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益迸发出新活力。巨头也好、草根也罢,无一例外的拼命涌入这片看似极易被“互联网思维”所改造的沃土。13年,阿里集团的“淘点点”项目,就曾希望与线下主流软件做对接,打通线上与线下的餐饮业务。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虽然表面上都叫“餐饮软件”,但细分来看,中餐与西餐、火锅与快餐,无论是上菜、点菜的方式,亦或人员的安排,都可谓大相径庭。
想把服务于这么多软件的 SAAS 系统只用一个标准口对接起来,几乎没有可能。餐饮系统,特别是中餐,不可能像当年 IBM 将 PC 分割成电源、主板、CPU、内存等几大板块一样,被分割成标准化的部分,给厂商一个指定的规格,生产制造。所以,尽管阿里准备了足够的钱财和决心,“淘点点”项目还是不可避免的失败了。
然而,现在这个时代,早已不再野蛮生长,任何商家都在追求精细化运作。餐饮行业也不例外。举个例子,以前的连锁企业,都在用加盟形式来快速的跑马圈地,并不十分注重品牌效应。然而现在做餐饮的商人都在关注精细化运作,注重餐馆内部效率的提升。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打“泛餐饮”这一概念,极有可能是一伪命题。那既然泛餐饮 SAAS 走不通,有没有可能只专注一个领域?从成都走出的团队门铺集,选择了火锅这个领域。
至于为什么选择火锅这个领域,据创始人邓茂生介绍,主要看上以下几点。首先,火锅流程相当标准化。相较于中餐需要一道菜一道菜的去炒、去配料,火锅的很多材料门店预先都会制作完备(比如黄喉、毛肚,这些材料预先都会准备好),就连火锅厨师都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只需预先把材料切好即可。这些易被标准化的步骤,自然更容易建立信息化的流程。
其次,火锅店目前还是存在很多痛点。比如信息化严重不足,顾客在点菜时,需要手写菜品,交给服务员,服务员在收银台输入顾客的订单至电脑后才能下单。其次,给顾客上菜的流程完全是人工式的。出品员(连接厨师和上菜员的服务生)按照订单一笔一笔的出菜,万一哪笔顾客的订单不小心被弄丢,顾客上菜的效率就会被大大滞后。厨师也不知道当前的库存情况,比如顾客点了蟹肉棒后,发现库存不够,还得从外面即时进货。所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餐厅的效率降低,顾客就餐时间增长,翻台率下降。
门铺集不是一个餐馆的 ERP 或 CRM 系统,主要功能,是信息化火锅店所有流程,将厨师制作、顾客点菜、出品、传菜、上菜这一些列流程打通。具体来说,服务员手持“店员宝”这款APP,开台,点菜(开台时,收银台会同步开台记录,将顾客所在的桌子变成灰色)。顾客选择菜品完毕并且服务人员下单后,菜品信息会同步到收银台和出品台。上文提到,火锅店里的很多菜都是预制作的,出品员把餐配齐后,单击“出品”,系统会自动出单。出品员把配好的菜和单子即可一并交给上菜员。
上菜员首先在收银台处扫描单子,收银台即录入这是给几号桌上的哪几份菜。接着,再扫描菜员专属手环,伴随滴的一声,系统会记录本次上菜服务人员的姓名和编号,同时精确记录了上菜员的工作量。上菜员把菜端到餐桌上,服务员再做上菜的处理,即在店员宝 APP 上划掉已上的菜品。这时,收银台也会同步信息,在已经上的菜品前打了钩。从点单、出品、上菜、结账,这一循环就完成了。
同时,厨师所用的制作台也会显示出各项菜品的库存情况。不会因为菜品短缺,临时从其他地方配菜,从而耽误顾客的时间。
传统火锅店需要把一桌餐配齐后,再给另一桌上菜,这其实对效率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门铺集提出一个多桌“并发”上菜的概念,比如 A 、B 两桌都点了蟹肉棒,系统会给出品员和上菜员提示,同时给两桌上菜。缩短了“首菜上桌的时间”,优化就餐用户的体验。
经过这一系列步骤,门铺集就把餐馆的一系列流程切分开来,方便对员工的绩效进行管理。老板在门铺集上,可清楚看到服务员服务的台桌数,厨师制作菜品的数量,出品员出品的数量和时间,上菜员的上菜次数和时间等。员工也可以随时查询业绩,获知自己在所有员工中的排名情况。据统计,餐饮店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造,效率约提升20%左右,火锅门店的高峰时间被提前一小时左右。
团队目前集中扎根于火锅文化最为繁盛的川渝两地,今年4月份,才从泛餐饮系统专注于火锅餐饮 SAAS,目前已经将系统推广至20多家火锅门店。推广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利用本地的人脉资源进行推广,同时门铺集也与奥琦玮旗下的微生活打通了顾客通道,双方互相导流客户。早些时候,团队接受了来自奥琦玮800万元的投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售卖 SAAS 系统和一些增值服务来赚钱。
团队全职30人,创始人曾在税务、交通、金融物流等多个领域担任产品和项目经理。架构师张玮曾在托普,IBM、 ISCC工作。当火锅门店到达1000+时,团队预计启动下一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