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今天让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相信很多人仍对答案唏嘘不已: 1999年,也就是阿里巴巴成立的这一年,如果让黄光裕和马云同时起步做电商,18年后的今天,谁会胜出? 当然,在现在来看,答案已毫无悬念,虽然这里“胜出”的定义并不能说明一切。
那年,马云35岁,没钱没经验开始了创业;而黄光裕30岁,他的1987年成立的国美电器已京、津、沪的家电市场形成连锁,不差钱。无论从年龄、财富、商战经验,黄光裕都占有绝对优势。虽说黄光裕在2008年出了点事,对国美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即使换成当年已在零售业名声显赫的华润、物美、华联等企业和阿里巴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电子商务,胜出的机率又有多少?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拥有庞大的数据和技术是电商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马云已将阿里巴巴从电商公司重新定义为大数据公司,贝索斯也称亚马逊其实是一家科技公司。然而,当我们重新反思实体零售的落败于电商的原因时,却发现,数据和技术其实是实体零售企业最不缺的东西,如果把零售企业称为大数据公司或技术公司一点也不为过。
先说数据。有了零售,也就有数据,与生俱来:庞大的供应商数量、顾客(会员)数量、员工数量、各种商品数据、市场调查(分析)数据、交易数据,等等,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数据就是一座宝藏,只是传统的实体零售企业缺少对这座宝藏的挖掘。举例沃尔玛,全球约7000家门店,200万员工,超过百万的供应商和SKU,每周进入超市购物的人约有2亿,整个供应链所产生的直接数据及其衍生的天文数据,如果让其发挥商业价值,相信丝毫不亚于阿里。然而,遗憾的是,实体零售之所以不能称之为大数据公司,就是因为其没有让这些数据发挥出商业价值,并将之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生产力。
再说技术,每家实体零售企业拥有的支付系统、补货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配送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电子价签、EAS、RFID、CCTV 等等,都有相当的技术含量,这些系统形成网络,不就是企业自己的互联网吗?沃尔玛多年前就实现了全球数据的卫星传输,不就是典型的科技应用于零售的实例吗?同样,实体零售企业之所以不能称为科技公司,是因为其是以商品和服务作为业务核心,没有将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来重视,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
所以,理论上讲,实体零售企业天生具有商业基因,拥有庞大的数据和先进的技术,无论如何要比白手起家的阿里、京东更具有发展电商的潜力和优势。也许马云说的一句话,是对传统零售行业落后的准确解读,抑或是嘲讽,他说,任何一次商机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当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等新技术出现时,实体零售企业没有借力这些其进行零售创新,这不是错;但如果对出现的这些新事物没有保持应有的敏感、警惕、预见,那一定就是错了。
想想看,如果在1999年阿里巴巴刚起步的时候,有一家零售企业投资了它,今天将会是什么状况?如果和阿里合作,完成O2O或者全渠道的商业模式,那又会是一种什么状况? 说多了都是泪,到如今,不少实体零售花了大价钱在做自己的线上店,但成功的又有几个?
分析实体零售企业之所以在电商领域落后的原因,也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 缺乏思维的创新
一个成熟的企业,或者没有遇到危机的企业,容易沿着即有的轨迹向前发展,一旦形成惯性,将很难改变。经验害死人,实体零售的老板们在躺着赚钱的惯性下,丧失了对外界新生事物应有的警惕性,这给了电商跨界打劫的机会。电商思维认为,存在的就是不合理的。马化腾说,人性就是要更新,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这些年,也许实体零售商好像真的没有做错什么,但真的落后了。
我们以号称当前最热门的号称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来举例,看看实体零售企业缺乏哪些方面的思维创新:
速度!仅仅一年时间,摩拜和ofo,不仅让中国大地遍布共享单车,摩拜更是进入了全球8个国家180个城市,ofo也进入了6个国家150个城市(网络数据),这种发展速度根本是传统零售无法想象的,多数的实体零售企业,重视在本区域发展,当前能够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零售企业很少,覆盖中小城市的就少之又少了。虽然开实体店并不能完全和共享单车的发展完全对比,但与零售企业缺少抢占市场的信心和勇气也不无关系。
借力!企业扩张主要有几种途径,一是靠自己,二是靠加盟,三是靠资本。借力资本是创业公司的源动力,摩拜背后有22位投资方,ofo背后有17位投资方,两家公司聚拢了目前中国实力最雄厚的财务投资人和战略同盟者(网络数据)。拥有雄厚的资本,用钱把对手都烧死,市场成为我一个人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赚多少就是我说了算。传统的零售更倾向于用自己的力量或者银行的力量来发展,忽视了PC/VC等资本的力量,一股独大的零售企业比比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封闭的企业不会有前途,因为自己不可能样样精通,所有的钱也不可能一个企业赚,自己赚自己应该赚的部分就行。不将自己融入到产业链或生态圈中,就不能做到强强联合,强强联合就是借力,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蛋糕做大,从中切出一块,也许比自己拥有一个完整的小蛋糕要大很多。
狼性!摩拜和ofo的大战让其它的共享单车哀鸿遍野,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市场老大和老二应该到握手联姻的时候了,但ofo的戴威和摩拜的胡玮炜均表示,目前并不想合并。只要一合并,必然有一个人要出局,有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才能让自己有危机感,才能成长的更快!虽然实体零售企业之间也进行诸如价格、营销、服务方面的竞争,但这种战术上的竞争,不具有致对手于死地的杀伤力,基本上大家还能相安无事。如果说实体零售是竞争思维,那么电商就是颠覆思维,电商建立了用户到厂家直接见面的平台,颠覆了层层代理的传统供应链模式。实体店天天想着怎么赚顾客的钱,电商却是向上游供应链开刀,获取利润,这就是颠覆的力量。
电商的发展史,是一场血雨腥风的竞争史,这些企业深知偷袭传统零售成功的不易,更能感知到市场危机和残酷,生死往往只在一步之差。在各种新技术应而生,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市场中,再强大的企业一旦丧失警觉,都可能被新生力量打败,那怕他们还是创业公司。BAT对付潜在威胁的办法,就是依靠强大的实力,不是将其灭在萌牙状态了,就是将其收入麾下。
二 缺乏以人为本的思维
《零售心理战》的作者铃木敏文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不要为顾客着想,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零售企业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并运用这句话。零售企业理所当然地认为顾客会喜欢自己门店的商品,以为促销、降价就是在为顾客着想,这是典型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为顾客着想”,商品是我的,你必须接受。
也许电商的思维才是真正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他们解决的是痛点,他们的做法更符合人性,人性的弱点包括贪婪、懒惰、虚荣。看看电商怎么做?你贪婪,想买便宜货,好,我建好平台让你直接从厂家购买;你懒惰,不想去超市,好,我让物流直接送货到你家;你虚荣,需要与众不同,好,我给你来个C2B私人订制。只要你能想到,我就能做到。像今日头条,你想要的,我会源源不断地给你。
再来看看摩拜和ofo解决了人的什么痛点?三公里之内的出行往往比较尴尬,开车不好停,出租车不好等,网约车不好叫,公交车没有站,于是共享单车有了机会,解决了这一痛点,于是大获成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地政府也曾推出了共享单车,但用车的繁琐程度让人嗤之以鼻,因为政府是从方便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并非从服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共享单车的兴起对外卖是个冲击,很多人不愿意叫外卖了,顺手扫个共享单车到附近的餐厅去吃个饭,比叫外卖爽多了。共享单车意外地帮助了餐饮业,同时也意外帮助了实体零售业,据德勤的最新报告显示,17年下半年开始,实体零售店的客流回升,业绩回暖,这与零售企业努力突围密不可分,但也离不开共享单车的一份功劳。
三 缺乏对技术的重视和利用
马云提出的新零售的核心理念,普遍的理解和解读,就是用技术完成零售的全渠道和全供应链的升级,提升人们的购物体验。
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进步、支付方式的多样化、物流技术的发展,以及RFID、人脸识别、图像识别、AR/VR/MR、全息影像等技术的应用,推动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出无人店、无人货架、自助收银、移动购物等新的商业模式。能否用这些技术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是实体零售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未来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商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技术满足人的购物体验。
回头来想,当实体零售在为减少人工成本将员工排班工时以分钟来计算时,为什么没有想到用自助收银机来替代收银员,为什么没有想到引进机器人来替代理货员;当为了提升坪效而苦思冥想地进行空间设计、动线设计时,为什么没有想到网上的空间无穷大;当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库存盘点时,为什么没有想到用RFID就可以瞬间完成这个工作……
实体店的大数据与生俱来,但却没有想到利用大数据进行消费行为分析并为顾客画像,以做到精准营销来提升销售。比如,顾客买了纸尿片子和奶粉,就知道家里有小孩,那么就由系统自动为顾客推送与抚养孩子有关的商品;如果顾客买了锅碗瓢盆,就知道顾客乔迁新居了,那就给顾客提供家居用品的促销信息;甚至根据顾客长期购买的食品清单,能分析出顾客的身体健康状态,那么就由系统给顾客推送健康信息和商品;如果分析出收入稳定但暂时缺钱的顾客,那么就和银行联手,为顾客提供消费贷服务。围着青山,却说没柴,这就是传统实体的悲哀。
微软CEO说过一句话,我们不尊重传统,我们只尊重创新。
实体零售的未来
电商利用其强大的技术和资本,已完成了当前商业的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BAT、京东等为几个中心的平台化企业,其它企业只能在他们的平台上“寄生”。实体零售企业想突破,难度当然相当大,但这并非完全没有逆袭的可能,因为其毕竟拥有强大的零售基因,毕竟现在是技术、资本、人才、商品都开放的商业环境,加上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去中心化的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合理利用好各种资源,翻身的机会还是有的。
为了说明商业风云的变幻莫测和机会均等,再举例共享单车的例子,在滴滴看清了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后,火急火燎地投资了OFO,如果滴滴知道,如果不投资,滴滴也许会死的很惨。因为据说共享单车铺开后,滴滴5公里之内的叫车数量下降了80%,更可怕的是,摩拜和OFO每天的订单量加起来已经超过8000万单,远远超过滴滴每天2000-3000万单的流量。对于以流量为命脉的电商,降维打击的力量太可怕了,一旦OFO也开始网约车业务,那么对滴滴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看似风光的汽车可能会毁在小小的单车手里。而当前的事实是,摩拜已经开始了专车业务。
再大的企业都有软肋,就像电商偷袭实体零售店一样,所以,实体零售店不要妄自菲薄,只要保持前进的信心,就有逆袭的可能,毕竟现在是最好的商业时代。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来一场思维的革命,期待实体零售企业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