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双新”模式工业互联网助推传统产业升级

佚名 中国工业报 2017-04-21 11:16:20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加快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网络平台已成为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视的营销渠道。然而,目前多数已有工业电商平台只能解决标准品在线交易。对于85%以上的非标工业品来说,在交易过程中仍然存在价格、质量、服务、成本等诸多对接难题。在中国贸促会化工行业分会、沃库工业网日前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建议,制造业要积极拓展智能制造的“双新”模式,即新业态、新模式。

工业互联网驶入快车道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在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已初显成效,但仍存在平台支撑不足、核心技术薄弱、应用水平不高、安全保障有待加强、体制机制亟须完善等问题。

工业互联网专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指出,工业互联网的全球两极多元格局日渐清晰,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驶入快车道,正在对制造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从国家推进到地方落实,产业实践正在积极的开展,制造业企业要积极响应,逐步实现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使企业向质量、效率、创新、绿色方向发展。

“装备企业要积极拓展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石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装备制造业各个行业中,机床和石化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最高,即‘智商’相对最高,30%~40%的产品是智能化产品,这更利于行业导入应用智能化装备和技术,打造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的产业生态。”而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石化装备制造业必须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要求石化装备制造业必须向智能化转变,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要求石化装备制造业必须向绿色低碳转变。

因业施策打造新模式

“近几年,通过新业态和新模式在各领域和产业的试点应用,对应于新模式出现了三个驱动力。也就是说,不同产业可能倾向于不同的新模式。”石勇告诉记者,例如对于科学技术驱动型产业,“双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的协同创新、效率提升。其主要形式有:协同设计、协同制造、供应链协同管理等。因具有单件产品价值量大的特点,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快速推进。

对于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相关的“客户需求驱动型产业”,“双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用户参与度和用户体验上。其发展主要形式有: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众创众包、云制造、全流程追溯制造等。

机床、工程机械等属于效率提升驱动型产业。“双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的效率提升、流程再造,制造后的深度服务,智能化产品开发等。其发展主要形式有: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智能装备生产、在线检测、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等。

加强平台无缝对接

北京向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沃库工业网CEO贺三龙指出:“非标品在线交易和专业化服务一直是工业产品B2B的难点。”贺三龙提出了利用工业互联网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协同的新思路。他指出,没有在多个工业领域深入研究的专业背景和扎实的互联网技术背景知识相融合,是不可能挖掘出工业品采销平台最大价值的。采购企业喜欢生态化服务,但单一的电商平台或者单一的集采信息化平台既不能满足企业的采购需求,也不能满足供应商的营销需求。如何解决企业采销生态化服务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难题。

找钢网高级副总裁苏桂锋指出,当消费互联网的红利慢慢消褪时,以传统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和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却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苏桂锋提到,2016年找钢网实现全面盈利,而这正是基于企业为传统产业带来的改变。在过去的钢贸流通方式下,钢材要从钢厂经过层层代理商、中间商、服务商才能流转到终端用户手中,而电商化带来的改变则是大大缩短流通环节、提升流通效率。过去买家要同时面对贸易、加工、仓储、物流、金融等等服务商,而产业互联网提供的是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企业通过零售式的服务,以顾客为导向,从一个单点开始聚集力量,逐渐的探索,直至打通了贸易链条,直达上游制造企业。

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与会专家指出,未来3~5年,云计算、智能合约、物联网、数据智能应用、工业智能等大量新技术会介入到产业互联网领域,风险资本的进入也会推动产业互联网加速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趋势下,只有具备全国化零售能力、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及一体化协调能力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产业互联网的贡献在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金融创新,让传统金融更好地服务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时也会拓展和建立制造业急需的海外工业品零售渠道,助力“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为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与会专家建议:一是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融合发展格局。二是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三是支持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