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定是中国创投市场发展分水岭的一年,旅游B2B也不例外。这之前的2-3年,市场上诞生了不少旅游B2B平台,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得"风生水起",不断搅动了旅游分销的一池春水。
而一场资本寒冬来临,这些平台的发展迎来严重的生存危机,几家旅游B2B企业甚至传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笔者相信,出问题甚至被淘汰出局的B2B平台还将不止于此。
表面来看,B2B平台资金链断裂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公司的治理极为粗放、风控观念极为淡薄,将运营的安全边际置于较低的水平,甚至低于法律红线,因资金断裂而关张是迟早的事情。
深层次看,是从业公司未能有效构建核心竞争力,因而被市场提前淘汰出局是必然选择。
笔者曾在年初撰文《坚定看好旅游行业B2B平台级机会》,简要介绍了旅游B2B平台级机会是什么、它的价值、典型应用场景、投资机会。
恰逢过去半年有余,回过头来思考,对B2B平台级机会大方向的看好更加坚定,市场的痛点依然巨大。但也在此呼吁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更加理性的看待这一类机会,"傻大黑粗"的做法不仅将断送自己的前程,还将严重损害产业链上下游的生存环境。
本文将从旅游B2B的模式本身去探讨这一市场的机会甄别,对于市场和价值感兴趣的读者可参考《坚定看好旅游行业B2B平台级机会》。
什么是有价值的B2B模式?笔者认为,B2B存在的价值一定是帮助产业链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这意味着B2B创新的模式是要给产业链带来整体的效率提升、服务提升、产品提升。我们依次来看——
效率提升
效率提升既是B2B平台的入门级要求,也是B2B平台需要不断追求的高阶目标。笔者认为效率提升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信息效率和资金效率。
信息效率的提升路径是,先解决单向信息有无的问题,即最基本的,通过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采购商的覆盖,使得供应商的供给和采购商的需求进行匹配;再解决单向信息优劣的问题,即通过平台供应商、产品丰富性的提升,使得采购商的需求得以更大化的满足;继而解决双向信息互通的问题,即实现真正的柔性供应链,下游用户的需求通过采购商反馈给B2B平台,B2B平台整理整合之后传递给产业链上游,以生产更加符合市场趋势的旅游产品。
简单的靠信息和技术的手段撮合交易的双方进行交易,已经是极为老旧的做法,这种方式放到现在,价值可能要大打折扣,而撮合两个原本就可能交易的双方在自己的平台上交易,更是不可取的做法。
资金效率的痛点在旅游行业非常突出。一方面长账期和融资难不断折磨着供应商的生存和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拥有资金沉淀的平台或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形成了怪圈。
这一怪圈需要B2B平台的创新去打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B2B平台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引入第三方保理、资产证券化、外汇管理等工具或专业团队的合作是出路。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B2B平台大样本、大数据的基础上。
服务提升
服务提升不同于产品提升,产品是提供给终端消费者的旅游体验和服务,而这里所说的服务是指面向供应商或采购商的,改善他们经营效率、经营水平的支撑性服务。
每个企业的经营都会面临品牌、品控、人力、系统、营销、财税、售前、售中、售后、资金甚至外包等各方面的问题,旅游的企业概莫能外。B2B平台的一大价值就在于提升这些层面的效率。
系统往往是各家平台切入市场的手段和标配。但是要建立各个玩家更高的粘性,仅仅提供一个系统可能是远远不够的。平台要适时的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和第三方服务商合作,逐渐建立相对完善的商家服务体系。
这里举两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一个是重庆旅游百事通,他们通过近乎封闭的服务体系将线下门市整合在一起,品牌、VI、系统、财务管理、培训、供应链甚至售后均进行标准化或集中由总部处理,建立了独具一格的B2B生态;另一个例子是八爪鱼,建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帮助上下游进行售前/售后服务、游客归集联运、应急预案处理等,提升了商户的体验。
产品提升
产品提升顾名思义,旅游B2B平台的存在是需要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产业中产品组织形态的。交易的上下游都非常分散,但产品采购和整合有标准化的部分,也有不标准的部分,平台能将标准化的、共性的部分协同供应商一起整合采购,提供给采购方,对下游成本结构的改善有很大帮助;另外一种场景下,中小供应商对于稀缺资源的获取能力有限,B2B平台则可出面帮助解决,提升平台生态的竞争力;还有一种产品提升的方式在部分旅游细分中会出现,即在充分解构及接入产品的前提下,重新的组合打包,形成新的之前市场上并不存在的产品,有效填补市场空白,服务终端消费者。
产品提升,不是建议或引导B2B平台自己"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给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采购商提供更多更好的武器和弹药,引导平台的产品生态向更契合市场需求、更优成本结构的方向上发展。
综上,一个真正有价值的B2B平台一定是通过团队精心打磨、坚持不懈构建的,从系统入手,从解决初步的信息不对称入手,后续通过产品力和服务力的提升打造核心价值。虽然罗马不可能一天建成,但也绝不是喊口号、依靠补贴博取交易规模进而讲故事融资壮大的。
笔者一直很欣赏在早期有能力赚取smart money的B2B公司,因为这种公司在早期阶段即已建立精细化的商业模型和较高的门槛,在资本助力规模化的时候这类公司肯定是一马当先的。从市场容量上看,完全有机会诞生2-3家独角兽级的公司,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