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新业态——产融结合,打造“以人为本”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万联网 2017-08-30 08:15:26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几乎都以GDP增速的1.5倍以上的速度增长,总额的增加也催生零售业的基本形态发生了数次变化,直至今日,如果依旧抱着开店、采购、销售的传统思维,将会受到店面租金渐长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双重考验。那未来零售业究竟会走向哪里?快消品供应链金融又将呈现出何种趋势呢?

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自从淘宝火起来之后,线上零售总额持续增长,甚至有人断言,2020年线上零售总额将占超过25%的份额,而另一方面,伴随着电商零售总额的高速发展,其增长速度也逐渐呈现疲软态势,电商红利期已经过去,靠流量抢占市场正变得日益艰难。

2010-2016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情况

具有先见之明的大电商平台已经开始布局线下,通过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等方式,逐渐模糊零售线上线下之间的界限。未来将不存在纯粹的“线下连锁企业”,也将不存在纯粹的“线上零售企业”。线上零售产生了大量的消费数据,这些数据又方便了线上零售平台构建用户画像。这个用户画像就是在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体验下催生的,它能够提供给平台关于消费者的购物心理、购物习惯、行为偏好的分析素材,这也会推动着消费升级和个性化购物体验的产生。

2014-2016年主要实体零售业态增长情况

据此可以推测,“大而全”的“一站式”购物将不再符合未来消费者的需求,“小而美”将花团锦簇地发展,这也意味着最早商业化、市场化的快消品与零售行业仍然是“百花齐放、独木难支”的完全市场化格局。这也是供应链金融能形成产业化的基本前提。

目前京东已经将其触角深入到中国广袤的农村和偏远的地区,而顺丰也已经将它的服务渗入到小区之中,零售格局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且日益贴近着消费者。呈现出三个发展方向:专业化、小型化、社区化。另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金融服务与零售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仅体现在消费端,更多的在供应链链条上也是紧密融合。

新零售业态:产融结合,渠道为王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为什么金融需要与整个消费零售前后整个链条紧密结合呢?这还需要从供应链金融本身谈起。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即,通过金融手段,促进或者弥补产业价值链中商流(物权/商权)与资金流的流动平衡,从而促进供应链自身的改善与创新。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一定要围绕“产融结合”这个根本来开展。那产融结合的根本又是什么呢?在于供应链中不同的交易贸易场景中的商流与资金流不平衡性。

这意味着什么呢?从前单靠资本驱动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零售形态,零售行业已经呈现“渠道为王“向”以人(客户)为本“的发展态势。

新零售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从全球范围来看,供应链金融在快消品供应链/零售行业的发展其实也不算新鲜事情。根据欧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即使是在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成熟的欧盟国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空间也十分巨大。

2012-2016年的复合增速在30%-40%之间,同时报告指出最能衍生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行业分别是:零售、制造、快消品、汽车等行业。显然,就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收益而言,高周转行业如零售、快消等的受益将十分明显。比如沃尔玛,其全球净利润45%是来自现金流再投资的收益,真正每个店面卖货的净利润仅占55%。

从国内看,目前几乎所有大型零售商都在尝试或者开展供应链金融,尤其是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的零售企业基本都是以“产业银行”的愿景在布局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保理公司、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甚至银行等等均有涉足。

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格局

由于零售行业庞杂,市场足够大,很难产生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寡头企业,同时,伴随着供应端、服务端、零售端的专业化、开放化与社会化,也不会出现所谓的核心企业各自经营各自供应链金融的格局,而是“资本、服务、渠道”并存的供应链金融市场格局,去中心化的趋势已经到来。那未来的新零售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核心是什么呢?

未来的新零售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将会以客户为核心。以客户为中心有利于核心企业更加紧密结合市场设计产品,从而提升消费体验和消费升级,但消费供应链金融如果要形成产业市场化,还需要各方尤其是核心企业的觉醒,所以权且将现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叫做“渠道为王”。而“以人(客户)为本”则不仅仅是要求链主企业自身的改善与转型,也需要整个供应链与零售环境甚至社会环境的改变与转型,比如遵守契约精神、开放场景与数据、打造商流与资金流的闭环、核心企业作信用背书等等。但未来供应链金融业务必将呈现资本、服务、渠道三方以“客户为本”为原则下进行合作。而且相互之间也很难进行“本质性”的替换。

渠道方尤其是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很难建立起覆盖核心企业供应链范围之外的资本能力与服务能力,同样资本方也很难绕过渠道获得充分的供应链场景、数据、资金闭环的控制。服务方将启动一个非常关键的“连接”作用,一方面通过与渠道的合作以及自身对供应链的洞察能力获得“优质”资产;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类金融产品的甄选组合以及自身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获得“优质”的资金,让两者进行“无缝”连接。渠道、资金、渠道三方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最低成本、最高收益、最佳时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供需平衡!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