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潘再生:从应用层看信息物理系统的升级

王玙珺 亿欧 2017-08-24 08:14:35

blob.png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文内指出“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要围绕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工业网络、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等,加强信息物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结合中国本土国情以及市场出发,具备改革和进程意义。从社会形态演进角度看,其所引发的生产方式变革与生活方式调整正在构建信息社会发展总蓝图;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其所推动的资源配置方式优化与发展方式转变正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从工业发展角度看,其所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正在重塑新时期国家竞争新优势。

中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潘再生在接受亿欧专访时表示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其实在以前的控制系统中已经存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演变,具体主要涵盖四大技术要素:“一硬(感知和自动控制)、一软(工业软件)、一网(工业网络)、一平台(工业云和智能平台)”,这四点被称为“新四基”,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共同构筑了制造强国建设基础,行业服务也在以此为基础不断打磨。

工业企业对控制系统要求极高,需要保证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且不能出现运行错误,所以从服务商的角度其必须对机械结构,计算编程等方面谨慎有之。

总体来讲,通过软件+硬件想结合,对资源进行优化,从而产生科学的决策,达到精准执行、状态感知以及实时分析,使物理和信息空间得以提升。

中控科技集团创始于1993年,是中国本土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亿欧了解到产品包含流程工业自动化、城市信息化(智慧水务、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等)、科教仪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装备(石化、冶金、建材、电力、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与节能(节能云)等方面。

潘再生介绍到工业领域硬件与软件是相辅相成状态,信息化的基础来源是数据,这其中硬件必须与软件相配合,安全、提质、降本、增效、环保是服务目的。通过20多年的行业观察,他体会到目前考验服务商能力主要在于应用层,是否具备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要落实到例如石化、化工、电力等具体行业中产生效能,这才最为重要。

以中控集团为例,目前有2万多套控制系统1万多家用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业领域,工厂自动化数据模型较为成熟;其次,从1997年开始建设隧道交通、城市交通以及轨道交通,规划公共交通,随着多所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开展,数据可以为公共服务部门提供决策,据悉目前已在杭州市开展相关合作。而通过软件+硬件的结合,再应用先进控制、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手段则可以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潘再生提到在实践中,中控集团有总结到四点经验:

1)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智能工厂建设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周期长,充分利用已有基础,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并采取试点推广策略。

2)以创造价值为核心:将流程、技术、系统与人进行深度融合为手段,瞄准提质、降本、增效、安全环保主题,创新企业管理。

3)模型是智能工厂的“大脑”:是企业管理业务优化、流程化的基础,是智能工厂关键技术攻关的受压突破点。

4)标准化基础设施是保障:包括网络规划(结构、安全等)、硬件设备规划、基础软件规划(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例如DCS/MES/ERP/EAM等异构系统集成,工艺全流程优化控制等等。

从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这个行业就在不断创新,潘再生也提到这个行业必须创新,而且要逐渐向中国制造靠拢。“我从四五年前开始研发控制专用芯片,什么时候不再用国外通用CPU,就是我们的目的。当应用CMC控制芯片来研发控制系统达到研制周期短、开发成本极低规模实现,是最骄傲的时刻”。

信息物理系统讲求创新,不断要求硬件自动化加深以及软件计算处理成熟。但是创新有其需要承担的高风险,高成本,正如潘再生所说中控的优势是不断试错累积下的宝贵客户服务经验,这是必经过程,如同创新,这是中国企业的责任。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