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中“链”的价值

佚名 大经钢服 2017-04-01 09:46:31

“链”的价值本质是系统管理,要做好这项系统管理必须要有正确的认知。只有真正做好的系统管理,才能把“链”的价值发挥出来,甚至能成为品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注:普及一下如何正确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专项能力,而是一项系统能力。比如像“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浅层认为是它们的研发能力,具体体现就是在专利成果上。核心竞争力是独有的能力,这个独有性就是说“华为”公司的任何一项研发专利被对手拿过去都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因为仅是一项专利,就像一项能力;而真正的能力是整个专利体系,是体系能力。“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具备整个专利体系研发的研发体系,这个东西别人怎么学?因为专利体系是完整的对未来的思考,是一层一层建立起来的,研发体系只不过去实现的手段而已!有趣的是,每每吃瓜媒体盲目报道后,很多企业以为只要建立研发部门、只要投入研发资金,就一定能建立起像“华为”公司那样的核心竞争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就像上面“华为”公司的案例,核心竞争力当然“诱人”,每个企业老板都想建立。可是要真正建立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一定要把底层的功底打扎实,否则就是空话说说。供应链管理的价值显现就在“链”字上做文章。

A、系统集成的能力

很多人肯定以为IT技术是“链”的核心,其实错了。IT解决的技术本身,是把需求转化成技术表现的“手法”。品牌公司需要将IT技术运用到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个合作伙伴,解决从品牌公司内部发出需求、前至生产采购后至市场销售,让每一件产品都在“系统”的控制下完成销售使命。

从ERP开始,将生产端的进度追踪,构建以商品企划为核心的资源管理系统;从BI开始,将销售端的进销存数据进行系统追踪;

从CRM开始,将最终用户的数据进行系统管理。

所以,品牌公司需要做的就是对IT系统的集成。

B、大数据算法的能力

这个才是“链”的核心。所谓的大数据算法,其实解决的是从数据采集到使用的完整过程。在数据采集阶段,不仅要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更要保证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品牌经营,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无论是生产进度的数据、还是物流分发的数据、或是销售数据,都是海量的数据。基础数据的错误、录入延时会导致后面的数据管理失去意义。


大数据算法后的应用,体现在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体现在产品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把数据逻辑体系建立起来。以商品企划为核心,通过精密的计算形成产品计划(未来我们会在“干货”模块中发布产品计划的计算逻辑文章,敬请期待)。形成产品计划后形成订货清单,分发至所有合作的供应商,最后再通过IT技术集成进行深度管理。

第二个阶段体现在产品销售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把进、销、存数据管理逻辑建立起来。还是以商品企划为核心,按照产品的分配原则把进销存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与管理,形成时效性更强的数据决策与指挥体系。

注:在品牌公司的实践中,虽然拥有大量的真实数据,但是大部分数据都是属于无效数据,因为这些数据都是在“天灾人祸”的背景下产生的。主要指国内品牌公司在经营管理层面做得极其不够到位,致使货品资源与店铺资源不能发挥最大化的协同价值,非常可惜。这或许是中国服装行业在具体经营过程中最大的痛点之一了。


所以,拥有数据并没有多少价值,对数据的“算法”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C、物流能力

国内服装品牌对物流能力的理解过于简单。物流能力和供应链能力完全就是两码事,供应链解决的是精准的产品生产,而物流则是解决高效的产品送达。中国企业真正看懂物流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的好像只有阿里巴巴京东两家。未来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许就是物流能力的竞争,当然更是供应链能力的竞争。

现代物流能力是一个系统,包含三大要素:硬件——仓库;软件——IT系统;和运营——大数据运算及管理的能力。


02/在上海最寒冷的上周,UNIQLO(优衣库)不出所料的对2017春装进行A类店全面上市,你怎么办?

2016年冬天最后一波冷空气来得太晚,不过还是来了,也彻底的摧毁了一些关于暖冬与冷冬预言者的预言。

到17年1月中旬才“降临”的冷空气,对在中国市场经营的服装品牌而言几乎是“悲、喜”两重天。

“喜”的当然是本土品牌们,终于降温了,该好好卖卖冬装了;“悲”的当然是外资品牌们,17春装以上,该怎么卖嘛?

相信,明白人肯定看明白这个“悲与喜”到底是什么意思。无论别人如何?你该怎么办?

1)及时把店铺分类管理做到位。16冬装当然要卖掉,要利用春节前仅有的一周多时间和大降温,加大力气做好冬装的最后清仓处理,卖的越多越好!

2)针对A类店铺,要大力做好17春装新品的上市出新工作。无论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市场,还是内地的一个县城,都存在既有消费能力又有消费意愿的“实力派”消费者,量多量少需要培育。集中做好A类店的新品上市就是对这类消费市场的培育,这类消费市场唯一的特征就是能贡献最高毛利率生意!

还不行动吗?!


3)体感与营销本身就是两回事。国外品牌最大的差异就是在做营销,没有跟着“体感”再走,因为一年52周都有明确的产品销售周期的对应。就像这几天虽然是上海最冷的时期,17春装如约而上。

在2016年11月8日“本周头条”里,当时处于秋冬过渡;现在处于冬春过渡。举个例子:冬春过渡时,在A类店铺的商品陈列上就是要“模拟”气温上升5-8度味道,这样就会有效解决体感与营销的差别了。

注:据不完全了解,部分品牌感性到如下程度,会根据每天气温的变化来调整店铺的陈列,就像这几天上海的温度很低,就把厚厚的冬装堆积满满的陈列“热”卖;如果升温了,再把春装陈列出来。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考虑销售周期与商品之间的匹配的;不知道当初在订货时,是根据每天气温的变化来计算销售货品的量还是根据销售周期考虑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