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农行中一直在强调:农村电子商务不能只是电子商务,要从产业链的角度入手。
在农村的核心是:增加收入、农产品销售;而农民对收益的理解:收入-投入=收益,但是大部分农民忽略了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劳动力不值钱的时候还没有察觉,但是一旦剩余劳动力得到类似打工等机会时,他们就会感觉到人力成本的问题。
对于农业产业链在农村的电子商务打造,依旧需要各地的公司和代理人来背书。我们来看看不同的模式和现状:
1.区域性电商平台,以县域为基础,主要从事农产品和农资;
这种区域性平台,会发展大量代理,代理人或经纪人模式,除了线下的发展之外,也会以代理人发展一个小网络+村的社群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的社群营销模式,微信群、QQ群等等;
2.农业巨头企业的电商平台,比如农资的金正大、诺普信;饲料养殖产业已经实现规模化和工业化,就不展开说了;
但农资类,诺普信的田田圈和农泰金融做的风生水起的,非常热闹,但虽然农资品牌打造得好,可是农药是小流量毛利高,但是很难带动大流量薄利的农化,这是个问题;
3.农业产业链的农业公司发展的电商平台,在东北以万亩,中原以500亩以内的适度规模化后的基地或者农场,充分实现农业的工业化,现在养殖已经工业化,种植/大田粮食的工业化刚刚开始;
在这农业公司里面,除了种养殖之外,还有大量的第二、第三产业;剩余劳动力,占GDP的10%的农业,只能容纳10%的人口,其他的劳动力要往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而这类农业公司通过以资金和订单来驱动农业产业链升级;
4.新的产业链势力,充分挖掘大田作物或经济作物的价值链;
此类公司建立农产品标准,从农化、农机、农技服务、金融服务和粮食收购等入手,通过适度规模化,降低粮食产品的种植成本,实现大流量的利润收入空间;尤其是水稻、药材等种植产业链;
5.区域的农业机会,品牌电商很难实现,比如佳沃的蓝莓和猕猴桃;从精细化市场来看,专业公司有机会做区域的品类电商,XX天麻等等,打造品类电商平台,主打老年人市场,养生等等;未来,农产品市场会从大路货到精品、差异化方向发展;
包括苏宁农村电商、和海尔日日顺农村电商,都在依托原来的渠道终端体系和品牌优势,布局农村市场;而且开始采取比较开放的结构,比如日日顺的农村电商的治理结构以:日日顺20%+管理层20%+40%经销商/代理+20%核心合作伙伴的模式来设计,比传统子分公司更有生命力;
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或者类似网络体系,还是要分开来看,用城市消费的思路来做农村肯定是不可行的。目前的现状是:
1 农业工业化和规模化还没有形成,目前养殖饲料行业已经产业化,但是大田和经济作物还很粗放;
2 农村市场必须依赖于各区域本地的人来背书;
3 服务导向,而不是销售导向;
4 区域的电商平台和区域的品类品牌,是可行的;全国性的品牌平台现在已经错过机会了
5 农村市场的核心在于产业链,单个产品切入很难形成整合效应
6 必须以资金和订单来驱动农业产业链升级,因此对资本和金融服务要求很高
从这些角度看过去,农村的电子商务体系可以借鉴一些思路:
1.农村电子商务不要直接做B2C,而是打造B2B2C模式,分两层:一层B2B,电子商务-县事业伙伴;二层 B2C,县事业伙伴-农户(自营和开放合作);
2.主打经纪人模式,电子商务平台+个人,多种类型:合作社社长、代购点、配送站、配肥站等;
3.打造线下的服务体系,配合B2B2C平台,运营中心—县—乡镇服务专员/配套服务—村级网点/配送站;
4.运营和营销以移动社群为主,充分发挥农村的微信群运营、社群营销;
5.构建会员体系,加强合作伙伴的异业联盟,农资+家电+消费电子+电动车汽车+金融服务等横向联合;
6.试点以大田作物入手,与交易中心、粮食收购、购销大户等建立合作,建立粮食标准,从农化、农机、农技服务、金融服务和粮食收购等入手,通过适度规模化,降低粮食产品的种植成本,实现大流量的利润收入空间,从而整合基地+合作社的农户模式;
7.县域合作,以县域农村电商电商方案与当地政府合作,带动事业伙伴整合当地产业链,打造一县一品及县域的品类电商平台,建设三农产业园;
8.以合伙人模式发展各县域的电商平台和产业链公司,以 电子商务40%+事业伙伴40%+经纪人/村店20%的模式快速发展;
9.最后,打造一个农村的新媒体,关注农民文化娱乐和合作社发展的媒体,做成一个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