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上行进程加快 更需要这个“S”

魏延安 亿邦动力网 2017-07-11 08:19:47

前一段时间,阿里巴巴的总参谋曾鸣先生发表了自己关于电商的一些新思考,其中有一点引人注目,就是要一步实现从B2C到C2B的转型还是困难的,特别是中小企业,可能需要很长一个阶段,于是提出一个新概念——S2B(Supply 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 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平台)。

在曾鸣的定义中,S是一个大的供应(链)平台,主要用来保证质量,大幅度提升供应端效率;B是供应平台上的商家,可能是网红个人,也可能是专业的电商公司,主要是直接对接客户,而且依托平台实现对客户的低成本实时互动。

为什么要推S2B模式?

因为,一方面,在流量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平台可以形成强大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但并不代表能争夺更多的流量,因为成本越来越高,也难以适应几何数字增长的客户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B”级商家——大小规模不等,个人企业大量产生,他们往往在自媒体时代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和良好的口碑,但却不一定有平台式的服务体系,也一般搞不起复杂的供应链来;所以,结合起来是最理想的状态。最终的实际电商模式就是S2B2C。

由此,我想到了农产品上行的问题。

为什么农产品上行这么难,是平台根本不想搞吗?是网商不努力吗?还是政府不支持?好像还真不是这样!但确实不理想。我一向反对在经济问题上的道德批判,因为不能解决实际存在的棘手问题。农产品上行的根源在于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一时还难以有效适应电商提出的高要求,标准化跟不上、农民意识跟不上、仓储物流包装全面落后、冷链设施不配套等等,可谓问题一箩筐。

怎么解决?光靠平台是不行的,指望着几个网商也不现实,必须政府、平台、网商、传统企业和农民结合起来,协作打通农产品上行的通道,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供应链。然而,理论上讲的要转换成现实做的,又往往是极其困难的,实践还需要艰苦探索。

最近又看了一些正反的案例,也与一些电商企业做了交流,感觉推行农产品上行的“S2B”模式就很有意义。如果把“S2B”里面的“S”不要定义为一般的大型电商平台,而是定义为具备供应链输出能力的电商企业时,就会发现应用范围会更广,农产品电商恰恰需要。

先说两个案例:有一个央企搞消费扶贫,定向采购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然后通过自有网上平台销售,结果品控问题不好解决,这里面有农民意识的问题也有供应链企业能力的问题,而且越到后面情况越不好,客户体验不理想。

另外一个央业也搞类似的扶贫活动,却事先找到一个当地较为靠谱的电商企业来做品控,于是活动进行顺畅,各方都比较满意。显然,两者的差异就在于是否找到了一个可靠的“S”级供应链电商企业。

再来看一个真实的思考:西域美农是农产品电商的龙头企业之一,2016年以新疆干果等为主的农产品销售达到6个多亿。他们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也感觉到了增长的压力,就是依靠自己不断拓展线上市场需要投入的成本与日俱增。但后来与新农人与微商合作,改为向他们提供一部分供应链和成熟产品,由这些网商或微商分销,实现了优势互补。

因为,小的网商或微商短期内是难以建成自己的供应链体系的。这样,西域美农正在转型为“S”,而与其合作的小网商或微商就成为“B”,“S2B”模式初见雏形。不仅仅如此,依托“B”的支持,企业还可以将触角进一步从供应链延伸到产业链,开始在源头按照电商的要求建立农业基地,“C2B”又出现端倪。

联系到现实之中,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在加大农产品上行力度,但却缺乏像西域美农这样的龙头电商企业来做供应链,一些小的电商在参加平台大活动后,迅速“溃不成军”。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也加大了农产品上行力度,同样也缺乏这样的供应链企业来支撑,“S”类的农产品电商企业在现实中的需要就更迫切了。

于是,我们就可以设想,一些龙头型的农产品电商企业其实是可以顺理成章地输出自己的供应链能力的,实现发展转型。一如曾鸣先生所言,“在未来的五年,最有可能领先的就是供应链平台,它们是一个数据化的平台体,会完成供给侧的初步的网络协同。”

而农产品上行的格局也将为之一变,不再是千千万万个没有抗风暴能力的小舢板竞相出海,而是以若干“S”级电商企业为小中心的农产品电商“航母战斗群”重装出阵,整体的“战斗能力”将大大增强,在推动电商向“C2B”加速转型的同时,也必将更快地带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让农产品上行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