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也许东方不亮西方亮,但做业务的时候要求自己必须成。”
投资界“新兵”吴宵光正在逐渐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在成为投资人之前,他的身份是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腾讯电商控股公司 CEO。往前倒推将近20年,他写下了OICQ的第一行代码。
2014年初,腾讯与京东达成股权交易,电商业务合并到了京东。一年后,自嘲因此“失业”的前腾讯电商掌门人吴宵光正式进军投资界。
在他看来,BAT虽然像是创业者们面前的三座大山,但那些尚未实现信息化的产业仍是他们可以争夺的蛋糕。而面向 B 端的企业级服务市场,是吴宵光和他的微光创投更为看好的方向所在。
而对于创投圈火热的“人工智能”、“共享单车”等话题,这位投资人直言:“这并非我们所关注的赛道,我们只想把手头的事做好。”
“新来的只能干更难一点的”
“这个世界上,比较容易被搬到线上的东西,都已经被巨头搬完了。”
在吴宵光看来,一次次涌起的互联网浪潮,其背后的逻辑是不同产品逐渐“线上化”的过程。
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内容互联网化,包括新闻、资讯、沟通等,一批门户网站由此诞生 ;
第二波互联网浪潮——游戏的互联网化;
第三波互联网浪潮——商品在线化 ;
第四波则是服务的在线化,O2O 项目大量涌现。
在这些过程中,BAT等巨头抓住了机遇。
而此同时,这个在线化的过程,一次比一次艰难。吴宵光感叹:"简单的已经为巨头所占据,垂直领域的想象空间又比较有限,新来的只能干点更难的了。"
不过他并不认为创业者机会渺茫,“中国GDP有几十万亿,目前的BAT加起来能影响到的整体市场也就几万亿。这样看来,还有几十万亿(的产业)还没在线化。”
下一波浪潮的主角是什么?吴宵光认为是企业服务的在线化。在他看来,通过互联网把这些复杂的服务业本身信息化,利用数据来提升交易效率,让企业内部,行业每个链条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机会。
企业服务并非是一个新鲜概念,2015年,它是创投圈最火爆的风口之一。来自IT桔子的数据显示,这一市场在该年度发生投资事件多达646 起,融资额 293 亿元。
互联网带宽的拓展,云技术的日臻成熟让这一市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过去不可触及或很难触及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已经全面在线,针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营销渠道、客户渠道、支付方式以及物流网络等,都已经可以架设在移动互联网上。
与此同时,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出现。吴宵光表示:“云的出现让企业的交易、管理甚至金融可以整合到一起,这是一个新的在线化的过程。 ”
在吴宵光看来,企业服务市场必将出现新生的独角兽企业,甚至诞生下一个BAT。纵观微光资本最近所投资的项目,也大多集中在这一领域。
那么,作为投资人,吴宵光的投资方法论是什么,什么才是好的企业服务?他主要介绍了以下两条:
首要标准是用户体验,这是生命线。
吴宵光表示,“过去的云的意义不大,网速一卡再好的模式也无法实现,现在不一样了。”在他看来,产品要对所服务的行业属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无论从页面设计或工作流程而言都要带来体验的升级,形成口碑点。如此,用户黏性也就越强,市场竞争力也就越高。
吴宵光以京东为例,“供给端和用户升级之后,京东才会有这么好的体验 ”。
在用户体验之上的是产品在线化后,带来的具备互联网特性的良好产品体验:快速的产品迭代升级,始终在线的可运营性和可维护性。
“产品要能及时满足客户出现新的需求,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迭代,快速修正产品中的 bug,提高运营效率。”在吴宵光看来,企业用户是否真的愿意去掏钱购买产品,关注点在于它能否让其管理和生产效率真正获得提升。
根据中国好SaaS项目对于中国企业SaaS市场的调研数据,已经有68%的中小企业愿意在未来几年为软件付费,其中高达32.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通过SaaS软件来提升日常经营管理效率,仅有14.5%的受访者希望解决现有软件解决不了的痛点。
众所周知,SaaS软件基于云服务,前期有很多消费类SaaS服务都是以免费方式提供给消费者,再从周边产品或服务中赚取利润。对于纯免费的 SaaS ,他表示会慎重。
软件服务是Saas业务的基础商业模式,在此之上“最好要有网络效应,但 SaaS 产品通常不具备网络效应,尤其是用户之间可能还存在竞争关系,其网络效应可能在于从产业链的上下游中,找到一种协同性。”
以他最新的投资案例“聚水潭”为例,吴宵光阐述了他所理解的“协同性”。这是一家专业从事SaaS ERP应用服务研发的saas公司。而“协同性”在于,在完善产品软件功能的基础上,该公司已经尝试搭建 "SaaS+ 服务平台 ",寻找行业里目标客户相同的SaaS 服务商,实现通过联合来提升产品的价值。
吴宵光认为,此类的平台化、生态化才具备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仅依靠“工具”引流的商业模式的天花板明显。
“愿景就在前方,只是谁能跑到前面。”吴宵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