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是北京的三环还是五环?是上海的内环还是外环?还是海南的环岛高铁?
交通道路或线路的环线,不论多长,都有进出口,这就是进出机制。如果没有进出口或者不能进出或上下,或者只能在上面转悠,如果进出口比较少,速度快的同时,行驶的路线长,而且增加成本。
城市的交通网络不能只靠环线,车辆在上面“绕行”,绕来绕去的,有时进出口拥堵,整个环线就成了停车场。在环线上,沿线两个点之间通过环线连接效率是很高的,但是,通过环线进城,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环线是用来解决城市拥堵的,但是,市中心的交通网络或者神经末梢没有建立起来,环线的速度再快,终究会被“线下”的拥堵给分摊掉的。
所以,我们说,交通环线也不是万能的。
供应链,价值链,供应链网络,价值链网络,国内外任何机构和个人所描绘(MAPPING)的供应链“景象”都不是闭环。
供应链是“环环相扣”,但是,它们是链条式的,它们是网络化的,并不是一个闭环,
供应链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即便是生产制造军用产品的供应链也不可能不延伸到民用领域或商用领域,因为所有SOURCE的原产地都是地球。
供应链金融的玩家是多方的,而这些玩家或伙伴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那么,它们怎么能够形成一个闭环呢?
“羊毛出在猪身上”这是一种互联网思维,这个是可以有的,也是一种互联网的免费模式。但是,无论如何,猪啊,羊啊,是不能手拉手围成一圈儿的。
供应链金融中最重要的三个“流”(既不是三流也不是四流),包括PHYSICAL FLOW,INFORMATION FLOW,FINANCIAL FLOW。而PHYSICAL FLOW是实体的或物理的,INFORMATION FLOW,FINANCIAL FLOW则是虚拟的或信息化的。这三个“流”也是不能形成一个闭环的,就如同地球人和外星人怎么也不可能在一个社区。
就算有了所谓的闭环,比如,合同契约或金融手段的环环相扣形成了所谓的闭环,或者又比如,所谓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或集成化,不论是捆绑式的还是扎堆式的,那不是一个诺亚方舟,只能是泰塔尼克。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模式就类似日本的综合商社。在战后,当日本的制造业企业规模实力还不足够时,日本的综合商社有存在的必然。无论是原料进口还是产品出口,综合商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制造业企业的崛起,综合商社就被颠覆了。
多年前,国内的大型外贸公司转型时,也试图选择综合商社的模式,但是,最终并没有,它们都朝着实业化火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了,而且很多都跻身世界500强了。比如,众所周知的中化、中粮、五矿等且不说,供应链金融是不是闭环,闭环的商业模式不是创新也不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应当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只有这样的商业模式才能不断地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