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出台的云计算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一个小目标:2019年中国云计算达到4300亿元。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调查数据表明2016年前后一年中国中小企业部署云计算主要集中在SaaS领域,作为云计算重要的成员SaaS 在2017年将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一SaaS已经成为企业IT治理一个新的常态
便利的互联网服务,已经变成了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并且用户对服务和应用的体验阈值逐步提升。同样在企业IT治理领域,先进的技术模式和应用体验的发展,也开启了企业IT应用和服务的新常态。
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服务带来的便利时,很难想象没有社交工具、没有移动支付的生活会是怎样。同样的在企业IT治理当中,也很难想象没有SaaS又将怎样?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表明当前涉足SaaS的用户已经超过90%,可见现在SaaS以及SaaS所带来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IT治理的一个新的常态。
二SaaS用户升级需要陪伴
数据来源;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2017/04
第一2017年用户群在升级。由上图可知目前增量用户主要来自于突破了小微企业或入门级企业门槛的迷你型企业和SMB,而2016年用户集中在SMB和入门级,很明显用户群在升级。
第二入门级企业用户部署需求在下降。2016年SaaS主要用户群来自于小微型或者入门级企业,这些企业更多是通过市场行为和营销拉动去部署SaaS,实际上其IT治理业务并不迫切需要SaaS,渐渐发现一个先进的生产力工具不一定适合当前相对落后的生产关系。所以今年这些企业抛弃了SaaS,相应的用户也升级了。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用户需要陪伴。引用今年SaaStr和业内一个达人提供的数据,美国市场以2000万的企业基数用10年时间培育出一个市值600多亿美元的Salesforce,反观中国5年内并没有出现能与之相当的企业。这样的差异在哪儿?国外企业能达到这个市值源于对客户长情陪伴,帮助企业发展,帮助用户成长。同时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国外企业的用户增长基本是一条平滑向上的曲线,很少看到波峰波谷似的震荡。若想俘获客户的心就要陪伴,毕竟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第三企业更加积极导入SaaS
数据来源;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2017/04
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做一个粗略的划分,发现在早期的时候,企业对于SaaS的导入会更加积极一点,尤其是增量用户,为什么这么说呢?
企业部署创新技术,比如云计算、SaaS。除了成本、效率的追求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希望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一是构建新的生产力技术;二是确定云战略;三是解决企业计算能力问题。早期的企业部署创新技术的需求更迫切,面对市场变化,他们更加希望掌握全局数据,重新确立自己在产业链当中的地位,SaaS这个低成本的新技术也就成了通往新世界的“诺亚方舟”。
具有多元化产业、成长周期更稳定的公司同样需要SaaS来升级,一方面庞大、成熟的IT资产已经能够支撑他们的业务单元,另一方面对于创新技术的导入还缺乏一点全盘的魄力,更多是在局部做出尝试,所以低成本的SaaS与企业需求完美融合。
由以上可以看出中国SaaS市场日渐成熟,这也验证了2016年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的推断:国内的用户对于SaaS应用的关注已经突破了技术单元的关注点,今后的2-3年将是市场渗透或者市场培育的关键时间,更多的用户开始渗透。
那么2017年中国SaaS的机会在哪里呢?
2017年制造行业和教育行业带你飞
数据来源;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2017/04
首先讲一下如何判断一个行业有没有价值,有三个重要的要素:
第一看这个行业和目前国家的顶层战略设计是不是契合。在中国如此庞大市场,需要从政策上面寻找创新技术或者新兴产业的切入点。早在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多次提到加强教育行业和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制造行业和教育行业都搭上了政策的东风。
第二要看这个行业本身的基础如何。首先他们对于现在以及未来的业务治理,对于IT信息化系统的依赖程度如何;其次要看行业所传承的或者目前拥有的IT资产能不能承担当下以及未来的业务治理。中国是制造大国,目前正在向制造强国发展,信息化的高效率、资源优化是一大助力,而教育方面因材施教一直是我们追求的,信息化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管理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第三行业的驱动力满足业务需求。往往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在新兴技术发起很重要的布局,是为了满足业务需求。很多企业信息化的负责人都认为他们现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成本,但是预算却越来越少。制造行业和教育行业在中国是相对落后的,中国一直是制造大国,随着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转型,人工费用不断提高,很多OEM厂商也纷纷从中国撤离,中国制造迫切需要信息化优化升级。作为百年为本的教育,面对信息大爆炸,知识、技术升级加快,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再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社会化教育也更迫切需要信息化来升级其教育体系,而低成本的SaaS满足以上需求。
所以通过政策的东风、通过行业的基础、通过行业的驱动力三个重要的因素可以看到,今年重要的发展机会在教育行业以及制造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