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创业者创业还是投资人看项目,原则上都要顺应宏观因素。眼下,“脱虚向实”赋能实体产业成了互联网行业创业者言必提之的大方向。近期,亿欧采访到了梧桐树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童玮亮,一起聊聊互联网技术驱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创业那些事儿。
梧桐树资本管理的VC基金成立于2013年,基金着眼于产业互联网和泛娱乐行业,走稳健路线,每年投资10个以内创业项目,投资轮次偏向A、B轮的企业。
据童玮亮向亿欧介绍,2017年至今,梧桐树资本已经完成的投资有4项:卖好车从金融切入,做新车B2B流通领域的全流程服务,创始人李研珠出身阿里,是蘑菇街的前CMO;在线教育服务提供商云朵课堂致力于给传统学校提供在线网校的整套系统,除此之外还为教育机构提供CRM和ERP系统,其创始人李磊是原尚德机构的CTO;云莱坞是一个网罗编剧和剧本的平台,旨在挖掘出优秀编剧和基本,向影视化方向发展,云莱坞CEO吴又是读客图书创始人、凤凰联动影业发起人,作为制片人还制作了网剧《心理罪》,《山楂树之恋》舞台剧等作品;中影年年是一家动画制作公司,曾出品过《血之苍穹》,中影年年开发了一套自己的引擎,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做到周更动画的企业。
问到梧桐树资本的投资逻辑,童玮亮介绍到:“梧桐树资本旗下的VC基金投资A、B轮的企业是因为企业到了A、B轮已经有了清楚的商业模式,有了商业模式之后公司没那么容易死掉。对于投人还是投行业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这个赛道我们是看好的,创业公司在这个行业里还有机会成为一个大的公司,第二点是看这个团队是否优秀。我们今年完成的这四个项目,CEO基本上都算连续创业者,而且团队完善。团队合伙人需要对行业理解,同时有互联网思维。对于VC,方向和人都重要。对我们来说,至少方向不看好不会去投。”
什么样的项目一定不会投?童玮亮给出的答案是:第一,初创企业同时做几件事。第二,BP里只有创始人一个人,没有团队。
他提到,在投资完成后,梧桐树资本不会直接介入企业管理。除了定期开董事会了解公司的经营数据之外,平时更多的是为创业者对接资源和成为创业者的倾诉对象。
童玮亮认为每一个创业者在他所在行业内的深度、专业度一定会比投资人高,但是投资人看的维度更广,更清楚行业里类比公司的情况和行业里发生的事。所以会在广度上给创始人更多的资源、信息、人脉和战略上的帮助。
创业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儿,每一个创始人在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投资人经常作为一个倾诉对象,和创始认一起沟通交流,舒缓他们的情绪。梧桐树资本的原则是做好创业者的导航员,只提供建议,在日常管理运营上还是公司说了算,下决策的是创始人。
童玮亮认为,每个创业者身上具备的基因不同,所以需要配备的资源和资方给予的帮助也不同。比如说云朵课堂的创始人李磊是尚德机构的CTO出身,尚德整个的在线教育体系都是他搭建出来的,他擅长的是技术和产品,所以能给他的建议和资源就偏向于管理、挖人、市场发声以及市场资源整合。
再比如说云莱坞的创始人吴又,他是个很成熟的创业者,他在行业内的资源和能力比资方强,能帮到他的就是在资本化的过程中如何跟投资人更好地沟通。
每个创始人都有各自擅长的方向,同时也有些方面稍显不足,投资人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去补不同的资源。但核心还是创始人的学习能力,他不同阶段都要学到不同的东西,最终创始人永远是要强于投资人的,他才能把一个公司做得更好。
除了重要的学习能力和通用的为人正派两个原则之外,童玮亮还根据经验总结了优质创业团队的三大特性,他称之为“三有团队”:
1、有理想。能有所建树的创业者都有一些理想主义情怀,他们会对现有的东西不满意,想去改变,想去让这些东西变得更美好、更有效率。有理想的创业者才能感染到他的团队和投资人。
2、有能力。梧桐树资本的VC基金没有投过非常年轻的团队,童玮亮认为过去在该行业内的经验积累能让创业者在此次创业中把他的资源和能力都爆发出来。另外,建立一个团队的能力很重要,基金投资的时候一定是投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人,这个团队一定是能力与性格都互补的。
3、有执行。在中国,创业团队要务实,要在创业之后能马上效率非常高地执行起来。起初的产品可以不那么完美,但是必须非常有效率地实现。按照互联网思维来说,创业之初先做出beta版本上线,再根据用户反馈,执行力非常快地去不断调整完善。
落到梧桐树资本的风投基金所关注的产业互联网和泛娱乐方向,童玮亮想要看到的是一个真心热爱这个细分行业,并且在传统行业中有过深挖经验又懂互联网思维的团队。
目前,市场上to C行业的数据几乎被BAT一手掌握,所以to C行业的压力很大。但在中国的传统行业里,没有一家公司拿到了某个细分领域最核心的交易相关大数据。梧桐树资本希望其参与投资的平台企业都能拿到各自垂直行业里的最核心的交易数据。从大企业切入,再去做中小型企业,最后都成为行业内的大数据公司。
在眼下对SaaS平台的一片唱衰声中,梧桐树资本风投基金依然力挺SaaS。童玮亮解释了其中的逻辑:“我们投SaaS平台一定要是垂直行业的SaaS,旨在通过SaaS切入行业,拿到该细分行业的核心交易数据。通过SaaS平台一年赚几千万利润是没问题的,但是一个纯SaaS公司一年利润达到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压力就很大了。长远考虑,就是要拿到核心交易数据,拿到数据以后可以去做很多事情,比如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帮助企业获客、做产品分发等。”
也就是说SaaS平台只是一个数据入口,前期的数据积累是为了后期可以服务于该行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对于基金来说,这会使其接触到整个产业,也更有机会在产业上下游布局,可以更稳定的发展。
但这就对创业团队要求很高。这个团队一定要能够升级去做其他的事情。SaaS平台要帮助企业提升效率,是节流,但赚钱一定是开源,平台能通过大数据帮助企业赚更多的钱,平台就能分到更多的钱。
但目前的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个很热门的话题,相比时代背景下大热的共享经济、VR/AR等风口型领域,梧桐树资本的投资风格是否有些背道而驰?童玮亮的观点是,产业互联网是永远在进阶的,它的核心是在应用层,所谓的风口,在产业互联网里面都会有到应用层面的落实和发展。
产业互联网企业通过有选择地利用“风口型”技术,做到让其服务的企业满意、让消费者满意,这个平台的价值才会放大。
每一次产业变革都是技术驱动的,但这个技术一定要在应用层面能用到。数据在这上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每个技术在数据上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童玮亮表现出对数据的“渴望”:“我们要看到最早把技术用起来的企业,最早开始拿到数据,形成规模。”
对于未来传统行业会如何进阶的问题,童玮亮判断:“过去高频、低客单价、标准化服务的行业发展的很快,比如打车、送餐等,未来低频、高客单价、非标准化服务的020会一个一个地发展起来,就是需要时间。”
以童玮亮多年的投资经验来看,创业者遇到的公司管理问题略多。通常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会抹平管理问题,一旦后期发展略微平缓下来,管理问题就会展露出来。
梧桐树资本VC基金投资的创业者以70后和80后为主,在管理层面上,80后创业者较之前者经验稍显青涩,投资人会给予更多建议,比如内部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等问题。
另一方面,每个创始人在不同的阶段永远会有很多选择,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他会有些纠结。那就跟他说有些东西应该去做,有些应该放弃。童玮亮在采访中对亿欧表示:“尤其对创业者来说,怎么去放弃,我觉得其实聊得挺多的。”
有些创始人个人在行业中发展得比较好,加之融资后公司有钱了,团队又发展地很快,这个时候他知道很多事儿可以去做,会有很多诱惑。但是创业阶段是要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做到极致。童玮亮认为,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事儿可以做的时候,就要和创始人沟通说有些事不要去干,看的再好也不要去干。先把目前的主业做到足够好,再去想别的事儿。
童玮亮表示:“我们投的公司都是平台型的公司,前期发展还是要花时间精力。有时候创始人有能力并且善于做平台上的某一项业务,他会说我来主控这件事儿,可能很快就能把收入利润做起来。但是我会建议他千万不要做这件事,你去跟别人合作,因为你要做平台,你一旦主控就会跟其他人有竞争关系。不要去跟别人竞争,你还是要把平台做起来,才是你的核心长期价值。我很难说这件事情的对与错,但是从长期的战略和逻辑来说,应该是这么去做。”
举例来说,梧桐树资本投过这样一家公司,创立初期时在做多个行业上的业务,盈利不少,而且每个行业都在赚钱。后来在创始人与资方的内部会议上,资方建议公司舍弃两三个方向,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只做一个方向,甚至把公司名字都改成了和这个方向相关的名字。此后公司的发展就非常快速,大概5-6个月以后,公司估值就翻了3、4倍,融了下一轮。童玮亮说:“非常专注做一件事情,发展还是很明显。”
近年来,线上的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如火如荼,用户被迅速地大规模覆盖,随之而来的是线上流量的成本不断攀升。相比之下,为传统行业赋能的产业互联网方兴未艾。其实互联网本身已经不是一个产业,而变成了像是水电煤气一样的基础服务。只要传统产业的规模足够大,效率足够低,这个行业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一定能够整合,就会有创业公司发展的机会。
AI现在很热,看似是一个产业,但未来也会成为每个行业都会运用到的一种技术。梧桐树资本希望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拥有行业核心大数据之后,通过AI技术的加持,在各自的垂直行业里用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盈利模式。
童玮亮预言:“未来5-10年内,每个行业都会有大公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