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伸向汽车经销商的黑手

佚名 中车商学院 2017-03-27 10:34:00

当所有人在谈论4S店的改革之道时,却忽略了根本的经营之道。懒惰与傲慢,是汽车经销商难以脱离困境的黑手。

汽车

纵观全国车市,虽然汽车整体销量在持续上升,但是60%的4S店却是不盈利的,甚至部分经销商在亏损经营。

大部分人认为4S店卖车是可以亏损的,这样才能快速积累客户,更好的通过售后盈利,并由此获取经销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这种观点表面上没有问题,但是仔细思量,会发现它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是葬送4S店前程的陷阱。

探讨4S店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要回到原点:4S店是怎么来的?

汽车4S店诞生的时候,是中国市场经济转折的关键节点。那时候汽车每年的产销也不足100万辆,发展汽车行业,成为重中之重。

所以,既要设置汽车销售门槛的同时,又能够快速布局汽车销售网络是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彼时的广州本田提出的4S店专卖模式恰好满足了相关部门的需求。

随后这种4S形态得到了政策推动和各地方政府的大力发展。

基于中国市场国情,未来20年内,中国汽车保有量在国家可控的范围内应该是不少于5亿台,平均1家一台乘用车。

这样来看4S店的生存根基是良好的,以销售为主的汽车4S店的经济效益是有保障的,那为什么在这么好的市场背景下,我们的4S店发展之路越走越艰难呢。

1.某些“外部势力”千方百计的想切割4S店的业务架构,获取这块巨大的商业利益。这些势力既包括风投机构、资本投资机构,也包括大大小小的汽车后市场企业。切割的重点是4S店的售后服务业务,比如保养,快修,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保险理赔,汽车用品等等。

2.“内部帮凶”在有意无意的支持和帮助“外戚”逐步蚕食4S店现有利益。并且,这种针对4S店的“切割”已经有了很大的效果。

产业内部,包括某些主机厂相关人士,在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和手段“推波助澜”,将我们4S店的成熟的商业形态推向崩溃的边缘。

比如四处建新销售网点,以靠老店“压库”,新店“铺货”来消化产能的策略。某些人每年完成的所谓漂亮“业绩“,基本上是靠压榨4S店合法经营权益来获得的。

可能有朋友问了,您为什么如此偏袒4S店这种商业形态呢?

中国汽车产业的半壁江山是由政府控股的,而汽车4S店就是让股东盈利的抓手。

汽车4S店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切割”与“蚕食”汽车4S店的行为有哪些呢?

1、抢占舆论制高点。大力宣扬4S店的商业模式是错误的,4S店的经营与服务是垄断的。此举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对4S店的信赖与依靠发生动摇。

2、内外“论坛”齐发声。鼓吹4S店的新车销售不应该盈利,盈利的重心应放在售后服务方面。其目的是让4S店的经营者心安理得的接受现在卖车不盈利的现状。

3、用投资(投机)者把控的行业数据告诉消费者,4S店售后是“残忍的抢钱暴力”,消费者应该去“互联网+汽车服务企业”去修理才能避免被“宰”。

4、为了彻底摧毁4S店的发展,有些势力怂恿某些厂家成立自己的“品牌快修”连锁店,欲从根本上打破4S店稳定的商业形态,而厂家最终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从市场刚需上来看,未来汽车4S店的销售是大有作为的,新车销售是可以盈利的。

之所以遇到困境,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点因素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

主机厂、4S店一味的在迎合消费环境发展,迎合市场新的需求时,却忽略掉了自身应该扎扎实实做好的事情。

致命的两点,懒惰与傲慢。

“懒惰与傲慢”的具体表现在下面几点上。

1、产品质量,尤其在产品可靠性上,做的不够好,让消费者不满意,往往只是宣传的非常好,实际体验差距很大。

2、服务质量,承诺的多,兑现的少,让消费者不放心,不安心,不舒心。

3、在服务体验上一切都围绕着“签单”和“消费”大做文章,而真正为消费者着想的服务体验却形容虚设。往往打着高端大气的幌子,挣着低端粗俗的钱。

4、众多厂家和4S店懒于盘活手中上亿的客户基盘数据,把最核心的经营数据拱手让给电商企业,让给媒体和数据贩卖公司,而后者正是利用了这些客户数据反过来“要挟”厂家和4S店,印证一句老百姓的俗话,把自己卖了还替人家数钱。

以上的文字没有刻意诋毁汽车电商企业,而是想告诉大家,中国汽车4S店需要的是改革,改善,锐意进取和创新经营,它不应该倒下。

而且,它也不会倒下。

汽车电商的发展在于补充汽车产业的活力和服务上的便捷与多元化,而不是本末倒置妄图控制中国汽车的生产与服务。

有人说电商已经主宰了中国市场,向电商靠拢是大势所趋,谁能改变呢?

他们一定没有认真思考过。

4S店在消费者心中,分量有多重。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