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彭寿: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改变EPC模式

银昕 中国经济周刊 2017-03-17 09:06:31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最让我振奋的就是数次提到了创新,用创新带动新兴经济的发展,用创新带动产能结构调整。在这个背景之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即将开启的时刻,中建材大有可为。”身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彭寿,在全国两会召开的前一天还身在海外考察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第二天便风尘仆仆地随安徽代表团进京参加全国两会。在忙碌的会程间隙,彭寿特意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彭寿

“中建材6年内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李克强总理所说的‘以创新为源泉,把创新最终落脚于成果转化’。”彭寿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中建材坚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每个获奖成果都开辟和支撑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这一次参加全国两会,他的议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供给侧改革和产能过剩有关的建材行业的结构调整、“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以及战略性产业所需的国家专项政策支持。

“所有战略性产业都需要国家政策的专项支持”

在彭寿看来,“产能过剩”最明显的5个行业分别是钢铁、煤炭、建材、水泥和玻璃。“对于钢铁和煤炭这两个行业,中央有统一的部署,现在看来去产能见效明显;但建材、水泥和玻璃只有各省市在分头行动,中央没有统一部署,希望还是能有一个中央级的文件来指导这三个行业的去产能。”彭寿介绍说,作为一家大型央企,中建材自己在水泥和玻璃行业进行了一番去产能的探索。“去年中建材在水泥生产上进行了联合重组,采用错峰和限峰生产,实现了效益的增长。玻璃方面我们响应了‘补短板’的要求,由普通玻璃向汽车玻璃、太阳能玻璃和触控显示玻璃等高端玻璃升级,目前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和电脑上的这4块玻璃我们都实现了自主生产。”

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彭寿十分兴奋地表示,这是中国优势企业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的绝好机会。然而,针对之前一段时间中国企业与海外当地政府的合作方式,彭寿也有自己的看法。“之前企业走出去大多数采用的是EPC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建完了我们就撤回来了,与当地的合作深度,以及对当地产业链的影响力都十分不够。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持久地与合作伙伴在一起。”然而,若要改变EPC模式,采用PPP或BOT方式进入当地项目,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背后的资金链则会备受考验。彭寿认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企业若要走出去,特别是在建材、水泥和玻璃行业中,一定要有资金。他呼吁国家政策给予专项支持,建立跨境投资的产业基金。彭寿表示,前些年中国的企业在跨境投资上走过一段弯路,投资了一些与自身主营业务无关的项目,现在则汲取了这个教训开始收缩,但技术先进、受所在国欢迎的战略性产业还是应该得到政策的支持。

另外,在“补短板”的问题上,彭寿尤其希望能有政策性的扶植。“国家希望进行产业升级,但企业的压力也很大,一方面央企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资金支持。我在发言时也呼吁了这一点,补短板需要支持,不能等企业都关门了再去解决下岗后的再就业问题。”

“‘国际产能合作’不是转移落后产能”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沿线存在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阶段落后于中国。正值我国“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之际,一些过剩产能,也许正是这些国家需要的,这是否意味着,它们可以成为中国“去产能”的出口?

“一定不是当做落后产能的出口,而是国际产能合作。这是一次把中国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及优势产品带到国外去的机会,而不是把落后的产能转移出去。”彭寿说,在“一带一路”上,有些国家连玻璃产业都没有,想邀请中建材进入当地的合作项目,却在为资金而烦恼。“有的国家只能每年找一点钱,每年都特别困难,最后我说,干脆你们不要找钱了,你们把市场找好就行,资金由中建材来出,我们成立合资公司。”彭寿表示,合资公司与EPC相比,会与当地社会和产业链有朝夕相伴的感觉,“这样就可以建立更加持久稳固的合作关系”。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