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难做,是大家公认的。虽然难做,但是其3%的行业渗透率、高达万亿的市场规模、高消费频次、刚需的特性,吸引了大量的公司投身于生鲜电商,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探索。
然而,最后的结果,仍然是在4000家生鲜电商中,7%巨亏,88%略有亏损,4%持平,1%盈利的现状。平常大家说生鲜难做,主要还是从商品、运营等方面来说的。其实生鲜电商的信息系统,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要说生鲜电商信息系统的特点,就得先搞明白生鲜电商业务上的特点或者说业务上的痛点。归纳总结如下:
从供应商的选择上说,对于预包装的商品来说,供应商规模相对比较大比较成熟,在商品质量、供货稳定性、订单满足率等方面做的比较好。
但是对于如蔬菜、原产地水果等类似的商品,一般都是小规模纳税人,在商品质量稳定性、供货稳定性、订单满足率方面都起伏很大。
有些方面也不是商家能够把握的,比如很多商品是看天吃饭、很多商品也取决于商家的产能等。在商品存储上来说,差别就更大了,在仓库,你至少得有-18度以下,-18度至0度,0度至4度,4度至8度,8度至12度,12至16度,常温等温层,有些温区还区分不同的湿度。
同一商品在不同的软硬度、不同的存储条件下商品的保质期是不一样的。
在商品配送方面,有些商品需要冷冻,有些商品需要冷藏,有些商品需要保暖,有些商品需要常温;有些商品重,有些商品轻;有些商品有气味,有些商品怕气味;有些商品异形,有些形状规范;这些都导致使用包装物多,使用填充物多,使用冷媒多。
有些配送公司只能做常温商品配送,有些公司只做冷链配送,冷链配送的区域也有限制,这些导致商品的配送区域的选择也非常复杂。
区域性强主要体现在每个区域的人的消费习性是不一样的。比如北京的分量大一些能卖掉,但是同样的商品,到上海则需要小一些的分量。北京消费的牛羊肉要多一些,而上海消费的鱼虾等则多一些,这导致了必须有本地化的商品选品与运营团队。
另外,生鲜商品储存要求高,配送要求改与配送范围有限,商品想要销售到哪里,则必须在哪里有冷库与冷链配送,导致了企业运营的成本非常高。
首先是商品生产者分散,特别是原产地的商品,生产者一般都是农户,分布在全国不同省份,买手需要到产地考察,同时需要跟不同生产者交易,不同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不一样,导致采购成本非常高。
其次是流通商分散,现在全国还没有一家运输商的冷链能够全国直达,商品会经过不同的运输商,最后到达各个城市的蔬菜水果集散中心,导致损耗高、商品运输时效很难保证,并且还不能门到门服务。
现在国内的仓库,要么就是大冻库,要么就是常温库,很难满足生鲜电商对仓库多温层的要求,电商往往需要自己建设冷库。
运输、配送的冷链供应商很少,可选择性比较有限。这些不满足需求的仓库、运输及配送环境,导致了高物流成本及商品的高损耗。
消费者的标准非常高,包括新鲜、美味、绿色、有机、无污染、原产地直供、极速送达等等,然而,生鲜属于非标品、易腐品,导致以上高标准很难达到。
比如,同一个品种的苹果,分别种植在山西和山东,不同产地的土壤、水肥、气候、光照、湿度都不一样,导致其酸甜口感、营养成分、形态颜色、尺寸大小等都不尽相同。
即便是同一棵树上的苹果,月初和月末采摘的也不会完全相同。有些苹果表面光鲜,其内部却是黑了心得。
电商企业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使用测糖度的仪器,使用测硬度的仪器,使用测内部是否发黑的仪器。即使这样,还是居高不下的客户投诉,极大的影响了客户体验。
现在的线上流量非常昂贵,所以现在的生鲜公司都通过社群营销、内容营销、线下扫楼方式营销,CPS,病毒营销,其他电商平台开店,跟各种大集团内部福利网站对接,通过企业销售转化,社区团购,类直销返佣等各种市场部人员能想到的方式来寻找客户。
线下扫楼方式营销需要消耗大量的公司人员,同时客户转化率也很低。
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是一直困扰我们中国人的一个让人切齿的问题。目前很多生鲜电商都号称会对自己采购的商品做仪器检测,但其实就是一种宣传而已。
也有很多公司确实买了仪器,但是却一直没有使用起来,仪器上都覆盖了厚厚的灰层。不是他们不想这样做,而是这样做的成本实在太高。买仪器要钱,仪器需要占用空间,检测还需要人力。
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所以生鲜很多公司都是宣传而实际是没有这么干的。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春播科技确实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他们在仓库里建立了实验室,采购了日本公司的实验设备,配备了食品专业的人员,聘请了食品检测及标准制定方面的专家,基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了两套标准——春播品控和春播BEST,对不同品类的产品进行不同项目和频次的检测,检测结果全程可追溯。
当然这也确实增加了生鲜公司的成本,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又如何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呢!
从农产品的种植,到种植过程,到最后送到客户的餐桌,都要求全程可追溯。要做自有品牌,需要找工厂加工,要想保证产品质量,需要自己提供各种物料,包括各种调料等,同时还需要监控生产过程中各种物料的使用情况。要想好的客户体验,还需要组建自己的配送公司。
总之从开始计划种植,到商品送到消费者的餐桌,都需要你监控与管理,这是一个多长的链条!
请看下图:
下面一一详细解释:
生鲜商品保质期短,很多商品很快进入过保商品,再考虑商品在途时间,需要给商品设置一个冻结期,进入冻结期的商品即成为不可买商品。
对于蔬菜水果等商品,由于每批次的差异,有些商品进入过保期以后质量还非常好,于是又需要延长某批次商品的保质期,于是同一商品不同批次的商品保质期将不一样。
由于生鲜商品价格波动很大,财务上需要采用批次成本,这要求商品的批次库存必须非常准确。因此在整个系统中,对商品的冻结、商品批次的处理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生鲜商品在仓库简单加工时,有时某些商品有剩余,某些商品又有短缺,剩余的商品需要重新上架并且需要对应到正确的批次上。
现在的生鲜电商都声称组建了实验室用于检测食品安全,尽管很多都是没有设备做检测,或者有设备但是却沾满了灰尘没有使用。
在实验室对商品每批次的检测,都要求当发货给消费者后能够定位到相关的检测报告,经过仓库简单加工的商品(实物组套),成品的检测报告也要求能追溯到其组成物的检测报告。
在供应商送货到仓库后,品控人员将检测商品的甜度、硬度等参数,品控人员也会在每天的例行巡库中记录这些参数,这些参数将在后面涉及到的详解。
对于全品类生鲜电商,不同的商品的配送范围不一样。有的商品只能配送到北京的五环内,有的商品只能配送到一线城市,有的商品只能配送到部分二线或三线城市,有的商品能配送到全国。
有的商品在不同的季节的配送区域还不一样。不同配送区域的商品,在做商品组套的时候,需要检查商品的配送区域是否一致,配送区域不一致的商品不能组套。
温度在生鲜电商的系统中,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商品在仓库的存储需要区分温度;商品在打包的时候也需要根据不同的配送温区打成不同的包;不同配送温区的商品,需要选择不同的配送商;商品在消费者家中也需要存储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在不同的天气(温度)条件下,对商品的销售会有很大影响,会对商品的销售预测产生不同的影响。
商品的甜度、硬度这些参数,是生鲜商品特有的参数,对业务流程的优化起到很大作用。
通过在收货、巡库中积累积累这些数据,我们能够判断供应商送的这批货是否合格,是否应该收货入库,能卖多久,能指导我们巡库的频度,系统能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商品进入冻结的时间长短,能根据冻结时间的调整自动调整配送区域,能建议消费者还能保存多长的时间。
非生鲜电商的加工,一般是库内简单加工。
对于生鲜电商来说,为了更高毛利,为了质量保障,需要做自有品牌,但是自己却没有生产能力,于是有着非常大量的委外加工,其部分原料是从原料供应商出货,部分商品是从生鲜电商仓库发货,有时候需要多次发货,多次收货。
这些都需要委外加工系统来跟踪物料的使用情况。
由于生鲜商品存在很多库内加工或者委外加工的业务场景且由于生鲜商品的特殊性,对每个商品的成本计算来说就是一个挑战。
由于生鲜商品在加工时存在出成率的问题,且由于生鲜电商使用批次成本法,在计算产成品的成本时,你需要判断每个物料的批次,也需要考虑物料的损耗。
对于委外加工来说,不但要考虑批次成本、物料损耗,还需要考虑将出库运费,入库运费等其他费用考虑在内,最后计算产成品的成本。
上面的有些系统,比如加工系统,比如成本计算,对于成熟的ERP产品来说是一个标准功能,对普通电商可能不需要这样的功能,但是对于生鲜电商系统来说,他们的研发能力普遍不强,产品人员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对生鲜电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以上是我做了两年多生鲜电商系统的一个总结,这个行业难做,除了大家总结的行业痛点外,如果企业想要实现比较精益化的管理,从管理中降成本,要利润,其系统确实也是很有挑战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