C的模式,而且没有也没有必要做农资行业系统化的各项服务支持,而我们可以成为他们的服务商;农医生、农管家等一系列垂直类农技服务APP主要是满足会员的农技需求,在商城运营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一网、农商一号等农资电商虽然在农技服务和商城运营方面都有发力,但是并没有深入到产业链中核心效率低下的环节。七公里是目前做农资SaaS的先行者,但七公里的SaaS是封闭的,一定要买它的产品,才能用他的SaaS,农经理的SaaS是开放的,可以接入任何的产品。“我们是围绕着SaaS,围绕着这些采购方做一些管理和服务,然后帮他们找一些厂家来投标。”
盈利模式方面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按模块收取SaaS年服务费,2、向供应方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提成,3、金融服务。
农经理于2016年7月启动项目,9月开始软件开发,已经经过一轮测试,2.0免费版将会在年前上线。目前已经与河南某地合作社联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4月2000吨肥料会委托农经理采购。
农经理团队目前9个全职员工,创始人王轩,公司CEO,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先后在乐视农业、美菜网、农商1号等农互联网公司担任管理职位,并有过在农技服务公司的创业经历。联合创始人王岩,农技服务总监,河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曾就职于金正大集团担任农科院研究专员。联合创始人张禹欣,市场总监,曾在中粮集团负责7年的品牌推广,后在杜邦先锋就任市场主管。 联合创始人杨学涛,销售总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在农资领域有10年的从业经历。曾任职跨先正达公司担任销售管理岗位。联合创始人郑晓旭,技术总监,曾在华为公司任职,担任网盘产品经理,曾创办农宝宝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