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互联网VS产业互联网

傅淼 星河互联 2017-02-08 09:49:46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深入产业价值链,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交融竞合的新常态。

chuantonghulianwnag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条件和环境下,那些既了解产业又了解互联网的创业者或团队,基于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业态进行重新定义,对产业资源及产业价值链进行全方位重组,对商业模式进行重新设计。

B2B、大数据、SAAS、产业互联网金融、社群新媒体、平台化合伙人制、众创空间都是各个产业的产业互联网浪潮中可能的创新业态和落地的商业范式。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比如京东、天猫这样的B2C电商)、以及企业互联网(比如钉钉、纷享销客这样的SaaS服务)不同,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之前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主要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而现在和今后的发展空间则主要是在企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尤其是产业互联网。

中国的产业互联网发展严重滞后

1995年开始中国有互联网,到2015年有二十年时间,大概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1995-2005年,是PC互联网阶段,PC互联网巨头在这个阶段产生。2005-2015年是移动互联网阶段。跨越二十年的这两个阶段在中国主要是以消费互联网业务为主,也就是针对个人的业务。针对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基本是从2015年真正拉开了大幕,而这个阶段到底会持续十年还是二十年,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是严重滞后于消费互联网的。这里有个简单的研究: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美国最大的三家代表企业加起来市值9500亿美元,中国三家最大的消费互联网企业加起来4000亿美元,这个和中美之间经济体量的差别是大体一致的。但是在面向企业服务的行业,则完全不成比例。美国三家最大的企业服务软件企业市值加在一起2800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三家市值总和是110亿美元。当然这个不是一个很严谨的对比:首先企业级软件和产业互联网不完全是一回事,其次SAP是德国企业,虽然他们的最大的市场是在美国。但是这个差别之大,大到使得这个对比的不严谨对结论的影响都可以被忽略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是远远滞后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中国消费互联网在过去二十年取得成功原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户规模。中国是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这对于基于“网络效应”的互联网经济至关重要。

第二就是防火长城,虽然互联网从业者一直对这个有各种诟病,但是对产业发展来讲,客观上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经常开玩笑说,这可能无意中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贸易保护措施。

第三就是文化和语言壁垒。世界上有两张互联网,美国企业主导的英文互联网和中国企业主导的中文互联网,这两张网之间的流量是非常有限的,这不仅仅是防火长城的作用,语言和文化的壁垒从某种程度上更重要。欧洲有一家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叫Rocket Internet,他们的梦想就是变成中美之外的最大互联网运营商。

第四,充分的市场化。首先,是监管宽松,早期的互联网行业可能是中国监管最宽松的行业,促进了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就是VIE结构创新。VIE结构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几个方面:第一,美元基金为主导的风险投资能进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大家知道,没有风险投资就不可能有互联网行业,而十五年前、二十年前中国是没有本土的风险投资的,风险投资是舶来品,而互联网企业在外籍股东方面国家政策方面有些限制,那就有天才发明了VIE结构,这其实也是政府和产业的一个默契,使得美元主导的风险投资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促进了行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有了VIE结构,不赚钱的互联网企业也可以去境外上市,否则,没有资本市场上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也是不会参与的。当然现在又发展到了第三步,也就是到境外上市后再发展几年,等企业盈利了,就纷纷再私有化退市,回到A股市场借壳上市,享受国内资本市场的高估值。

当前产业互联网兴起背后的原因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导致垂直行业经济体量足够大。2000年中国的GDP刚刚突破1万亿美金,2015年则突破了10万亿美金。在众多的垂直行业的体量也有成比例的增长。产业互联网跨行业整合比较难,所以垂直行业的体量就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垂直行业的体量有10倍的变化,这对从事该行业的企业而言会有巨大的利好,这是自然可以想见的。

第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使得中小型企业有畅通的资本市场出口。最开始是创业板,后来有新三板,门槛越来越低。如前所述,产业互联网垂直细分的特点比较强,相互之间的跨界较难,就不太容易出现像消费互联网领域那种巨型的公司,以中型和小型公司居多,如果没有新三板、创业板,资本市场上没有畅通的退出渠道,那风险投资就很难介入,整个行业就很难发展起来。

第三,过去二十年消费互联网在中国的充分渗透为产业互联网打下了良好的用户和基础设施基础,这个很好理解。

第四,由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迫切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开始给予很多的支持。

这些原因的反面,正是过去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滞后的原因。比如就上述第四点而言,以前产业政策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方面没有足够的动力。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产业互联网不同于消费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是有一些区别的。

价值驱动vs体验驱动

这个在产品层面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比如说,一般产业互联网的工具都不会那么漂亮,因为没有必要花很多钱把它做得漂亮,只要能带来效益,即使界面没有那么漂亮,用户该用就会用。而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界面要美观,用户体验要流畅,才会有活跃度,才会有转化率。但是对产业互联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真正帮用户带来经济效益,因为用户是用你的东西来做生意的。

理性决策vs感性决策

这个跟上一条是有关系的。产业互联网的潜在客户在做购买决策时通常是基于理性的价值分析和判断的,而消费互联网的用户决策通常是基于感性的因素,很多情况下消费者本人也很难说清楚自己决策的过程。

代理决策vs本人决策

产业互联网领域,尤其是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很多采购决策不是老板本人做出的,是由经理人代理决策的,这会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决策有一系列的流程化的东西,一旦选定不会轻易的变化;再比如决策的过程除了经济因素有时还会掺杂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办公室政治,例如灰色收入。而消费互联网是消费者本人决策,是非常直接的一个关系。

产业互联网思维

价值驱动思维

首先要问自己,做这件事情,是不是给产业链增加了价值?最理想的一个状态,就是你参与到其中,提升了行业的效率,创造出增量价值,然后让原有行业的参与者每个人都能获益。这是最高的一个境界。当然,很多情况下很难做到。有很多人说要用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实际是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这会树立敌人,对自己的业务发展带来很多阻力,因此如何处理和既有产业体系的关系,是产业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一门大学问。

分享经济思维

社会化分享的理念,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将比消费互联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消费者对生活资料的拥有,包含了更多的感情因素在其中,就像分享车这件事情,比如马上要过年了,大家放假,可能有十几天时间车不用,那是不是把车给旅游的人租几天,赚一些钱?我觉得这对大多数人不大容易做出这个决定,作为一个拥有者,对车有一些感情因素在里面。但是如果是个小老板,你手里有一台挖掘机,正好有一个月空闲,租出去挣点钱,难道会有什么心理障碍吗?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差异。

其次,生产资料社会化分享带来的成本降低在经营领域的驱动效应更明显。大家知道罗纳德.科斯关于企业的起源的解释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而产业互联网普及导致市场组织交易成本的降低,企业内职能被外包至专业化平台,这样社会分工协作就会进一步细化,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这样一个过程,会比消费领域的分享所带来的驱动力会更强,因为只要真金白银省了钱,产业互联网的参与者就会行动。但是在消费者这个层次,例如Airbnb,真要把家里一间房分享出去给旅行者用,这要跨越几个层面的障碍,而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考虑。

大数据思维

现在还是往往停留在个人消费行为、画像这些东西上,这是互联网过去很多年一直在做的事情。更新鲜的东西,我现在提一个特别的,NB-IOT,就是窄带物联网,这是运营商正在铺设的网络,可以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能够让接入物联网的成本显著降低。因为现在很多物联网一定要在终端设备里放SIM卡,这是传统的网络设备节点的接入方式,能耗、带宽消耗都导致成本很高。而物联网对带宽要求没那么高,利用窄带物联网可以让功耗和带宽消耗显著降低,成本也会相应大幅下降,会极大地促进物联网的发展,会成为一个大数据分析重要的数据源。大家不妨在这些方面动动脑筋。

金融思维

大家知道,金融是产业的润滑剂。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是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如果买卖双方找不到这样的平衡点,交易就无法达成。而金融的参与可以再在这个交易模型中加上一个时间的维度,把金钱的时间价值考虑进来,这样很多以前找不到交集而无法完成的交易就可以完成了。当然,传统的供给和需求的匹配模型中,有正常智力的消费者靠直觉都能找到平衡。但是再加一个时间的维度,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很多帐就算不清楚了,这样就需要专业金融人才参与。所以要善于用金融的思维做生意。

资产重置思维

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路径依赖。产业互联网通常都有一个已经存在的产业链,其结构的基础在于一套先决条件。你要清楚意识到这套先决条件是什么,以及这套先决条件导致现有产业链构造的机理。当这些先决条件发生变化时,变革现有体系的机会就出现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