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整体价值的竞争,围绕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的全链条、全节点展开,企业竞争优势突破了内部资源的限制和束缚、重心从企业内转向企业外、从经营企业自身能力和资源转向撬动价值平台相关企业的能力和资源。
生态商业以其平台化、共享化、协同化的优势和化反效应,通过资源整合、知识转移、信息共享、协同创新,体现了从竞争到合作、从交易成本最小化到交易价值最大化的转变,扩大了企业经营发展的边界,增强了企业的环境适应性,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要么创造生态,要么加入生态。
生态协同,是产业互联网的典型特征。
美国学者詹姆士·穆尔将自然科学用语“生态圈”引入到商业研究中来,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第一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在《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一书中加以深化,此后通过众多学者的逐步完善,“生态系统”成为商业关系构建上的一场革命。
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以各种不同组织——包括产品提供者、供应商、分销商、顾客、互补产品提供者、竞争者、政府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在这个体系中,每个组织和个人基于利益的驱动,各司其职地担当不同功能,但又资源共享、互利共存、互依共生,共同维持系统的延续和发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互联网的去中介化、去中心化及聚合特性,为打造“生态商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和网络平台,可以灵活地建立起各种组织间的、高效的电子化连接,将伙伴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孤岛连接在一起,使组织间的信息和知识的交换量与交换速度大大提高,企业对各种信息和环境变化的快速准确感知变得越来越敏锐,商业生态系统内所有参与者“共同进化”的平台变得越来越容易。
“商业生态系统”产生的聚合效应,提供了资源整合、知识转移、信息共享、多方协同的环境和平台,各类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途径使得创新资源能够快速有效地在各个生态网络节点之间传递、吸收和转化,使得单个组织的独立创新转变为生态系统内所有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现了从竞争到合作、从交易成本最小化到交易价值最大化的转变,增强了企业的环境适应性,也能共享创新溢出,最终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生态商业与传统商业相比,企业关系从主导控制转向平等参与,产业关系从垂直分工转向横向协同,资源利用从封闭耗散转向共享增值,盈利模式从竞争攫取转向共创共赢,发展模式从线性成长转向指数增长,竞争模式突破内部资源的限制和束缚,重心从企业内转向企业外,从经营企业自身能力和资源转向撬动价值平台相关企业的能力和资源,推动市场竞争从原来的企业本身之间的竞争,上升为“商业生态系统”提供的整体价值的竞争。
企业需要不断根据自身成长和所处的生态系统位置,调整甚至变革自己的商业模式——不仅是客户和合作伙伴等外在的生态系统,也包括组织、员工等内在的生态系统,企业组织既要在内部打破部门边界,不断实行跨界发展,扩张自己的平台,提升垄断性,围绕一个市场目标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也要保持简洁,推进协同创新,借助行业内外其他合作伙伴的更多外部资源来确保平台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通过广泛进行合作伙伴间横向或者纵向的合作,整合全球资源和利益相关方组成一个新的利益共同体。
只要你能找到一个用户的核心刚性需求,利用某个极致的产品和服务获取巨量“粉丝”用户,通过跨界整合资源,为“粉丝”用户提供更多产品,产品和服务数量品种越多、质量越好,用户就越满意、用户量就越多,一站式消费体验就越好,最终提高用户的收入均值,形成有黏性的商业生态体系。
如此,产业边界就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借助平台可以不断向相关产业进行延伸扩张,很多原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也就成为了新的竞争对手,一些原来的同行反而不再是同行,企业最大的挑战不是传统的市场竞争对手,而是那些不知道从哪个方向跨界而来的野蛮人。
跨界成为企业界最时髦的一个词语,创新者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从一个领域进入另外一个领域,更便利、更关联、更全面的商业系统正在逐一形成,世界开始先分后合,分的是那些传统大佬的家业,合的是新的商业逻辑。你不敢跨界,就有人跨界过来打劫。
在互联网经济里,亚马逊、阿里巴巴利用人与商品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强大商业生态系统,谷歌、百度利用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以搜索为基础的强大商业生态系统,Facebook、腾讯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以社交为基础的强大商业生态系统,Netflix、乐视利用人与视频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以娱乐为基础的强大生态系统。
在传统经济里,苹果公司基于iOS和iTunes建立了移动应用和数字音乐商业生态系统并开启智能手机的新时代,三星电子与谷歌建立专利联盟将手机终端与安卓操作系统相结合雄霸智能手机市场多年,海尔公司与深圳先进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三菱电机、腾讯微信、高通等组建利益共同体开发出天樽空调,等等,无不证明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有效性。
德国科学家哈肯提出的系统协同学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食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根据协同理论相关研究,决定一个系统能够发挥协同效应,取决于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运动,如果各个子系统能够共同围绕一个目标协力配合,协同运动作用明显,系统的整体效应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反之如果各个子系统之间出现摩擦甚至冲突,则会出现恶性循环。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科技加速发展、日新月异,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加快,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技术创新复杂性越来越强,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企业面临着一个竞争激烈、复杂多变、不可预测的环境,也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以开放、合作、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协同创新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提高创新效率、应对这种挑战的重要途径,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并逐步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受到各国创新理论家、创新政策制定者以及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
协同创新取代独立创新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主旋律,敏捷性与协同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个组织可以从其外部和内部同时获得有价值的创意和优秀的人力资源,运用外部和内部的研发优势在外部或内部实现研发成果商业化,并在使用自己与他人的知识产权过程中获利。
生产者独立创新转变为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体现的是从竞争到合作、从交易成本最小化到交易价值最大化的转变。创新生态圈中的协同效应突破了企业创新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促使创新主体之间通过信息、资金、人才、技术以及品牌等资源的共享来降低创新成本,分担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绩效。
纵观发达国家创新发展的实践,其中一条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打破领域、区域和国别的界限,实现地区性及全球性的协同创新,构建起庞大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有很强的资源挖掘和资源整合能力,就可以通过开放式协同创新整合全球的创新资源,实现自身的研究目标,提升创新能力,保持自身的创新优势地位。
对内企业要培育创新文化,改变过去依靠科研部门单打独斗、甚至是为了创新经常造成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的不利局面,打造内部创新平台,鼓励员工创新精神,加强包括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在内的全员创新素养的培训和教育,为所有员工提供资源支持,动员全体员工和所有部门参与到创新中来,让每个员工都成为创新的推动者。
对外企业要与生态系统其他主体开展协同创新,改变以企业为中心的单一价值创造主体自身的运营效率及其产品质量的情况,打破单一企业因受到资源禀赋制约难以独立创新的问题,通过资源整合、知识转移、信息共享形成生态圈协同效应,增强环境适应性、共享创新溢出,构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