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这件事还是要有‘工匠精神’,一定要沉下心扎扎实实把事情做好,因此也不是那么心急。”
对好多车联(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多车”)CEO杨叶龙而言,相比物流行业的光环和巨大市场,他更关注更加现实的问题:缺乏标准化规则的行业瓶颈、“熟人思维”引发的回扣问题、个体司机辛苦的生存现状……在他看来,这些既是困难,也是机遇。
深耕物流行业十年,杨叶龙坚信这个行业前景的远大与光明,谈及理想也是充满情怀:“我们一直在做运力服务产品化这件事,让物流过程更优化,让物流公司更省钱,也让物流司机活得更有尊严。”
诞生之路:“滴滴”引发的灵感 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破茧
好多车CEO杨叶龙
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杨叶龙一毕业便加入了现在在新三板挂牌的易流科技,易流从2006年开始为物流企业的车辆提供信息化的管理服务,然而当时这项事业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整个物流行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都在扩张业务,因此对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并不在意;管理者所任用的调度和司机多半是自己的亲戚朋友,熟人间构成的信任也使得精细化管理显得有些“多余”,远没有现在的规模与规范。
到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火热和滴滴打车的成功,则给杨叶龙指明了一条发展道路:既然能打造人与车进行匹配的平台,那为什么不能打造货与车匹配的平台?于是在2014年10月,好多车正式在业界亮相了。
杨叶龙介绍,好多车是一个面向物流企业和个体司机的开放式平台,双方均可在平台上发布运货或者接货的需求,并在系统智能化调度的撮合下达成交易业务,实现“一站式订车”;
此外,物流企业还可通过平台将需要运输的货物交付给好多车,好多车通过平台的智能调度实现直采到车,最终由个体司机来实现承运,这种新兴的“无车承运人”服务模式带来的中间差价,也是好多车重要的利润来源。好多车也是国家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
受益于多年沉淀的物流企业资源和司机资源,好多车在2016年初便已拥有超过70万实名注册的司机以及14000余家企业,累计撮合达成交易超过6万单。
由于注册车辆均安装了可实时定位的GPS装置,注册企业也有半数接受过好多车的现场拜访,因而平台上车源与货源的真实性有了足够的保障;而对注册用户来说,通过平台接单和发布业务需求,也比现实中找熟人、托关系要容易和方便得多。
发展之道:信息化、技术化实现交易标准化
乍看起来,好多车只是一个信息集散平台,尽管流量巨大,但杨叶龙非常清楚,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好多车很难走烧钱圈流量再变现的发展路径。“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在平台上把物流整个的结算规则和定价标准化,实现运力服务产品化。”
这可并非易事:由于物流行业高度分散,目前尚未出现也很难出现几家独大的局面,加之入行门槛极低,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定价准则;
其次,物流本身实操性又极强,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灵活处理的突发状况,因而物流公司只能对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很难做到标准化;
物流企业更愿意与合作过的“熟人”司机保持业务往来,这种“熟人好办事”的思维无疑与标准化理念相冲突。
“既然有挑战,那么就有生存空间。”坚信只有标准化服务流程才能有标准化服务质量的杨叶龙根据自己的信息化经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智能化与技术化。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好多车通过不断撮合物流企业与司机逐渐沉淀了海量物流交易数据,日积月累之后,好多车便能逐渐构建起一个物流定价的数据模型,由于定价依据来源于实际长期的、大量的实际交易的数据,相对公允且公开透明,因此企业只要在系统中输入关于运货的各种条件,例如路程、需求、定价、时间等等,平台便能自动报出相对标准的价格,并通过智能调度系统派单给司机。
对物流企业而言,智能化的撮合机制减少了与司机反复沟通的成本,公开透明的交易流程突破了只敢与“熟人”交易的局限性,公允的价格不仅使得用车成本减少,而且变得可控起来,带来的诸多好处不言而喻。
不过杨叶龙也坦言,目前好多车的定价机制与理想状况还存在差距,需要与现实情况不断磨合并更新迭代,但他表示再过3年,这套标准便能最终做成。“最后会是这样一个场景:企业有用车需求时,只需按下一个键,相关信息便能输入好多车的系统里,系统经过智能化分析调度就能直接给司机派单,运力服务如同标准化产品一样可以让物流公司更便捷的进行采购、使用、结算。”
情怀之上:让物流从业者更有尊严和价值
在杨叶龙看来,好多车受益者也不只是物流企业,个体司机同样也是受益群体,作为一个“有一些情怀”的人,他希望这个平台不仅让司机接单更加容易快捷,更能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
杨叶龙告诉记者,物流司机与一般从事电商快递的司机不同,他们基本都是从事长途运输,每次运送的货物以吨计算,这无异于“提着脑袋挣钱”。
此外,业内很多年龄偏长的从业者还是信奉“熟人好办事”的传统思维,许多物流企业的调度员又不愿意和物流司机沟通,甚至索要回扣,使得司机们在辛苦劳累之余不得不为了“人情”疲于奔命,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弱势群体”。
“我们是真正热爱物流这个行业,也真心希望能为司机群体做些什么。”杨叶龙如是说。
在他的规划里,好多车平台可以通过不断撮合个体司机和物流企业达成交易给双方构建并释放信用,使得每个司机的价值能够通过平台在全行业内得到展示,当整个信用体系构建起来以后,优秀的司机通过平台接活就像上班打卡一样轻松,自己只需做好本职工作便能取得应有的收入,而不良司机则会慢慢失去自己的生存空间,整个物流行业也不会因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无法良性运转。
相比物流定价标准化,杨叶龙清楚这种信用体系的构建更需要长期耕耘。“做成这件事还是要有‘工匠精神’,一定要沉下心扎扎实实把事情做好,因此也不是那么心急。”
杨叶龙的情怀还不止于此。在专访最后被问及有何愿景时,他这样回答记者:“我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物流这个行业,能有更多人参与和投身这个行业,这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非常需要真正有决心、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物流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影响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计,理应被更加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