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第二届全国大宗商品电商峰会在京召开,磁云科技CEO李大学在会上发表题为《产业互联网的终极形态是“去链结网”》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B2B好像成了新一轮的风口。我2008年加入京东,一直呆在B2C行业,2015年才离开,在京东上市以后关注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将之定义为未来十年的追求。由于这段经历,谈及B2B时我会融入B2C的思维,因此,思考会与大家略有不同。
2015年至2025年,互联网的潮流是“产业互联网”
近五年我有很多思考,与许多企业进行了上千次交流,也在B2B这个行业里面投资了近30个项目。我认为,发展产业互联网需要三种力量:
第一种力量:传统企业的力量。
我们要关注到一些迹象,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早期都说要颠覆银行业,但现在他们说要为银行业赋能。所以大家发现一种趋势,其实传统企业并不那么容易被颠覆。
第二个力量:双创的力量。
双创像一阵风,但是也带来一些小问题。大部分创业项目不具有创新性,只是低水平的复制,那么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就会非常有价值。
第三个力量:觉醒的传统行业人。
当传统行业的人觉醒去拥抱互联网,便可以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我觉得这个力量是最强的,这也是近两年我主要的工作,我一直在思考传统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如何融入互联网。
“去链结网”将是产业互联网的最终形态
过去几年,我们常常提到一个词“链”,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现在最火的区块链,“链”好像成了我们思维的一种方式。然而,如果我们用一个串联的思维去思考事情的时候会发现一些问题。
今天,我们看很多传统的软件企业,会觉得他们失效了。为什么失效?因为这些传统软件企业在转型拥抱互联网的时候,往往用面试思维去提升效率。而在流程重组中,当一个流程有很多环节的时候,会产生等待时间,只要有一个环节过不去,整体效率就提升不了。因此,他们的转型会存在问题,或者最终就是无效的转型。
刘强东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十节甘蔗”,他把制造业和零售业这些关键的价值点都画在一个甘蔗上面,一共有10个节点,京东做了5个。我认为,这些节点之间的协同肯定会有问题,因为中国信息化水平低,信息不畅通,协同效率出不来,怎么能够期待行业有效率呢?
所以,一定要去“链”结“网”,要把“链”的思维变成“网”的思维。
链状思维的弊端和机遇
不容忽视,“链”状思维会产生三个问题,但也会带来很多机会。
第一个问题:行业小散乱,可以进行行业重构。
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机会就是对小散乱的行业进行规模化重建,用思维加互联网的手段实现架构整合。这是中国当前行业市场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后工业时代的一个典型表象。用互联网、技术以及资本的手段对小散乱行业进行转型重构,这样,未来该行业中会逐渐诞生一些优化整合的平台型企业。特别是在那些具有万亿、千亿级市场规模的行业中,甚至会产生一些BAT级别的领头羊型企业。
第二个问题:研发和技术的投入远远不够。
行业小散乱导致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不够,所以,只有行业协同起来才能提高效率。
第三个问题:金融是需要建立在产业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的。
今天各行各业都在谈金融,我觉得金融不应该是目标,最多是支撑。
传统企业的致命症结是账期。账期的本质也在于周转快慢。不管是库存周转还是资金周转,太慢就会导致上下游资金链出现问题。
京东一直没有盈利,按理说融资应该特别难,但是今日资本等大机构为什么投它?是因为京东有一个数据表现得非常好,就是运营费用率只要10%,但传统巨头如国美、苏宁是16%。京东的库存周转是20多天,传统行业是60多天,这样京东就有了成本优势,投资人对它就有信心。因此,产业互联网要关注效率,当我们关注效率的时候,金融在里面才有价值。
那产业互联网怎么提高效率呢?可以用孵化手段,也就是去链结网。通过IBAD,我们可以把一个便利店的库存周转变成四到六天,由于效率的提升,我们孵化的项目“爱便利”过去两年实现了飞速发展。冻品汇的项目库存周转可以减少到七天,所以合伙人非常踊跃。
怎么实现“去链结网”?当你把价值链用价值网思考,产业链用产业网思考,供应链用供应网去思考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共享和共赢。
场景驱动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结构可分为三层:
底层为“共享层”,即大数据金融层
在这个共享层面建立基于大数据和金融的共享平台,也包括共享仓储、共享物流,行业参与者便可以通过共享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二层为“赋能层”,即产业互联网层
把产业里面原有的资源、能量组织起来建构产业互联,未来企业的社会化分工就可以更专业、更细分,擅长产品就做产品,擅长制造就做制造,擅长营销就做营销,只要把企业在各自专业领域把内功修好了,再优化实现行业间或跨行业的协同合作,便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我们说,木桶理论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已经失效了,因为木桶理论主要是补短板,但产业互联网则是各展所长,依托多家的长板来达到合作的价值最大化与互利共赢,这就是赋能。
“去链结网”的真正价值是,当产业成为价值网的时候,就互为供应方和消费方。最终会形成一个API市场,这个API市场会把我们的能力API化,形成一张优化整合的聚合网络。
未来产业互联网的创业者,包括程序员,可以关注企业里面核心能力最强的部分怎么标准化来为别人所用。API化是形成产业互联网络最基础的设施,这个设施就像修路一样,以前我们贷款修高速路,然后通过收费回收成本,但现在好多高速路收了几十年的费还在收,利润很丰厚。所以做“产业+互联网”也要有修路的思维,先把路修好,未来那些“在路上跑的”数据才会带来巨大的价值。
顶层“裂变层”,即场景运营层
场景运营层是一个创新、变化的空间,可以百花齐放。各行各业当前最大的需求就是依靠创新提升企业效率、推动行业发展。
在传统行业里面很难拥有像互联网企业那样的研发力量。如果能把下面两层共享,给传统行业赋能,在顶层建立一个初期的引擎,如一个快速开发的引擎,通过这些引擎可以定义数据、定义流程、定义工作、定义界面,也可以定义我们的协同,这样就可以把组织变得更加有创造性。有了上面这个创新的引擎,就能快速地实现创新思维,快速地跟踪场景做界面和流程的定制,最终让整个系统根据场景实现个性化服务。
共享、赋能、裂变才是产业互联网思维
产业互联网有三个关键词:共享、赋能、裂变
共享:怎么把我们的核心能力输出,让整个行业来分享这种能力。传统企业有一些做得很好的案例,很多模式在一个区域里面可能有的公司已经做得很好了,把这个公司找出来,提炼能力,把1变成N,就是产业互联网的有效思维。从1到N必须要突破技术、人才和模式瓶颈,用互联网技术推动行业实现最大化发展。所以,我觉得共享思维是做产业互联网很重要的一个思维。
赋能:实现产业互联网的路径是深入产业链,把产业流程打碎,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没有价值的环节,把关键环节进行重构,重构起来以后形成一个价值网,这个价值网就可以为行业赋能,实现结构化创新。
裂变:当一个成功的场景思维成熟后,就可以复制到全国去,实现模式或者项目从1到N的裂变。
共享、赋能、裂变实现的步骤是:在底层形成一个云的共享,提炼行业需要的核心能力作为“共享云”让大家按需使用;然后通过技术打通行业大数据,实现行业协同,为行业与企业赋能,构建出一个“网”;最后形成端,向客户推出高效率且个性化的服务,并依靠场景化的运营方式,把我们的模式复制到全国去,完成裂变。
我们了解到,华为把10%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京东有3%的销售额也是用于研发。所以,目前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看起来其实还是不足的,虽然平台型的企业投入非常大,但是单个的企业不一定能有这么大的投入。
将来我们如何才能把研发的边际成本降到零?这就是产业互联网的另一个思维,也是磁云科技正在努力思考的。
磁云科技就是要通过共享来为传统企业打造一个新引擎,从而使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试想一下,如果传统企业都愿意用这个引擎,那未来我们将有多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