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作为传统产业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已经走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前几年,人们还“谈钢色变”,而今钢铁行业在经历多年的产业互联网转型以后,目前已经获得可喜得成绩。
8月3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布会暨百强企业CEO论坛”在京隆重召开,在大宗商品领域,钢银电商作为产业互联网的代表企业,凭实力再度上榜“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并位居23位。据业内人士分析,钢银的排名较上年上升了17位,同时占据了百强榜B2B大宗电商第一位。这已经是钢银又一次获得行业殊荣,作为一个2011年成立的电商网站,已经在风雨沉浮中走过6年的时间,而在波云诡异的钢铁行业,还有多家势均力敌的线上钢铁交易平台,下面让我们来扒一扒它们的背景吧。
钢铁行业兴起“互联网+”的浪潮,还得从2008年说起,那时候,中国钢铁产业就已经持续多年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但由于当时政策刺激、周期因素、货币泛滥,钢铁企业产能的扩张越来越快,钢铁产能过剩甚至达到了9000万吨。但是钢铁企业在面临产业转型的趋势,显得有些步履沉重。
众所周知,钢铁行业一直依赖于政府主导,政府利用银行资金、土地、政策和财政补贴,导致钢铁行业失去公平的市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创新能力乏力,落后产能迟迟得不到淘汰。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钢铁行业需求疲弱,产能过剩等内生矛盾集中爆发,导致钢铁主业陷入全行业亏损,企业利润微薄并饱受银行压榨,行业困境倒逼企业通过减少流通层级以降低成本、借助互联网金融等新的资源实现破局重生,由此推动了钢铁电商的爆发式发展。
那几年,“钢铁行业+互联网”的概念遍地开花,钢铁电商在产业转型热潮下爆发。宝钢借助“互联网+钢铁”概念,推出欧冶云商,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一翼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快服务转型,打造钢铁流通领域的集资讯、交易结算、物流仓储、加工配送、投融资、金融中介、技术与产业特色服务等功能为一体,钢铁生产企业、钢铁贸易公司、物流加工服务商、钢材用户等多方主体共生共赢,服务范围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型钢铁服务平台;另一翼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快钢铁制造由传统制造向智慧制造、智能制造转型,打造宝钢钢铁制造平台。其真正的内涵包含了钢铁行业的整个产销供应链,从最初的资讯平台逐步发展整合为包含钢铁信息、销售、支付、融资、物流、加工、配送为一体的服务型电商平台。
“互联网+”将从三个层面重塑钢铁行业:
一、钢铁电商平台的兴起改变了过去钢铁流通单纯依靠“倒差价”盈利的生存方式,线上交易融资与线下仓储加工、物流的对接为钢贸提供多个盈利点;
二、电商平台的深度使用促使互联网向钢铁产销链条进行渗透,钢企可逐渐实现生产、仓储、加工和物流环节的智能化以及与电商平台的数据交换,降本增收的同时钢企开始从钢铁制造企业向材料服务企业转变;
三、钢铁行业对互联网的深度理解和应用是解放生产力也是创造生产力的过程,行业互联网参与者将积累大量“互联网+”运营经验及技术,部分钢企、钢材流通商和电商平台可借此优势向其他企业提供整体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使非钢产业逐渐成为公司的新支柱产业。
事实证明,行业发展确实如此,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与152家社会钢材生产制造企业保持稳定联系。在供货商方面,已接受宝钢、鞍钢、首钢、沙钢、马钢、包钢、太钢、宁钢、梅钢等国内大型钢厂在平台开立商铺。在贸易商方面,与社会钢材贸易商也有广泛的合作基础。目前共有包括浙江物产、五矿集团、南京华能等在内的428家社会现货长期交易对象。
钢铁电商的快速发展能够集中产业链资源,更高效、优质地服务于客户,并且能够实现为广大终端用户尤其是中小型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差异化服务,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同时,钢铁电商还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钢铁企业营销环节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通过联合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强化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使得产业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这将对行业内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起到催化作用。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钢铁电商对资源整合的不断深入、流量增加、信息数据系统成型,钢铁电商必然要求全产业链,特别是产品生产端的互联网化,并真正实现消费驱动生产。钢铁企业将需要通过电商平台反馈市场和用户需求,并以此为核心安排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甚至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定制生产也将成为可能。
可以预见,钢铁电商的发展最终将为行业的转型带来深刻变革,推动钢铁智能制造,最终转变为以用户为导向的钢铁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