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的风口过了吗?这是最近创投圈里聚会常聊到的话题。2015年被认为是SaaS发展的元年,以经纬、红杉、IDG、DCM为代表的投资机构大量押注,很多创业者惊呼,SaaS风口终于来了。
但从2017年以来,SaaS领域的投融资数量和金额明显减少,那些之前被资本大力追捧的明星企业,近两年的发展也是不温不火,还时不时爆出大规模裁员事件。
中国的SaaS公司,通常喜欢对标美国,因为那里诞生了一批像Salesforce、Workday这样的巨头公司,中国的未来的市场不比美国小,但与美国相比,无论是企业数量、融资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上,都还没有出现与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SaaS公司。
在美国市场,只要你有一个好的产品,营销渠道基本上都通过共用的几个大平台,而且企业客户都会在一个平台上选择产品。除了通用型的大型平台,美国市场有很多做细分领域的小公司,他们做的SaaS发展比较快,是因为他们有一些成熟的销售渠道。
比如HR领域有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大概有二十多家做HR的SaaS企业把产品放在上面,只要你的产品做得足够优秀,或者达到他们产品的标准,就可以在上面实现销售。
在国内企业服务市场,像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平台,也是提供开放接口的。如果SaaS公司的产品过关,就可以在平台上部署,如果不同公司的产品有差异,用户会自己去选择。
在通用型SaaS领域,一些发展相对领先的企业,也开始推出自己的PaaS平台,例如CRM领域的销售易和纷享逍客,HR领域的理才网。
在垂直型SaaS领域,主打餐饮行业的口碑、金融行业的魔泊云、汽车后市场的车店无忧,均推出了自己的平台战略,通过整合更多的SaaS公司服务目标用户。
根据笔者的观察,SaaS公司寻求突破,可以归纳出四种策略:第一,发展分销渠道,转变原来单一靠直销的打法;
第二,寻找有共同目标客户、没有竞争关系的异业合作伙伴,共享销售线索;
第三,建立用户代言和转介绍机制,寻找标杆用户,通过奖励刺激用户推荐其他人使用和购买产品,以获取销售线索;
其四,共享渠道资源,采用PaaS或App Store形式,将不同的SaaS产品进行打包推荐,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服务商。
靠渠道还是直销?SaaS公司的生存之基
在国内,传统软件企业的销售主要是来自渠道,渠道销售占比在整个行业超过70%。而新兴的SaaS公司,通常把直销模式作为首选策略,渠道销售占比不足15%,绝大多数SaaS公司都要建独立的直销团队。
早期的SaaS公司为何不借助代理商渠道,而要花费更多的资源培养直销团队。一方面原因在于,SaaS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低,利润空间对代理商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很多SaaS公司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互联网企业而不是软件企业,他们更愿意学习当年消费型互联网那种去中间化的打法,直接面对终端客户。
随着国内SaaS市场逐渐成熟,很多SaaS公司开始采取和渠道商合作的销售策略。成立于2013年的易订货,以订单为切入点,通过一个移动客户订货系统,打通上下游企业的订货业务流程,帮助企业构建专属的全渠道营销订货平台。
公司早期通过直销方式,积累了一批原始客户,等待时机成熟后,开始布局全国渠道销售网络,仅2016年,就招募了近300家全国渠道代理伙伴。
成立于2014年的车店无忧,是一家专注为汽车服务门店提供集应用软件、智能硬件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垂直行业SaaS公司,通过前期地推培养一批种子用户以后,开始在全国建立分销渠道网络。
与一般的SaaS公司渠道策略不同的是,车店无忧不是选择专业的软件代理商合作,而是选择与汽配经销商合作,这样更能发挥二者的互补优势。
异业合作,优势与问题并存
优秀的合作伙伴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目标一致,二是能力和资源互补。传统的软件代理,通常的客单价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如果是纯粹的代理商,SaaS产品的利润空间确实不够吸引人。
如果SaaS产品和渠道商原有的产品能形成互补,增强客户粘性,实现用户价值倍增,那么SaaS产品的低利润空间或许就不是问题了。
其实在传统的渠道代理体系中,这种异业合作,共享销售线索的做法是大量存在的,只是国内SaaS公司在发展渠道方面有些滞后,所以在这方面的尝试用得比较少。
车店无忧是比较早采用这种方式的SaaS公司,事实证明,异业合作对SaaS产品的推广是非常有帮助的。
SaaS公司跟几种类型的业态合作,其互补优势是十分明显的。首先是培训和咨询公司,这类公司擅长将理念和方法传递给客户,但缺少落地工具,他们也需要找到能有效支持他们想法落地的软件公司合作。
其次是会务和媒体公司,这类公司有能力组织大批量的目标用户,通过行业资讯、研究报告、专家意见对目标用户购买决策形成影响。
第三就是目标用户的上游供应商,这类供应商可以是对目标用户有重要影响的核心供应商,也可以是一般业务往来的普通供应商,主要是这些供应商与目标客户有客情关系,能够帮助SaaS公司快速找到关键决策人。
异业合作的好处非常明显,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获客成本,问题在于渠道的专属性,客户一旦购买了SaaS产品,就会与SaaS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渠道商自然希望能够长期利用好这一高粘度的通路。如果渠道商的发展能够跟得上客户的要求,三方都会受益;
如果渠道商跟不上客户发展的要求,同时不愿意放弃对通路的控制,SaaS公司后期的发展就会很被动。
因此异业合作需要渠道商和SaaS协同发展,公司共同成长,即使后期无法捆绑合作,也应该有相应的松绑机制。
企业服务App Store,垂直行业更有希望
对很多中小型SaaS公司而言,既要做产品开发,又要做营销和渠道,还要做后期的落地服务,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然而,这就是中国目前SaaS行业的现状。所以真正做过的人都知道,SaaS其实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当,没有千万级的资金打底,是没有可能做起来的。
提高效率是市场经济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提高效率首先要靠专业化分工,目前SaaS公司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分工,很多公司看上去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全面平庸。
市场上有很多能做出非常优秀产品的团队,有很多技术能力非常强的团队,他们非常希望出现一些大的平台,或者大的交易市场。
SaaS公司就专注于把产品做好,然后在值得信赖的平台上部署,产品销售以后有专业的公司负责落地服务,欧美的SaaS市场发展得好,就在于有一套成熟的分工体系。
企业服务App Store是最近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是移动办公环境下的新产物, 它本质上将众多面向企业的应用集成到一个平台上,与中小型应用开发商共享营销渠道,客户可以方便地在一个App Store上下载和购买所需要的应用产品,后续的服务也由专业的客服和运维团队跟进。
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终端商、平台商、开发商、应用商店及运营商的分工和利益分配机制是非常清楚的,这一套体系,在2C领域已经非常成熟,在2B领域同样可以借鉴。
但应该注意到,企业客户在选择自己的应用软件时,一般不会根据终端来选择,这和普通的个人消费者有所不同。这就要去企业服务App Store的运营方具备两方面非常突出的能力:
第一是选品,运营方要非常了解客户的各种不同需求,把这些需求分门别类地列出来,然后在每个细分类别里,寻找好的第三方开发商,让他的应用能够上架,否则企业客户不会从应用商店中去选择;
第二是营销,运营商要有很强的渠道和终端拓展能力,第三方开发商通过平台确实能够获取大量客户线索和销售机会,否则他们不会将自己的产品放到App Store上来。
企业服务App Store能够存在的经济学原理在于范围经济,一个健全的SaaS企业适度地扩展产品类目,是能够有效摊薄其固定成本的。
企业服务App Store不宜做得太宽,因为任何一个点的SaaS产品已经很复杂,产品线过宽一般的企业是hold不住的,阿里曾经做过类似的尝试,试图打造一个类似淘宝的SaaS超市,但他们低估了SaaS的复杂性,后来不得不放弃。
垂直领域客户对应用软件的需求是可预期的,即使像金融、汽车这样对软件依赖度比较高的行业,细数下来的软件应用分类也不过以百为单位,所以垂直行业是的企业服务App Store是非常有希望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