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今天召开钢铁行业“去杠杆、防风险、增效益”专题座谈培训会,就是号召大家在打好“去产能”攻坚战的同时,立即部署打好“去杠杆”攻坚战。这两个攻坚战都打好了,困扰我们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有望初步解决,我们的结构性改革就有望深入推进。
这次会议,要针对我们行业和企业因“高杠杆”而影响效益的深层次问题,聚焦研究如何落实中央要求,做好“去杠杆”工作。要分析我们行业资本结构、债务结构“高杠杆”的现状,认清这个结构性矛盾对转型升级的严重影响,研讨怎样“去杠杆、防风险”,提升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近些年,企业对“融资难”、“融资贵”有些抱怨,企业给银行打工不太舒服。但我们必须清楚,国家必须防范金融风险,银行管理有规范,死账、呆坏账必须控制,银、企双方要相互理解。同时,近些年银行利润丰厚,钢厂微利甚至亏损,这种情况不可再持续下去,钢铁企业“去杠杆”银行应该助力。现在,金融系统也在改革,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正积极努力,都清楚实体经济对国民经济关系极大。
希望通过这次会议,钢铁行业“去杠杆”工作有大的推进,特别是高杠杆企业的杠杆率能有明显下降。我们是否也有个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钢铁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降到60%以下,其中大多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处在60%以下的优质区间。这个目标供大家商榷,并不意味着有的企业超过60%有多么恐惧。
在这个会上,我们有必要先简要回顾一下2016年钢铁行业的效益情况。钢铁行业2016年在化解产能的同时,多措并举增效益,成效明显。去年4月7日,我们召开了财务与价格工作会,目的是不能再像2015年那样继续亏损下去,我讲了《多措并举增效益》,会上大家对必须重效益、对增效益的认识和重视高度一致,对企业效益差不只是产能过剩一个原因,还有其他原因进行了查找,把力求钢材价格合理回归和降成本作为增效益的两个主动轮,会议号召2016年是我们钢铁行业效益回升的决战年,我们必须要打赢这场增效益之战。
会后,广大会员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理性安排生产,大企业带头自觉控产量,以效益为中心精心经营,在采购、销售、稳市场、降成本、控制期间费用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提升了管理和运营水平,自律能力明显增强,在钢材价格合理回归的同时,对标挖潜、企业改革在增效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钢铁企业虽然实现了2016年扭亏为盈,但这仅仅是走出了低谷,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销售利润率只有1.08%,远小于工业行业5.97%的平均水平;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部分特大型企业资产负债率更高;银行贷款结构不合理,短期贷款比重较大;不少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与资金紧张两种情况并存。钢铁行业在转型升级阵痛期间的效益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原料、燃料,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债务、资金的制约突出出来,已成为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因此,“去杠杆”势在必行。这次会上我讲两个方面的内容:
“杠杆率”在企业主要用资产负债率表示。应该肯定,“杠杆”本身在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融资中形成债务,进行投资,企业运营中的资金保障,是工业化正常运行行为,合理的债务是必要的,但过度的债务就成了包袱。债务能直接影响货币传导效率,有时也会危及企业生存和金融安全,金融危机以来,钢铁企业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全行业平均负债率已经连续多年处于高位水平,在现在行业处于减量发展的背景下,更加剧了企业创效益的难度。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5.8%,而我们会员钢铁企业是69.6%,高过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从2001年到2016年16年间,我们会员钢铁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从48.92%上升到69.60%,增加了20.68个百分点。其中金融危机前的2001年到2007年7年中,我们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60%以下,平均54.85%,最高的年份2006年也只有57.59%,最低年份2001年为48.92%。我们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从2008年突破60%以后逐年上升,其中2014 -2016年三年平均69.6%,2015年高达71.04%,前3年一直在70%左右徘徊,时有攀升的态势。
与国外同等规模企业相比:2016年,安赛乐米塔尔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6.98%,浦项42.53%,新日铁住金52.57%,日本JFE 55.79%,美国纽柯45.78%;我们特大企业最低的是宝武集团52.28%,其他5家2000万吨以上企业平均负债率为73.46%,远超国外同等规模企业水平。
从会员企业数据来看,2016年资产负债率超过90%的11家,钢产量占比3.7%;负债率80%-90%的14家,产量占比12.07%。企业之间资产负债率水平差距较大,高的超90%,最低的仅为14%,负债率在50%以下的大都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大企业多数负债率高,应属于“去杠杆”的重点企业。
企业的效益与杠杆率是紧密的负相关关系。金融危机前行业效益好,资产负债率普遍低,2016年比2015年效益好,资产负债率下降了0.95%,说明效益好就有付息还本的能力,也说明搞好生产经营是“去杠杆”基本功。反之,效益越差,杠杆率会越高,甚至变成了恶性循环的双胞胎,连利息也还不起时,欠息又转为负债,就成了“驴打滚”债务。我们全行业亏损大户前10家的资产负债率都在高位,全行业盈利前10名的资产负债率都比较低。中信泰富特钢效益好,不仅品种质量好,而且资产负债率仅有41.6%,他们还有几十亿的自有资金,他们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反而银行都不愿意失去这样一个客户。
“高杠杆”造成了企业沉重的财务负担。2001年会员企业的财务费用为69亿元,而2016年财务费用升为891亿元,其中的吨钢财务费用超过了140元,比金融危机前吨钢增加近100元财务费用,占到了三项费用的35%。“高杠杆”又造成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还会影响以后的科技投入和转型升级能力,“高杠杆”使部分企业处于高风险境地,一旦引起破产倒闭,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大。
钢铁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需要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资金投在科技进步、产品升级、节能减排上,将资金的有效运用和改善经营摆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来对待,为内部“去杠杆”奠定基础。
“去杠杆”已成为“高杠杆”企业事关重大的攻坚战。而“高杠杆”的产生又有企业不完全情愿而被逼无奈的形成过程,所以“去杠杆”难言速战速决,需要时间,但时不我待,现在务求突破。一般情况下,搞好生产经营提高效益是“去杠杆”基本功,我们也相信,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付息还本的能力会不断增强,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在降本增效、对标挖潜上继续努力,这也是“去杠杆”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钢铁行业的高效益时代已经一去难返,全行业已进入微利时期,单靠基本功和内功疗效长,回升慢,很需要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和多方助力。
国务院对“去杠杆”高度重视。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国发〔2016〕54号文件,已经建立由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去杠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去杠杆”进行综合协调,完善配套政策,制定“一企一策”个性方案,统筹推进。并要求落实和完善“降杠杆”财税支持政策,加大对企业在“降杠杆”过程中剥离相关社会负担和辅业资产的政策支持力度等。54号文还专门加了附件,对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提出了指导意见。银监会对化解过剩产能中金融债权债务处理发了〔2016〕51号文件。这些文件对“去杠杆”的总体要求、政策原则、主要途径、实施方式作了明确规定。
我们做好“去杠杆”工作一定要先学好文件。吃透精神,掌握政策,从中找出本企业的切入点。这些文件内容很多,这次会上还要进行解读培训,我们要下功夫学懂,会用,谁肯下功夫,谁就能受益。
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债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去杠杆”主攻方向和切入点。债转股最好,但自己未必符合国家对债转股对象所规定的条件,不可能所有企业都能进行债转股。我们应该选择适用自己而且力度比较大的“去杠杆”方案。我只点几方面:
今年“去产能”会进一步深化。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数量,落实人员安置,而且要拆除设备,对资产作减值处理,对债务进行处理。处理债务是大事,债务问题不解决,资产减值了,债务还在,“杠杆率”反而高了,包袱就更重了,再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以后就更难办了。从去年去产能以来,债务处理问题还没有全部破解,相关配套政策还没有出来。
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发了51号文件,订了一些原则和路径,又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相关部委正抓紧细化。有化解产能任务的企业要用好相关政策和解决方案,把化解产能中的债务处理作为“去杠杆”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做好债务处理工作。在对原资产进行抵债处置、债务重组、减免债务和利息、重订还款方式、把不良资产打包处置等方面积极协调相关方妥善解决。处理不良债务重要的一条,就是向银行申请核销呆坏账,银行每年都有核销呆坏账额度,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争取。
债转股是企业减负、“去杠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上世纪90年代的债转股使一大批企业脱困重生,这次解困企业很期盼债转股,但国家对债转股企业有条件限制,条件限制对产业导向和金融安全是必要的,因为有了条件限制有的企业就不能参加债转股了。
但钢铁行业还是有一批符合债转股条件的企业,这些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否争取到债转股政策就成了关键问题,破解这个关键环节取决于符合条件企业自己的努力。基本具备债转股条件的企业要把争取债转股政策当大事研究,坐等就坐失良机,相关准备要充分,要积极主动地沟通多方,认真向政府、金融机构汇报争取。争取到了债转股政策,债转股的实施就会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则、实施机制、工作程序进行,那时再在实施上下功夫。但关键要真转,不要搞“明股实债”。
进行债务清理和债务整合。加大债务清欠力度,减少无效占用,加快资金周转,规模较大、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可以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和保理业务,改善财务状况,有金融板块的企业,可以利用金融业务发行可转债替换存量债务,利用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企业财务公司加强内部资金融通和管理。企业在融资方式和贷款规模上加强管控,加强企业自身财务杠杆约束,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河北钢铁集团从2015年就着力降低贷款总量,改变了原来每年都新增加几百亿银行贷款的做法,大力缩减了财务费用。
通过股权融资也是“去杠杆”的好办法。上市公司和股份公司尽量进行股权融资,独资企业要结合国家深化改革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增资扩股、员工持股,用资本多元化扩大资金来源。
积极进行资产证券化和资本运作。按照“真实出售、破产隔离”的原则,通过“融资租赁、保理租赁、应收账款以及信托受益权”等财产权利和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不动产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实现优质资产的迭代,创造更多收益。同时,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借助会计事务所、券商等中介力量,开展多层次资本运作,通过吸收风险资本、主板上市融资、配股或增发、分拆上市、新三板挂牌融资、发行优先股、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交易等方式,增加企业现金流,降低企业杠杆率,企业要在保证现金流和增强造血功能方面千方百计。
在减息、免息、停息、减债、免债方面加强与债权人协商。基本面较好、但存在短期财务困境的企业,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与主要债权银行加强沟通协商,进行贷款重组,调整贷款结构,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利息,把大量短贷调整为长贷并减免部分利息。企业要研究制定债务重组方案,中钢集团已经在这方面走在前头,对650亿债务通过债务重组、债转股,共减免利息负担130亿元左右。
缓解资金困难,盘活存量资产。做好闲置存量资产尽职调查、资产清查和财产评估工作,清退无效资产,采取多种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对土地、厂房、设备等闲置的重资产,采取出售、转让、租赁、回租、招商合作等多种形式盘活,实现有效利用。要把存量资产整合与企业业务结构重组相结合,在做强主业,向多元化发展中,加大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力度,对那些低收益甚至亏损、发展前途无望的业务,通过出售转让、委托管理、甚至破产清算等措施回收资金、减少债务和支出,优化企业布局。
两块份额重的业务不可掉以轻心:一是钢厂搬迁,原土地及资产的评估处置,承诺的兑现,失败的案例比成功的多,甚至搬了死得更快,要不忘教训;二是在企业兼并重组中争取优惠政策支持,兼并重组中的资源整合、债务整合、减债减息等方面国家和地方优惠政策不少,要利用好机遇。
总之,“去杠杆”的路径和办法很多,企业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要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加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