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来了,你却在反思

刘春雄 刘老师论坛 2017-03-30 09:03:05

我不得不说,反思是一种病。特别是就目前这个时候。

如果总是以上帝视角在反思,谈本质,那更是病得不轻。

这些话是讲给某些人听的,比如我的好朋友金焕民老师。金老师已经很久没写关于营销的文章了,最近被张学军老师给说服了,又重新开始写了,可一写就是反思,以上帝的视角,谈永恒的道理。

讲得都对,可惜在这个时候没用。

机会

01 

前几天与史贤龙老师见面时谈到,我们在2014年共同提出了“主流换挡”这一新的提法,哪知近几年,主流企业并没有换挡,还在那里“硬挺”着,反复抱怨大环境不好什么的,比如批判马云的某大佬。

倒是我们发现了一种现象:新边缘崛起。那些原来边缘化的企业,一开始就是换挡产品,最初行业大佬不放在眼里,小打小闹看不起,最后当这些企业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大梦初醒,我们把这称之为新边缘崛起。

大佬不醒没关系,打痛了就醒了。打痛了还不醒,死了活该。

写文章的人苦口婆心,好像是个企业都得活下来似的,着急有啥用?摩托罗拉死了,诺基亚死了,手机行业可还在。

02 

过去,我们实践过,总结过,却很少反思。

我一直讨厌反思的人,似乎做事的人永远不争气,满身是病。

回想20年前,并非我们说出了永恒的真理,也并非我们看透了本质,而是找到了方法——解决那个时期突出问题的方法。

比如“不是名牌也畅销”,“不做品牌做销量”,“品牌不能当饭吃”,这些纯粹是方法,是隐藏着方法论的方法。当然背后也隐藏着思想。方法是显性的,思想是隐性的。

当时也不是想证明某个道理,而是给那些有人认为不该活的企业找条出路罢了。

结果我们还真找到了。

结果有些企业还真做大了起来。

于是,我们才把那些方法上升为方法论。我从不认为我们提出过某种理论,更不是反思的结果。

03 

在中国,多数人从来就不是被说服的,而是被征服的。

被说服,你有道理,别人就听;

被征服,你没道理,别人也信。

在阿里成功之前,也许马云讲得比现在还有道理,但没人信。现在,马云哪怕随口说一句,人们也信。

所以,带着某种思想投入到实践,如果实践成功了,那么其隐含思想才会逐渐被人接受。

这是中国的思想传播逻辑

04 

“每个行业都可以重做一遍。”从去年开始,这句话火了。

金焕民老师在点评某篇文章时,顺口说了句:每个产品都可以重新设计。何足奇老师紧接着说:每个行业都可以重做一遍。

我是这两句话的“首席推销员”。

为什么每个行业都可以重做一遍?因为机会来了!

如果一个行业,资源形成了壁垒,那么这个行业就是“大的淘汰小的”,资源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一个行业出现了新边缘崛起,出现了“小的可能淘汰大的”的现象,那么这个行业一定是机会压倒了资源。

如果说20多年前,因为机会的出现,才有所谓的“中国式营销”的话,那么现在“每个行业都可以重做一遍”,同样是机会的优势压倒了资源的优势。

05 

马云抛出了“新零售”这一概念,有人在争论什么是新零售,到底有没有新零售?

争论个鬼啊!“新零售”本来就是个框架,谁也说不清未来是什么。但我可以肯定零售格局一定会变,抓住这个机会就行。

最近参与B2B的讨论比较多,很多人讲B2B的本质。我说现在谁看得清本质啊。

有群友说,谈本质的人都是以上帝的视角在思考。我赞同!

我讲得比较多的是逻辑,特别是底层逻辑。现在做事,我特别看中两点:一是逻辑不能错,二是切入点要合适。切入点是第一步,第一步不能错。以后只有边做边思考。

我甚至讲,动辄谈逻辑,说明一个人很浅薄。本质其实应该是一个人看得最深的层面了,最多只能看到这儿了。一个人的理解不能超出本质之外,一谈本质,“底”也就全部露出来了。

参加2017年成都春糖后,就朋友之邀,请江小白的CEO陶石泉陶总聊天,他从头到尾讲的都是逻辑,别人看不懂,是因为没有进入到他的逻辑中。逻辑懂了,其它就通了。

06 

在春糖,听了一个泰山原浆的啤酒案例。

啤酒行业已经是寡头行业,渠道买断成了重资产,小企业很难活。

泰山啤酒的老板到江小白那里学习后,发现这个行业充满机会,他以互联网为工具,重新设计产品,产品自带IP;重新设计传播模式,利用互联网与粉丝(浆丝)互动;通过自营店销售啤酒,完全践行了“每个行业都可以重做一遍”的理念。

什么是机会?泰山原浆抓住的就是机会。

以传统的视角看,到处是问题;以互联网的视角看,处处是机会。

07 

机会来了,我们到底是在原有的逻辑体系里闭门反思,或者从马云的“新零售”概念中挑毛病,还是全心投入地找到抓住机会的办法。

金焕民老师说:“如果我们再年轻一点……”

万店易购的邓侠,原来是个传统营销人,现在60岁了,仍然在B2B这个行业试水。就在春糖,他还透露说最近刚干掉了CEO,因为CEO已经40岁了。看来干掉的不是年龄,而是被年龄绑定的思维。

前两年,有人想买我的书,我说不卖了,因为过时了。经过两年的痛苦转型,我又重新开始为企业服务了,当然也是有了新的方法。

年龄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我们过去就是指导别人的,现在还这样干就行。

08 

现在不是反思的时候,也不是谈本质的时候,互联网未来会怎样,谁也不知道。

马云的成功,到现在也不一定能看清真正的本质,他就是在不断调整、不断试错中成功的。所以,阿里的CEO张勇才说,专家对阿里的思考与阿里无关。

如果真要谈本质的话,在哪个层面谈呢?

有人说,搞物理的必然走向数学;搞数学的必然走向哲学,搞哲学的必然走向神学。每个更高的层面,在下一个层面看来似乎都是本质,其实根本不是。

机会来了,还是赶快抓住机会吧!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