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传统行业纷纷触网已经变成了新常态。而钢铁行业更是在触网的过程中,表现不俗。据了解,钢铁行业已经位居大宗商品B2B电商之首。行业渗透率甚至超过盘踞着阿里、京东两大巨头的零售消费品领域。点击鼠标就能买到钢材,让钢铁的交易变得越来越简单。
《2015~2016中国钢铁电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大小小的钢铁电商平台便已超过300家,在全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企业总数中占比48%左右。其中,近两年内新建与正在发力的钢铁电商平台数量占到了57%。
短短数年的时间就让钢铁电商走到了风口上,传统的贸易模式迅速转化为线上交易。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得益于2012年的钢贸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导致信用瓦解,全行业一片萧条,钢企、经销商、流通商不约而同地开始主动“触网”,建立起各自的钢铁电商平台。
在国内钢铁电商数量以井喷之势发展的同时,但平台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也广遭诟病,只烧钱不赚钱似乎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常态。众多业内人士将此背后根本原因归结为钢铁行业本身产能过剩。
2016年,对于钢铁平台来说,也是一个丰收年。包括找钢网、刚银电商在内的多家平台均报出盈利消息。但是这并非就能够断定2017年钢铁平台会继续保持一个很好的成绩单。
超过300家钢铁电商拥挤入局让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这也让钢铁电商业务已经从行情资讯、在线交易转移到供应链金融、云仓储等深层次业务上,新的竞争将是以秒计算,也将更加残酷,如何在竞争白热化的阶段脱颖而出成了各家钢铁电商需要解决的问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认为,虽然整个行业的“烧钱期”并未过去,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钢铁电商的“行业逻辑”是可行的,这条路是走得通的。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从钢铁平台的交易量和渗透率来看,钢铁电商平台前景的确巨大。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钢铁电商交易量约为7500万吨,交易额约为2000亿元;2015年,这个数据则为13348万吨和3011亿元。2016年这个数据还在不断扩大。而根据一份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钢铁电商的渗透率达到近19%,而有色、化工的电商渗透率均在5%以下。
钢铁电商的平台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很直接的关系。标准化体系的搭建和IT的快速迭代大大提升了平台的运营效率。平台也从开始的发布行情资讯、在线交易转移到供应链金融、云仓储等深层次业务的打造上来,加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拓展可以盈利的业务点。
钢铁电商对于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的深度融合,显然能够为钢铁B2B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石。钢铁电商平台想要实现对产业的生态化整合,就要对海量数据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数据价值的挖掘是一个热门话题,我们会保持对此高度关注,也不排斥任何合作。”郏燕萍如是说道。
盈利模式的打造每个公司都想得很远,然而当下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于当下信贷收紧的大背景下,信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钢铁企业,如果只想要通过撮合交易而无法解决信用问题,显然盈利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郏燕萍在接受采访时相当坦诚,她表示信贷收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自2012年以来只有越来越紧,就算是行业比较好的2016年情况也没有回转。“我们做的一是提高资金的效率,通过技术手段和定制化解决方案促进供应链体系优化,融资方式优化以及物流优化,从而使原来呆滞在各个环节的资金加速流动,进而减少整个链条的资金占用。二是通过对供应链核心环节的增信,吸引一些低成本资金进入。”
即便在信用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钢铁行业冗长的产业链也难以保证每家平台都能够盈利。
据了解,钢铁产业链包括信息、广告、会员、交易、物流加工配送、金融、OEM等九个环节,只有通过电商平台打通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才能创造盈利。而且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平台一定要有规模,没有规模,也就没有能力收费,很难做供应链。
2016年,正如其他的物流平台,钢铁电商们也逐渐意识到,提供金融服务将为公司带来不菲利润。
钢铁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钢材作为生命周期较长的基础性产品,需要庞大的资金以保证其生产、流通和交易的顺利进行。其次,在钢铁行业供应链上,除核心的钢铁生产企业外,其上下游还聚集着众多关联企业,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都很大,对金融服务需求较为迫切,都对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显然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