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20万亿产业的危与机

万联网 投融界、证券之星 2017-04-13 08:28:24

金融

“核心企业”魔咒 

“金融本质上是贩卖风险,供应链金融则是信用的流转和资金的转移”。中国投资人中心合伙人、浙商经济发展理事会主席团副主席陈宇飞直言,金融本身是风险定价的事。供应链为金融业恰恰提供了一个核武器,让投融资各方更好地理解风险。

供应链金融,是指资方通过核心企业做到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把控,为其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供应商、经销商等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持方式。

同时,基于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结构化,我们还可以定义一个狭义供应链,具体包括订单、采购、入库、生产、包装、销售、运输、结算等环节。过去银行的金融产品主要是解决狭义供应链的问题,所运用的手段就是贸易融资产品。

简单说,供应链金融就是用核心企业的信用给中小企业增信,盘活中小企业的资产,加速实现信用、资金等经济要素的流转。即把资金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溶剂,增加其流动性。

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预测


供应链金融的关键,是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几乎掌握了所有上下游企业的交易数据,手头握着所有的应收、应付账款,天时地利人和兼具。

比如,海尔集团、迪信通等行业巨头,都成立了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并试图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提高效率,改造行业。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极为明显。核心企业只能针对自身行业、甚至只能是在自己产业链条上做文章,天花板太低。

纵然如此,由于核心企业话语权和议价能力都空前强大,导致很多平台宁愿放弃这些行业巨头,转而和小公司或保理公司合作。

核心企业的“魔咒”,桎梏了众多平台的发展。平台只能通过不断提高大数据、互联网的能力,用这些新技术作为“底牌”,才有和核心企业议价的权利。

风控难题也令人关注。由于欺诈风险,大银行的应收账款业务正在收缩,但市场的需求还在,保守预计,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0万亿,当前的应收账款业务规模仅为1万亿。

中国投资人中心合伙人陈宇飞提出,供应链金融风控相对集中在核心企业,而非借款的中小企业。因此,在核心企业的“N-1-N”模式中,只需要把握住核心企业的这个“1”,上下游的“N”,都会顺利拿下。

然而,核心企业就不会倒闭吗?就不会丧失偿还能力吗?事实上,在征信体系尚未搭建的中国,对于核心企业的风控,依然是难题。

供应链金融难题

供应链金融“春之歌”

在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已将应收账款融资的制度建设提上日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7月末,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7.6%。而在2011年末只有7.03万亿元,四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1万亿元,总计上升63%。

“有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约占总资产比重的30%。”中国投资人中心合伙人陈宇飞表示,应收账款总规模超过10万亿,应该是历史最高点。同比7.6%的增速,也远高于同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的增速和利润负增速。这表明企业应收账款还在持续上升,资金周转的情况没有缓解。

最近,央行、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专门提及“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还提到“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大企业和政府采购主体积极确认应收账款,帮助中小企业供应商融资”等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管理办法首先是鼓励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包括建立统一登记系统,完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建立应收账款交易机制等内容有望纳入管理办法。此外,还会对应收账款融资做出进一步规范。

投融界资深专家吴烨维表示,改进完善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等登记服务,并将相关信息在商业银行内部共享至关重要。这样可以使得银行更加了解应收账款付款方的信用情况,方便银行监控。此外,可以创新增信手段,提供适当担保。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管理办法应该扩大覆盖面,不应只限制在商业银行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层面,还应该将应收账款转让融资的保理业务纳入。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