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都是昨天和同事讨论云计算厂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时留下的一些观点。我只做简单留痕供我自己回顾,看懂者有幸,看不懂者我也不负责任。本来公众号就是个思想梳理、留痕回查的工具,不为取悦任何人。大家看看重点意思就得了。
去年有两个词特别火:供给侧改革、消费侧消费升级。就是因为消费侧消费升级,倒逼了供给侧必须改革。
中国经过WTO全球产业链制造出口红利、地产热矿产热、医疗&教育&高科技热,中国确实一部分人进入了中产或小康(大约一亿中产)。他们可以付出更多的价格,但是需要对以下需求更多:
1、产品人性化设计、现代感产品包装
2、人性化品牌群体归属感
3、服务态度&服务响应速度&服务专业度&服务流畅度
4、产品质量
消费升级里喊的最广的一个故事就是吴晓波大V讲的日本马桶盖被中国游客疯狂购买,每年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及购物的消费是4万亿美金。但其实是日本马桶盖是由咱们中国大连的一家企业生产的,出口到日本,再被咱们中国游客买回来。
为什么是这样?这样来看,我们的企业在保证质量和成本方面都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却卖不掉。因为提高质量就需要提高成本,相应就提高价格。提高了价格,中国这些到日本的游客,在国内购买不?很多人宁愿相信出口到日本的产品和给中国销售的产品是不同的质地,所以在国内仍然不购买。
我们仍然对我们的产品没有信心(受毒奶粉事件影响太大),就如同在美国和日本刚开始崛起时,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我们不应忽略或忘记他们的发展历史。但一切实力的真正证明,需要时间。
在消费品方面,我们在质量、价格、信誉方面还不仅仅需要的是时间,我们还需要在人性化品牌塑造、人性化产品设计、现代感产品包装、人性化服务方面大力发展。让我们想想日本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日本的人性化服务。
这都需要成本,都需要提高价格。
所幸的是,我国13亿人口,大多数人都没钱,但我们现在至少有了一亿中产,他们愿意付钱,这个规模已经够我们做成巨头企业。这就是中国的红利,这是日本1.2亿人口所不能对比的。
1、粗放钢铁产业
2、粗放煤炭产业
3、三四线城市地产库存及信贷风险
4、粗放金融信贷产业
我们一方面大量进口高精钢铁,一方面我国粗钢铁产业过剩。我们的生产设备、我们的生产操控工人、我们的钢铁冶炼工艺,都需要升级,才能满足我国对于高精钢铁的使用量。
但升级是那么容易的么?工人就这年龄就这拖家带口就这教育水平就这薪资水平,生产设备又昂贵又受外国出口限制,就这样的工人和这样的设备我们的冶炼工艺也难以提升。怎么办?
是工业4.0、工业3.0、工业2.0、是智能制造、是C2M柔性定制生产、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上面的消费侧消费升级问题、供给侧改革问题。
1、咱们需要区块链销产供全程质量追溯
2、咱们需要智能传感来监控车间安全生产环境
3、咱们需要云计算集群渲染做仿真设计、仿真测试、VRAR仿真体验,让产品在虚拟环境就可以找到问题找到改进点。咱们需要3D打印,在产品没有真材实料生产前就知道产品问题
4、咱们需要把产品改造成智能传感联网产品,以便收集到消费者使用过程数据,以备改善咱们的产品研发设计,以备推行咱们的售后服务,如升级销售、关联推荐销售、二手转卖、租赁、保险、定损、维修保养。
5、咱们需要把销供产信息系统打通,及时知道消费终端的信息、及时知道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现状,及时准备原材料,做好准时生产的准备。
6、有了销供产上下游链条的信息打通,有了智能传感联网产品收集消费者使用过程数据,还不够,这都是理性信息。我们还需要直接和消费者这个人打交道,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消费者互联网社区,进行交流、问答支持、调研&建议、晒单&评价,这就直接获得了消费者最感性的需求,探知了他最原始的购买需求。感性信息+理性信息,直接触达消费者,是每个品牌制造商梦寐以求的事。
7、咱们还需要把产品设计呈可拆解可组合的模块,以备进行柔性制造、定制制造。这步很难,我知道。
8、咱们还需要把工业机床升级成智能机床,把流水线零配件传送带改造成智能流水线传送带,在产品CAD、BOM物料清单、物料二维码、MES工序管理系统的驱使下,智能流水线零配件会根据工序、物料清单,按照程序,自动把零配件送到相应的智能机床上进行加工装配。我这道,这步更难。
9、为了以上能够实现,我们的企业IT部门更需要在基础IT建设方面发许多力:
在网络方面,需要建立专线、WIFI环境、4G/5G环境、NB-IOT环境以备智能设备、智能传感器数据传输;
在服务器方面,需要建立云主机集群计算环境以备集群渲染;
在外网(销供产打通、消费者互联网社区打通)和内网制造ERP集成方面,需要打造混合云环境、API网关、数据传输分布式消息队列;
在数据方面,需要建立各种形式的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来接受智能传感器数据、智能摄像头数据、智能机床数据、全程质量追溯数据等等。咱们也需要利用云存储,把CAD高精仿真图纸存储在云端以备进行快速的集群渲染。
在应用技术基础方面,我们可能需要具备地图数据、地图最佳路径技术、实时定位技术、VRAR技术、扫码(二维码)识别技术、区块链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点击流日志技术/用户画像/用户行为分析技术、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语音/印刷文字/照片/图像)、传感器识别技术。
10、最后,我们确实需要建立两个组织(中心),
一个中心是产品研发中心,进行智能传感物联产品改造升级、可拆解可组合模块产品升级、人性化设计产品研发、现代感产品包装研发
一个中心是新媒体中心,进行人性化品牌归属感塑造、消费者互联网社区运营(用户拉新、用户留存、用户活跃、内容生产&UGC生产、有价值信息调研统计)
德国工业4.0战略,主要以西门子+SAP为首,重心本质在数字化工厂。你看西门子,核心是PLC进行智能机床控制和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但是他也研发与收购仿真设计仿真测试软件厂商,也利用云计算云存储搞智能设备数据收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且延伸搞智能设备的远程诊断和远程维护。西门子还利用开源软件搭建平台,开放出来,方面更多的应用插进来以利用这些智能设备数据搞更多花样的应用价值。
美国工业4.0战略,主要以通用电气+微软为首,重心本质在工业互联网。智能设备只是一个数据发源端,关键是美国研发了许多4G5G和NB-IOT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云计算集群技术,美国人把这些互联网技术大力注入到现在的工业中。另外,美国也不是为了柔性生产、C2M定制这些目的,关键是知道了智能设备的运行情况,美国人可以搞自己最利润的金融租赁、保险、保养维护业务。
而中国,缺乏像西门子、通用电气这样百年的巨无霸工业巨头(连海尔、美的、格力、华为、联想、三一重工、徐工机械都不能和他们这种重型工业级别相比,可能中航、中车、中船还有一定实力),而且中国品牌制造企业的IT能力太低。但中国的互联网,不管是阿里、腾讯、京东、滴滴等等,和美国的互联网巨头相比来说差距并不很大(在技术基础研发和原创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中国在工业4.0、智能制造、两化融合这条路上,最合适的就是互联网+(不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只有以互联网巨头企业为龙头,把金融能力、资本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消费者整合能力、技术能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分布式集群架构),都注入到品牌制造商,中国品牌制造商才能有能力突破。光品牌制造商自己突破,难。
所以说,中国的道路是产业互联、美国的道路是工业互联网、德国的道路是数字化工厂,各有各的重心,咱们无需去靠谁学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