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丰公司当前遇到的困难是绝大多数贸易型企业遇到的尴尬,再单纯的通过供应链管理能力再寻求良好的利润,将为难上加难。是否可以通过贸易的优势展开为服务贸易的优势呢?全力开展供应链服务SCS+供应链金融SCF呢?当然这个巨大的市场二端自然是来自中国大陆巨大的市场,抓手就是拥抱产业互联网。
利丰前世今生:辉煌利丰 遇到暂时困难
香港利丰(源于姓李与姓冯的二户人家)集团创办于1906年,广州。这个百年老店历经了岁月的沧桑,成为香港乃至全球贸易界的一颗常青树,百年不倒,创造了供应链界无数的经典案例,也多次被写入哈佛经典案例教材,倍受人们的尊敬。曾几何时,利丰公司市值也达到2050亿港元,2017年4月14日已经跌落至277亿港元,市值反应了业绩的巨大落差,2016年公司的营业收入:167.6亿美金,净利润:2.583亿美金,掉到了近年来的谷底。下面是最近六年利丰财务数据,来自新浪财经:(美元)
相信懂行的人都可以看得出,利丰业绩的江河日下,其实也真正反映了当前世界贸易经济的真实行情。其实利丰公司在国内的供应链界除了对供应链管理十分熟悉的专业人才可能知道这个公司,就整个物流与供应链界来讲,在国内利丰的名气不如怡亚通大,2016年怡亚通营业收入583亿,净利润5.66亿,而另外一家不为大家熟知的供应链占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厦门建发,2016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456亿元,净利润28.55亿元,其中供应链业务:营业额达1149.24亿元,比增9.60%;实现税后净利润8.90亿元,比增5.70%。这二家公司基本都是以大陆业务为主,还根本谈不上全球化,而利丰是一家非常全球化的公司。因此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的业务空间其实也是巨大的,但是在国内供应链的市场我们并没有看到利丰的披荆斩棘。
电商、互联网对传统贸易商的侵蚀,不要一味的依赖于大客户,可否来个长短互补呢?
不可否认互联网,电商对传统贸易商制造的巨大麻烦,相信所有的传统贸易型企业都将无法避免,利丰也首当其冲,我们很少听到,看到利丰在电商方面的斩获,因此互联网,电商并不是利丰的强项,利丰也并没有建立起一套针对互联网贸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打法,那么自己没有建立电商板块,互联网改造传统贸易又已经是大势不可逆转了,是否可以与之合作呢?因为电商往往厉害的是做销售端的渠道能力,弱项是供应链环节,这恰巧就是利丰的优势,长短互补,话又说回来,国内的小散零售,利丰。可能看不上,但是不要忘记一个词:百万雄兵,完全依托于巨型客户的时代已经在逐渐过去了,成就你的是大客户,将你拉下水的往往也是大客户。
全球网络、全球视野、中国落地
香港利丰是身世如此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我们看到业绩也令人惋惜,我们都来给供应链的祖师爷——百年老店香港利丰走出泥潭支个招,畅想一下,能否将自己全球化的网络与中国大陆的供应链服务及供应链金融紧密联系起来?
利丰全球化的网络如果没有良好的业务支撑,可能瞬间从优势变为包袱,商业上的优势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劣势啊,这个都很正常。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全球化的企业应该看到这中间的巨大商机。利丰的这种全球视野是很少有对手企业与之匹敌的,因此这种先天的优势应该与中国外贸发展快速高效的匹配起来。作为一个公司来讲,这点营业额如果能与中国外贸紧密联系起来,真实滔滔江水只取一瓢,足矣。
供应链管理固然重要,但是不要轻视中国大陆的供应链服务SCS与供应链金融SCF的巨大机会:
我们都知道贸易是一种很重的业务,因为必然要背一个大包袱:库存,且要求对产业链的理解,行业的熟悉极其苛刻,而供应链服务与供应链金融相对来讲涉及面要广一些但是深度远远不如供应链管理。不管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海外,利丰都拥有极为丰富的网络,这为供应链服务提供了强大的网络保障,而公司总部在香港,香港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自由贸易港,可以吸收到非常便宜的资金,这些资金都可以通过真实的国际贸易背景,顺利进出大陆与香港,而这种资金在国内将发挥巨大的商业交易金融吸引力。这些资金也将极大推动利丰在国内端的贸易。个人认为,目前利丰在国内的分子公司,并不熟悉国内的供应链打法,相对是比较中规中矩,本来可以依据集团自身强大的公司背景与实力实现跨越式增长,但是很遗憾,目前我们绝大多数行业人士人都不知道国内的利丰是在哪里,干些什么。就说深圳吧,前年利丰还在福田保税区附近一座很不起眼的办公楼里,相信这里也很难吸引到积极优秀的人才(这事勿喷,位置对吸引人才很有影响)。
先写到这里,贸易起家的企业,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做中国大陆的生意,不能拥抱互联网,不能在供应链服务与供应链金融的大好形势下,顺势而为,将会越来越难。如果把庞大的中国国内市场不能很好的服务,那也可能是战略的一大失误。
困局提醒 一夜春风
中国有句古话:往往有些事情存在,漏船又遇打头风,屋漏偏遭连夜雨,请先收起优秀学生的荣誉证书。同时也不要病急乱投医,积极拥抱国家这棵大树,优劣势的转化往往就是一阵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毅然大力发展国内业务,专注B端服务,大力发展供应链服务与供应链金融:B2B+SCS+SCF;
此文也许就是盲人摸象出一民间偏方。呵呵。但是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不行呢?
还是那句话:要成功者转型太难了,大船调头也太难啦。但是我们都要意识到,在当今互联网社会:不要轻信权威,迷信权威,甚至根本就没有权威,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