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一头猪要经过多少环节,才能变成猪肉来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生猪出栏后,要先后经过猪经纪、猪贩子、屠宰场,再到一级二级批发商和零售终端。这一过程中,除了猪经纪起到了信息撮合的作用(每头猪收取10元经纪费),其它均为交易加价环节:猪贩子抓猪、运猪、垫资加价40~60元,屠宰场加价100~150元,一级批发商加价50~90元)。
有感于传统供应链成本高、效率低,刘九谷于去年4月成立“链猪”。项目定位于猪肉供应链平台,直连一级批发商订单与猪场。经测试,整合后的供应链可以让每头猪节省30~60元的成本。
具体模式如下:
目前,“链猪”的生猪交易信息系统已覆盖600家猪场,相当于年出栏60万头,这个规模每个月以10万头的速度在增加。在邯郸城区,“链猪”已匹配一级批发商和猪场的订单量为500万元,毛利4%。
现阶段,刘九谷正筹备Pre-A轮融资,预期金额1000万元,出让10%股份。
注: 刘九谷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重组猪肉供应链
膘肥体壮的肉猪马上可以出栏了。当地的猪经纪闻风而动,迅速把第一手信息传给猪贩子。很快,猪贩子开着可以装下40头猪的卡车来到养殖场,把各家猪场的猪吭哧吭哧赶上车。
在猪的哼叫声中,猪贩子的车开到屠宰场。在这里,白花花的猪在刀下变成红白分明的猪白条,通过冷链运输至一级、二级批发商(下简称一批、二批),最后在商超、市场等零售终端的冰柜里被消费者选购。
调研期间,刘九谷花了一年半时间,跟着猪的“脚步”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跑了一遍。在此之前,他试水养鸡、水果B2B等领域,均没有感受到“生产端的剧烈变化”。
直到他遇到了总规模1.4万亿的生猪行业。自2007年以来,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从22%增长到去年的50%。这说明个体养殖户在快速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规模猪场(年出栏数在500头以上)。
刘九谷认为这使互联网介入生猪行业具有了可能性。“因为规模猪场一定要追求效率和降低成本。”
而他想从供应链切入,重塑生猪供应链进而促进猪肉行业和消费升级。“生猪行业环节较长,过去是以交易的形式组建,但除了猪经纪起到信息撮合作用,其它都是加价环节。”传统链条中,猪经纪对每头猪收取10元经纪费,猪贩子抓猪、运猪、垫资加价40~60元。“所以这中间有重塑的机会。”
◆ 刘九谷整理的供应链图谱
在长长的链条中,刘九谷揪出了一个关键节点:一级批发商。屠宰场里,生猪变成猪白条。接下来,一批为让猪白条流通的主力军,覆盖大多数零售终端和消费者,起到了聚集订单的作用。
联想到“订单农业”,他想到有没有一种可能,直连一批的订单与规模猪场的需求,中间环节则可以做供应链外包:生猪运输由原来的猪贩子、现在的生猪物流商承担;屠宰交给代加工企业的屠宰场;猪白条运输转包给冷链运输企业或个体户。
在养殖户和一批中间,从生猪到猪肉流通的必经之路——屠宰场是一道越不过的门槛。而此时的刘九谷并不确定,屠宰场在处理日常订单之外愿不愿意为他做代加工。
测试跑通流程
下一步,他奔赴北京、天津周边屠宰场,询问它们的负责人对代加工的看法。彼时,正值猪肉市场供需不匹配,生猪和猪肉价格齐齐上涨。高峰时,生猪价格从5.5元/斤涨到11元/斤,11元/斤的猪肉价格也翻了一番。
受到影响,一些原本就没有品牌优势的屠宰场订单开始不稳定。“当时有一个屠宰场的设计产能是5000头猪/天,但实际一天才杀不到1000头,开工率不足五分之一。”
因此,屠宰场愿意帮刘九谷代加工。这样一来,扣除水电费,几十元的代宰费都是屠宰场的利润(开工成本已经折算在日常订单中)。他的想法也正好迎合了某些大型屠宰场的战略调整,后者正在把产能开放给有销售能力的经销商。
搞定了屠宰场,去年春节时,刘九谷打算做一次测试,看看自己构想的模式能不能跑通。借助之前的客企关系以及调研时积累的人脉资源,他分别找到了一位保定的一级批发商、一家天津的屠宰场,以及一家北京的猪场。生猪先由北京运至80公里外的天津,屠宰后的猪白条冷链运输至200公里外的保定。
测试后,刘九谷算了一笔账:每头猪大约能节省30~60元。“猪经纪部分省掉了10元,过去属于猪贩子的利润还能省10元,此外屠宰场原先的加价刨去代工费也优化了约40元。”
这个结果让他有底气再次创业。去年5月,“链猪”在北京成立,项目定位于精准猪肉供应链平台。主要模式如下图:
与传统的生猪——猪肉供应链模式相比,“链猪”供应链将屠宰场和猪贩子剥离了交易核心,将其改造成为于提供服务的代工厂和物流商,直接对接了上游养殖户和下游一批的订单,从而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很快,主管供应链和技术的两位联合创始人相继加入。随后“链猪”于去年7月完成45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梅花天使创投、寒武创投。
首选邯郸试点
初创团队12位供应链、技术、品控人员陆续到位。下一步,刘九谷想在猪白条消费量大的城市做试点,比如北上广深等。
冷鲜肉的运输半径是500公里以内,所以在城市的500公里周边去布局屠宰场和生猪资源极为重要。但调查结果显示,公司的所在地北京供需量差10倍——北京一年需求3000万头猪,但周边年出栏量只有300万头。“围绕猪源的竞争太激烈,满足不了需求。”
放弃北京之后,刘九谷把目光投向了北京西南方、450公里之外的邯郸。对于生猪行业来说,位于河北的邯郸地理位置算得上“优越”:南临河南,东临山东,西边是山西。而这四省都是传统的生猪出栏大省(年出栏量河南第二、山东第四、河北第六、山西是潜在大省)。
300公里范围内,邯郸周边的生猪年出栏量大约有2000万头,基本上能满足京津冀市场的猪肉需求。因此刘九谷选择邯郸作为“链猪”的第一个试点地区。9月,他把公司和团队“打包”,集体搬去邯郸。
接下来的两个月,他带着尚不熟悉生猪行业的团队又跑了一遍当地的供应链,同时收集各环节的痛点和机会点,以及关键节点的相关数据。
其中养猪场的需求最为迫切,它们想把猪卖出合理的价格。因为以前猪场卖猪主要依赖于猪贩子,而后者天然压价,导致猪的价格一般偏低。
◆ 红白相间的猪白条
为此,团队设计了一款生猪交易信息系统(依托微信小程序),把生猪出栏、运输、屠宰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输入系统中,实现全链条的可追溯,从而把好猪卖出好价。
不过在开发猪场的过程中,团队的速度并不快,每天大约只能拜访3家。
为加快速度,刘九谷聘请了一位传统猪贩子出身的人,负责生猪猪场开发和物流。此后,这位负责人带领手下员工每天最多可以拜访12家养殖场。在另两个环节,屠宰场的驻场人员负责屠宰过程的监督和品控,销售人员也开始开发一级批发商。
目前,“链猪”的生猪交易信息系统已覆盖600家猪场,相当于60万头年出栏规模,每个月以10万头的速度在增加。在邯郸城区,“链猪”已匹配一级批发商和猪场的订单量为500万元,毛利4%。
在刘九谷眼里,这些指标能够作为自家产品跑通的依据。现阶段,“链猪”的定位是精准猪肉供应链平台,通过重塑供应链降低了成本(每头猪省30~60元)。
但他真正想做的是“反向供应链”,即完全根据下游需求订单,来推动上游生猪的计划匹配。“新供应链能够实现猪肉的全程可追溯,以此带来猪肉的消费升级。”
下一步,他想覆盖门店的生意,直接聚集小B端的订单再直连猪场。到那时,一批将会变成DC物流商(即配送中心)。
采访最后,刘九谷用两个数字展示他的“野心”:下游门店(农贸市场+街边店)占猪肉销售的69%,却没有一家渠道把它们控制住。“这其中还有10%的利润空间可以做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