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勇:冻品产业互联网10大发展趋势

林志勇 2017-08-23 08:19:25

产业互联网的几个核心概念

一、产业互联网的定义

1、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和升级,从而提升行业流通效率及产销匹配。

2、产业互联网,不仅是企业内部互联网化,而是通过在研发、生产、交易、流通和消费者、品牌推广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从而达到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更是产业链互联网化,打通上下游,站在产业角度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B2B和产业互联网有着不同的概念和发展程度。B2B更注重于流通交易环节的再造,而产业互联网更讲究互联网技术在全产业链的渗透。

二、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关键点

规模:产业互联网,最重要的优势,就是通过平台效益,快速形成用户规模、销量规模、采购规模、消费数据的规模沉淀。

成本:通过互联网流程再造,以及环节优化,提高终端采购性价比,通过统仓统配降低运营成本、仓储配送的流通成本,以及厂家的新品推广成本。

效率: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的运用,提高产销匹配效率、订单效率、推广效率、仓储配送效率及运营效率。

三、B2B的本质是信任

1、用户的信任:用户相信平台的产品匹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信任平台的产品质量的稳定、服务的到位。让他们采购更轻松。

2、厂家的信任:相信平台的渠道分销能力,以及物流配送能力,让厂家的新品推广更简单。

3、经销商的信任:经销商相信互联网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转型升级,提升运营效率,扩大生意。

2017冻品产业互联网10大发展趋势

1.从2015年多点萌芽,到2017年全国型平台出现+部分区域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2015年产业互联网的开始萌芽,行业内将2015年定义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元年。冻品行业也不例外,那年冻品在线等多家冻品+互联网企业开始发展。经过两年多的探索, 有些企业倒下了,比如冻品互联;有些企业在这期间也不断的冒出来;在这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冻品在线这样的1-2个全国型平台,加上一些区域平台兼容的局面。后续产业龙头聚集效益会不断凸显。

2.从单纯自营或撮合模式,往混合模式转型

从刚开始时,无论是撮合式还是自营式都有不同的公司在尝试,互联网出身的创业团队比较喜欢纯撮合模式,传统产业出身的更喜欢自营模式。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撮合式粘性不强,交易双方通过平台认识后,容易绕过平台,达成线下交易,而且即使流量再大很难变现,因此由撮合走向附带自营也就成为必然。

单纯自营模式的好处是,对上下游的掌控能力,以及精选品牌优化供应链品质,对于初期的发展特别重要。劣势是发展相对较慢,规模化比撮合类略显不足。所以更多自营类开始也做些撮合类的工作,以提升规模。

2017年起,无论是撮合还是自营出发的公司,逐渐开始混合模式,轻重结合。比如冻品在线在自己自营的5个城市的基础上,沉淀六大运营体系,输出给传统经销商,通过自营B2B+SAAS输出的模式,更快实现市场占有。

3.从大而全的一站式平台,往垂直定制化聚焦

从一开始,很多食材类创业公司追求大而全的一站式平台,以期获得更大风投的关注,如“*菜”等,主打餐饮全配,在烧了数十亿后,不但未能攻城掠地,反而开始收缩阵地。链农也从原来的全品类,缩减到上海为主的日配供应商。

大家开始意识到细分垂直领域才有利聚焦、发力,冻品在线在餐饮食材聚焦了“冻品”这个品类,并通过“数据驱动反向供应链”定制化生产对接。 其“食材研究院”成为中小餐饮的“中央厨房研究院”,不断挖掘终端用户交易数据,和需求,让厂家定制化生产,提升产销两端的产品匹配。所以,B2B领域越垂直越有价值,B2F模式才是未来主流。

4.从厂家刚开始的抵触和观望,到大部分厂家全力支持

刚开始,很多厂家对互联网平台有很大担忧,很怕平台会扰乱他们原有赖以生存的传统经销体系,扰乱他们的价格体系。后续厂家慢慢发现,平台不单给他们带来较大的规模生意,也给他们提供了消费数据的反馈,慢慢意识到互联网是传统企业的升级必经路径,抵触是逆趋势,观望是坐失良机,积极融合,拥抱互联网,完成升级,才追得上趋势的发展。

5.经销商观望→尝试互联网(自建商城)→拥抱大平台、合作共赢

没有衰落的行业,只有落后的思想。一个经销商少则数百个单品,多则上千个,员工怎么介绍?客户怎么选择?产品卖得好和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哪些产品销售上涨涨多少,降多少?哪些产品创造了多少利润,哪些产品是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的,哪些产品开始没落?一大盘棋,在头脑里其实是一团浆糊,如果有了互联网工具,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刚开始时,经销商还不够了解,大部分选择了观望;逐渐慢慢有经销商开始尝试互联网,在天猫、淘宝做些销售渠道的尝试,也自建商城做B2B,但由于不专业,且耗时长,易走弯路,大部分都处于鸡肋状态; 现在更多地经销商意识到拥抱行业内的大平台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是大平台专业, 二是迅速拨高自己对互联网的认知,三是合作共嬴是当下及未来的主旋律。

6.行业舆论从“颠覆论” ,逐渐变成“赋能论”占据上风

刚开始从产业互联网刚开始时,很多的舆论是冻品互联网将革掉很多人的命,要颠覆掉很多中间商,等等。但众所周知,能被颠覆的,都是落后的,跟不上时代的,这是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与法则。

但渐渐的,行业的舆论更倾向于“赋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给行业赋能,帮助行业转型升级。更多行业从业者希望从互联网中获得升级转型的能力,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7.从单一拼成本、打价格战 , 到拼供应链效率、服务效率

原来的B2B平台更多的是价格切入,讲究的都是平台价格要比外面传统的二批三批便宜一些,让终端用户更喜欢在平台购买产品。但后面发现,价格不是唯一能够吸引终端用户的因素。更多的是需要更好的服务,比如客情服务,冷链配送服务,以及服务的及时性,效率等。未来的竞争,不单是性价比的竞争,更是服务的竞争。

8.从贸易驱动 ,转为技术驱动、大数据驱动

原来很多平台都只是用互联网的技术做一个大一批,甚至是大二批的事情,慢慢的,更多的平台发现,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做个一个贸易平台。

平台和贸易商最大的区别在于规模、成本、效率,以及数据的沉淀。这是很多传统贸易上很难达到的,只有平台有数据。

9.行业从市场经济的无序竞争,到数据驱动的计划经济,产销联动

马云在一次会议上有讲过一个我非常认同的,原来的社会是计划经济,到后面的市场经济,未来将是数据驱动的计划经济的时代。

因为传统的市场经济,在冻品行业表现为无序的竞争,以及同质化竞争,价格战,品质越做越差,产能越来越过剩。未来数据驱动的计划经济,将用户的销售数据,形成非常精准的销售预测,让生产端更加有计划有序的进行生产。有利于产品的差异化生产,以及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销匹配,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10.从交易型B2B→供应链服务S2B→综合型产业互联网

传统的B2B从交易环节切入,单纯从压缩层级在思考问题。目前这个阶段更多人愿意相信阿里曾鸣说的S2B是未来5年的最佳的商业模式,S2B更注重产业链的相关服务,比如供应链服务效率、金融体系、以及其他服务,为小B端赋能,共同服务C端。

但未来,我认为综合型的产业互联网会有更大的发展。无论从交易切入,还是供应链切入,未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会融入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从消费者研究、研发、生产、到营销、用户反馈、品牌推广等等,互联网会无孔不入,并充分提升每个环节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这才是我们要的产业互联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