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产业互联网和互联网差别在哪里?
产业互联网启动为什么不适合赤手空拳启动?
产业互联网的盈利逻辑是什么?
无疑产业互联网是需要做深度优先大于广度,如何做深?
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4流合一的发力点在哪里?
找*网模式是否适合其他垂直行业?
产业互联网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盈利!当我们习惯了互联网从开始就亏损,一直到规模效应的逻辑后,发现产业互联网是可以直接盈利的。
目前真正的产业互联网项目几乎都是依附于一个大的垂直行业,甚至这家公司已经申扎行业很多年,具备行业的发展优势。因此不是被互联网表象蒙蔽的项目,从开始上来就是盈利的,因为他们从生下来就是在没有过多的资金储备、从残酷的市场中生存下来的。具备一个很强大的盈利基因。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产业互联网的项目是动辄从启动就是盈利上千万甚至上亿。当大的竞争环境变为从起步都开始盈利,那么意味着创业启动成本提升了太多,需要的是创业项目从一开始就具备或者整合了原本行业的盈利资源,这个资源也许是一家传统公司、也许是一只产业的团队。其实本质,是带来对产业的深度体悟和盈利基因。
产业互联网要做大更应该是平台企业
传统产业公司和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就是各自为战,每家企业进入孤岛状态。做产业互联网升级,升维的方向,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平台,将产业整合,从而具备原来单一企业所没有的资源和优势。这种优势很多情况下叫“垄断”。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优秀的产业互联网项目,一定是兼具产业和互联网特征的。那么互联网特征是什么?
企业价值和用户数量的平方正相关
互联网三大定律里有一个“梅特卡夫定律”。梅特卡夫定律讲的什么?讲用户的数量,横坐标是用户的数量和平台价值,我们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购置平台的价值,等于用户数量的平方,乘以一个常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曲线。
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的十几大互联网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平台型企业。只要是平台型企业都符合这个指数曲线。指数曲线的特点,一开始缓慢上升,到达一个临界点,突然高速上升。
传统产业企业价值低,就是将前面缓慢增长的部分扎实的做了很多年,也做的很好,没有找到让拐点拉升的引擎。这个引擎是从企业基因中带着的,企业基因是做线性增长的逻辑永远不可能找到这个临界点。这不是仅仅指“+互联网”一下就能解决的。
区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差别
产业互联网,是在整合产业链。产业链的基础是供应链。我原来做K12教育创业,对供应链的概念理解不深。后来做汽车后市场才对供应链有了更深的体会。
供应链,是从原料销售、原料制造加工、销售采购、到消费者。这是一个供应链条。
比如,零配件制造、新车制造、新车销售、消费者、售后服务、这是汽车产业的链条;再比如原油贸易、运输、油厂加工、加油站、消费者,这是石油的供应链。
我们发现任何行业都有这样一个供应链条,有链条的地方就有产业互联网的形态。
怎么定义的产业互联网?
一家企业,他的所有的产品都会来自原料制造、销售,到消费这样一个链条。其实他们之间的四种模块流向: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每个模块内部仍然会有这样小型的链条,每个模块里面都会有一个小型的组织,其实现在这些小型的链条内部就有很多的交易,我今天来看到了很多的企业,仍然是在某一个链条的内部在做优化。
因此以这个观点去看,“找*网”的模式,基本都是偏向于原料端的内部链条优化,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真正的产业互联网是关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耦合优化,甚至重构。
产业互联网的终端是“人”,传统供应链的终端是“事”
我们看汽车后市场,一个零配件的供应链终端节点是谁?被修的车。不对,最后,是人在开车用车。
再举个例子,钢铁行业,看似和我们无关?钢板的终端是谁?冰箱制造厂,错!是人,冰箱制造企业的最终用户是人,没有人消费,链条上游全部倒闭。
所以我们今天所做产业,最终的消费者一定是人。这个世界观是不一样的,原来我们严格区分B2B还是B2C,在产业互联网思维下,我们发现一个链条的终端都是C。
因此我们看到,到消费端的消费者,就是过去十几年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而从原材料到消费端叫B2B。只有将两部分真正的结合起来才是我们说的产业互联网。
我们看到,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传统行业,大家才会去追寻产业链上游B2B的事情,而真正实现全产业整合,需要具备从上到下,全产业的思维和格局才能把产业互联网做好。
在产业互联网上各个链条的节点都有自己的垂直机会,比如最上游的原材料采购及生产制造端,是大家长将的工业4.0,智能制造;大家都听过富士康的机器人生产线,计划未来下岗100万工人的案例。这部分其实已经非常先进,但我认为这不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
产业互联网必然是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效重构
产业互联网真正的价值必然是带来产业的价值和效率提升。如何做到,必然回归到产业的4个模块: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互联网在其中的作用,并非一个工具那么简单,其实互联网的价值核心叫“数据”,他能完成产业中人工无法想象的数据采集和计算。
举个例子,我上周去青岛港参观,朋友给我说海运要去装不规则商品进集装箱的时候,通常会是一个老师傅来指导大家怎么样才能把货装得更多。而亚马逊现在的商品车进库之前有一个3D扫描仪,他会将这个商品的三维描述得很清楚,然后通过计算机的方式来匹配它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一个从人工的经验变成数据化,用计算机来处理。计算机的优势是什么?不是思考,是做程序化的东西。所以我们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也好,我们所谓的创业制造也好,它都是将我们流程的每一个模块进行数据化,会极大地提升效率。
效率的提升不是来自模块自身的优化和提升,而是来自模块间的重组产生的价值。我们看一个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是,覆盖率、渗透率、覆盖率的提升。
效率提升的感官特征是:1.更快的速度;2.更低的成本;3.更高的质量;4.更个性化的满足;直接对应,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