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金融娄建勋:B2B电商金融不做流量做服务

王小苹 亿欧 2017-03-16 08:16:29

互联网金融的风向在变。P2P网贷的热潮已经退去,B端企业金融服务新蓝海的风向正在形成,B2B供应链金融便是其中之一。

电商金融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智能投顾、信贷、支付、保险等金融科技创业都瞄准C端商业场景创造流量,但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日渐被瓜分,向To B转移的趋势正在形成。

数据也在印证了上述观点,近两年企业服务投资规模呈现近10倍增速,尤其是,基于B2B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热度提升,多家企业获得高额融资

除了阿里、京东等巨头企业的垂直服务项目,一些新平台也正在崛起,如2016年11月,徙木金融获得知新资本和招商局创投的1.02亿元A轮融资。

万亿级新蓝海?

亿欧注意到,这一波B2B电商供应链金融项目创始人均有传统金融工作背景,随后看到互联网电子商务给新金融带来的巨大市场。

徙木金融创始人娄建勋,在2014年创业之前的主要工作在于风险管理,曾任职于FICO、渣打银行、GE money;2010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由最初负责贷后风险管理,到后来以董事身份掌管阿里小贷团队(2013年初阿里小贷与支付宝合并为小微金服)。

徙木金融切入B2B电商供应链金融源于娄建勋在阿里的工作经历。2010年,他加入阿里时,正值中国电商行业井喷期间,但当时小微企业融资难,尤其是新型B2B电商企业很难在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因为以当时的技术手段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传统金融的缺位,让阿里就抓住了这一契机,2010年,阿里小贷的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到2014年10月累计放款规模2000亿元。

这个规模虽然不小,但比起中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规模就显得微不足道,从2012年到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从7.85万亿跃升到18万亿。

此时,阿里小贷仍局限于阿里体系内部,阿里体系外仍有巨大空间。根据权威数据,截至2014年,全国小微企业数量约7000万家,占当年GDP产值30%,这是片有待开发的大海。

娄建勋觉得是时候出来了。

B2B难以再现C端流量时代的现象级产品

与娄建勋一起走出阿里的还有刘澍蔚、方亮,他们3个组成徙木金融创始团队。刘澍蔚曾负责整合阿里系数据及负责蚂蚁微贷数据平台搭建。方亮曾作为总架构师搭建了蚂蚁微贷的整套后台系统,涵盖账务核心、决策引擎、分布式计算基础平台等。

徙木金融目前员工数量80余人,技术开发人员占比超过90%。娄建勋表示:“2017年会适当扩充商务团队。但作为技术型公司,未来可预见的3-5年,也不会超过100人。徙木金融希望打造一个精兵强干的技术团队。”

如果说互联网金融上半场主打C端,那么下半场的B端玩法则完全不同。与C端流量时代的思维不同,B端很难再现像支付宝、微信之类的现象级产品。C端是流量思维,基于“产品流量-产品粘性-产品变现”的商业模式正在失去往日的威力,B端金融是为合格用户提供适当价值。

另一B2B电商供应链金融创业人士分析说:“B2B每一个领域都会有对应的垂直电商平台,这种垂直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相比综合性的电商平台更有优势,因此B2B很难像B2C一样形成寡头局面,为B2B电商提供金融服务的市场空间比较大,能够容纳两三家甚至更多供应链金融企业。”

从模式层面来看,B2B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一方面对接银行、信托、保理等资金方,为其提供给放款用户;另一方面对接资金需求方,通过用户画像对其进行信用评估。

据了解,徙木金融等B2B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的运作逻辑是:通过分析B2B平台上的上下游交易企业的线上交易行为数据背后的信贷价值,联合交易场景做出用户画像和征信授权评级,向资金提供方做出授信推介,为资金需求方提供信用咨询和管理、贷款运营管理服务。

从技术层面来看,B2B电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是采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整合并分析量化商户的互联网行为数据,从而做出用户画像。在技术维度,只有客观数据量化出的用户信用。

娄建勋指出:“就像医生眼中只有病理特征,没有中国人和外国人之分。”

信息中介OR信用中介,金融赚钱要靠“解决信息不对称”

早在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P2P为主互联网金融平台明确定位为信息中介,不得提供增信服务。

但是,作为“信息中介”的技术平台,如何为资金方承担风险和信用背书,得到资金方的支持?

另一业内人士向亿欧透露,不可能存在纯粹的信息中介,当前的普遍做法是,平台为资金方私下签订风险保证,一种说法是平台100%责任;另一种说法是风险“对半分”。

该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像是“信用服务”。一定程度上,互联网金融平台取代了银行而具备“信用”属性,这与监管逻辑是相悖的。

娄建勋指出,评判一个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于其对行业带来的价值和效率。“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管理4000万用户所使用的人力资源是13000人。互联网P2P企业与传统需要比较的是,达到同样的资产管理规模需要的员工数量,即人均管理资产。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并不意味着服务subprime就一定效率更低。”娄建勋表示。

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去中介化提高行业效率”,娄建勋指出:“当前高度发达的货币金融体系建立在无数金融灾难之上,每一次巴塞尔协议都与银行加强杠杆、核心资本充足率、市场风险、合规风险等相关。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不可能由互联网一种手段推倒重来。而且想必监管层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同时,娄建勋也指出技术的进步在于提高资金安全性和服务效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核心在于基于真实的交易场景,直接供应链条上完成贷款的申请和发放。”即紧靠产业资本,紧贴实体交易,确保资金流入保值、增值的地方。这也是与消费信贷最大的不同,消费信贷最大的风险把控在于“量入为出”。

金融不是一个运营行业,也不是一个流量行业;互联网金融通过风险管理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金融业挣钱不是靠“信息不对称”而是靠“解决信息不对称”。纯信息中介没有任何价值,但我们需要信用中介,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像是“类信用服务中介”。娄建勋分析道。

不过,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B2B供应链金融服务没有自身场景,完全依赖B2B电商可能会成为隐患。

上述B2B电商供应链金融创业人士向亿欧表示,B2B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在产品设计、获客以及风控上已形成体系,而判断一家公司甚至一个行业最重要的标准是盈利能力,这一模式有待时间验证。

资金成本是命脉,阉割版的民营银行牌照不如网络小贷

互联网金融几乎是以服务小微企业起家的,作为传统金融创新改革的示范,开设民营商业银行在2016成为常态,承担着传统金融“破局者”的角色。

2016年的民营银行数量由2014年的5家扩容至17家,除了新希望集团、三一重工、中发金控、宝新能源等传统产业企业,美团点评、小米科技等互联网企业也入局。有分析人士认为,民营银行是下一个风口,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超过20万亿元。

截至3月10日的最新数据,网商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和经营者的数量为271万户,累计放款金额1151亿元。

但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对于金融企业,相较于网络小贷牌照,民营银行牌照相当于给企业上了一道紧箍咒,当前监管层对民营银行的定位更像“阉割版的商业银行”,既无现金业务,又无线下网点,因此“吸储能力”基本被阉割。

娄建勋也指出,资金渠道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核心要素之一,网络小贷相对于民营银行显得更为灵活,此外,更好的资金渠道还有信托和同业。徙木金融2016年获得商业保理牌照,合作的有网络小贷和信托,目前正在积极申请网络小贷牌照。

从金融业到互联网金融,娄建勋对比后认为:未来5-10年,“互联网金融”中的“互联网”将不复存在,技术、效率的进步已经到了“电灯取代蜡烛”的程度。这是生产效率的变革、成本优势的变革。

在娄建勋看来,这变革是深远的。他认为:“这一变化体现在,未来可能很难再看到BAT互联网巨头企业中的员工出来创业,而是垂直产业本行业的先行者,发现了改善成本优势更强的新方法,来改造传统行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