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消息,在2017亿邦未来零售大会上,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发表了题为《谈农业供给侧改革下的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演讲。他回忆了我国农产品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解放以后,产品稀缺,供不应求;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或者是农产品量的飞跃阶段,与我国的科技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第三个阶段是农产品流通阶段。他指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一产能太多,二消费者选择太多。
据悉,2017亿邦未来零售大会由亿邦动力网主办,于12月20日-22日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举行。
本届大会以“智·商”为主题,包括两天的主论坛,5场主题分论坛,马蹄社等活动,国内外电商领域知名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共计4000人次出席。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届大会上,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已成为主旋律,大数据算法、内容、社交正在和产业紧密融合。反映了,商业正处在迭代进化的边缘,这是一个低维向高维迈进的历史性时刻。
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玉玺:感谢大家!很高兴与大家交流,我觉得智慧三农这个名字取的非常好,我理解智,就是每天新的知识你要学习,你要应用,你就智了,慧是丰收的丰,丰产了你就丰收了,所以智慧三农这个词起的非常好。还有一个名词是新农人,我真不敢当新农人,但我也不算老农人,我应该算中农人,我今年正好68周岁,今天参加这个会,和同志们一块交流,我觉得很好。
中国农业的发展很复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不是农业强国,我觉得任何一个专家,任何一个药方都不可能解决中国农业的问题,咱们在座的就是从事农业第一线的,我们最有发言权,专家讲,你们可以当做参考消息,任何一个专家都是在盲人摸象,你们要把专家的讲话当成参考消息,如果专家的话你全执行了,你可能会上当受骗。因为中国的农业太复杂了,南北差异很大,我是搞农产品的,搞了30年,从87年开始搞,今年正好是2017年。北京是30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是农产品输入型城市,其中9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由新发地市场承担,2016年市场总交易量为1550万吨。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因为2017年中央1号文件讲的就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十九大又反复强调了要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农业就两侧,包括种植侧和消费侧,它讲的是种植侧要改革,没讲消费侧要改革,为什么种植侧要改革呢?因为你再用传统方法去种植,突然觉得农产品不丰产、不丰收了,你发现勤劳不致富了,你就开始不知道种什么好了,刚才有很多人讲的观点我不完全赞同,我觉得中国农业最大的根本问题是产能太多了,其实我觉得陕西的苹果都不错。前两天我以劳模身份到东北,到一个北大荒,北大荒把东北的大米一人盛一碗,叫我尝哪个是五常大米我没尝出来,我觉得东北大米都不错,但是产量多了就不值钱了,我要是当农业部长第一句话说全国不允许再种苹果了,今年我到山东去看,山堆式的,很多苹果卖不出去,不是产能过剩吗?先不说苹果有多不好吃,鲁迅讲的特别对,北方的大白菜到了广州就变成了稀罕物,挂起来卖,变成了黄芽菜,农产品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就贱,少了就贵,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法则,所以我们说农产品过剩了,一定要改革。
另外消费者选择性太多了,他不知道吃什么好,而且对中国的农产品产生了一种信任危机,这是今年为什么十九大和中央1号文件讲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根本原因。
我们回忆一下中国解放68年农产品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解放以后,1949年到1978年,年岁大的人都知道,那是农产品短缺时代,什么都要证,什么都要票,叫供不应求,根本没有卖不出去这一说。1978年以后,到2005年,我们进入了一个发展阶段,或者叫农产品量的飞跃阶段,我们把土地分产到户,土地多少年,祖祖辈辈都要税,突然不要税了,尤其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科技大发展,我1968年从事农业生产,种过玉米、小麦、水稻、蔬菜,那会儿粮食亩产400斤就不错了,1977年人民日报的标题是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讲的什么呢?讲的是浙江地区水稻种三产,一亩地产300斤,记者调查,你三产还不如两产,每亩500斤,现在随便都可以,水稻、小麦、玉米都可以1000多斤,所以我们觉得量的飞跃阶段关键是我们国家的科技大发展,所以我说接下来的阶段叫量的飞跃阶段。
从2005年到现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叫农产品流通阶段,为什么叫流通阶段,有什么资格叫流通阶段呢?流通阶段有几个理论,第一个理论是卖比种重要,只有卖不出农产品,没有种不出农产品,这是第一个理论。
第二个理论农民、农业可以丰产不丰收,我们看很多农产品烂地里,西瓜烂地里了,我前几天到陕西苹果像山堆似的,因此丰产不丰收,农民勤劳不致富。小时候生产队跟我说勤劳可以致富,现在这些都被打断了,都不变成真理了。
到了第三个阶段叫农产品流通阶段,老祖宗到农产品流通阶段有很多理论,商品的交换过程卖的好就卖快宝,卖不好就卖成草,老祖宗在资本论上讲了很多,毛主席、列宁、斯大林生活在短缺时代,流通理论可以说先天不足,我们真正的流通专家很少,但是农业的专家、种植专家有很多,洪涛教授是流通专家,但是他大学的时候学的肯定不是流通专家,根本没有流通系,有植保系、栽培系,就没有流通系这一说,我们没有理论支撑,所以中国农业大学没有流通。2009年以前中央的任何1号文件都不讲流通,只讲种植,所以我说我们现在进入了流通阶段。今后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叫农业利用智慧三农迅速地向第四个阶段发展。
第四个阶段是什么阶段?叫农产品质的飞跃阶段,我们这次讲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就是我们把三个阶段划分,先讲了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中国农产品进入了一个怪圈,政府补贴已经到天花板了,不能再补贴,国家有规定,进入WTO之后一个单品的价格补贴不得超过国际市场价的8.5%,国际市场价小麦是1块钱,国家收购价是1块2毛8,超过了8.5%,不能再超过了,超过了就违反WTO的规定了。东北的大米1块4毛4,这都超过国际的农产品的市场价。所以第一个原则就是我们补贴到天花板了。
第二个原则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为什么我们走私米,为什么我们走私这、走私那,我去广西凭祥,前几天时间去没有了,以前去写着大标题,就是每次你从外国进米,一次带米不得超过50斤,结果那些人绕10次就500斤进来了,我们为什么从外国进米,又便宜又好吃,所以我们看到湖北、湖南很多人种了水稻交给国家,自己吃泰国米,泰国米又香又便宜又好吃,因此国际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国内农产品的价格。
第三个原则是中国的农民真穷,我们是搞农业的,我们最了解农民。去年我会河南华县,华县有一个制高点,看着一望无边的小麦,特别震撼,下来之后我当时问河南省农业厅的副厅长张慧民(谐音),我说农民的纯收入多少钱,他说两叉合起来,第一叉种小麦,第二叉种玉米,一切都是机种,10亩地五六千块钱,给20亩地中就是一万多块钱,把夫妻俩累的够呛,所以务农不如务工。在新发地当保安也得三千多块钱,还得上五险,比种地好多了。为什么讲2020年脱贫呢?脱贫是一年的收入3950,脱了贫,给你4000块钱一年,一个人4000块钱有法过日子吗?还是不行,所以中国农民还真穷。
大家又问第二个问题了,外国的农产品价格比中国还低,中国价格这么高,中国农民还这么穷,外国农民就更穷了,我带着这个问题跑了五六十个国家,我去了新西兰、巴西、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等等,发现这些国家的治理都叫农庄主,是跑马占地,它是地广人稀,俄罗斯土地是轮作的,今年这块种草,这块种庄家,全部机收机种,它的土地是祖爷爷传给他的,是白来的,他们历史资料是要地、要奴隶,不要人,是多少万顷,他的轮作全部是机械化,它的产量要高,成本又低,它到中国还是赚钱的,还是发财的。它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它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产物,我去美国就问老太太,我说你的黄瓜到底多少钱一斤,他说我们不轮斤,我们是论镑,我说变革有变化吗?他们说五六年都没有变化,因为农产主每年种多少亩粮食、多少亩蔬菜是有计划的,不是乱种的,而中国不行,中国是属于小生产,小生产的国家有没有好的,我去了韩国、日本、中国的台湾,他们恰恰属于小生产的过程,跟中国大陆差不多,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农协彻底把他们组织起来了,从种植到收获、拉长链条,到市场的批发、超市的经营,在韩国超市是农协的,农协说了算,它把农民彻底组织起来了,农民不但去种,还在市场拍卖、市场销售、超市经营,最后利润统一算下来算总利润。我到台湾,台湾远看一大片,近看有界限,一大片是一个模子,一个品牌,但是近看有界限,还是一家一户的,但农协组织彻底把他们组织起来了。他们有一个奚落镇(谐音),有一个合作社的社长叫廖金川(谐音),他不光组织农民种,到台北的拍卖、超市的销售都归农协负责,他拉长利益链条,所以他是挣钱的,农协的权利是很大的,而且马英九、陈水扁、蔡英文都去过他家,他们不敢得罪他,选总统的时候得靠他选票,不选你,你的票就没了,他的女儿结婚,马英九、蔡英文还出份子,还给他们出对联,他们的农协是很有权威的,中国的台湾、韩国、日本他们也是小生产,但是他们是农协组织,彻底的把它们组织起来了,它拉长利益链条。
我们看到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农产品三个阶段划分,一是中国农业的怪圈,一个是外国的经营方式,一个是大农庄模式,一个是小生产模式,但是人家农民是富裕的,人家农民是有钱的。
通过这几件事咱们研究研究供给侧改革,研究研究中国的农业发展方向。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我觉得要调结构,精准化,农产品不是越多越好。我记得希腊船王讲了一句话,企业发展的核心是发现未来、发现需求,你要知道市场需求什么。到了每个地方,跑了一千多个县,很多县长都跟我说我们地区有三宝,我说先别提三宝,你是否三宝不是我说了算,是消费者拿钱说了算,你这个三宝到市场上是否卖的去。北京房山有一个磨盘柿,那是房山人民的一宝,现在到房山区看,柿子还长到树上,但是没有人摘,他们说要费工钱,我们替代品太多了,它还是什么宝呢?关键看市场导向,农产品也不是越多越好。我记得2014年发生了一场台风,豇豆这个植物只接受阳光直射,不接受阳光折射,所以北方大棚里种的是光长叶子不长脚,适合岭南以南的地方种,所以三亚等等地方种的特别多,结果海南台风把豇豆一下子摧毁了50%以上,当时农民心里特别悲痛,产量少了,第二年春节前后我去收购,量少了,全国都吃江州,卖5.78一市斤,以前卖1.78,最后农民一算帐,大台风把我给我毁了50%,但是总收入比台风没有摧毁之前收入还多,所以农民总结出一条经验,叫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受灾,什么原因呢?就是农产品不是越多越好,农产品多了不值钱。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一二三产融合,比如养羊是一产,宰羊是三产,涮羊肉是三产,如果我既养羊又宰羊又涮羊肉,我肯定赚钱,日本、韩国、台湾的农民为什么赚钱,他们恰恰把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到一块了。
我们要规模化,我们南北差异太大,小生产,没有规模,40年前安徽的18位农民把土地分了,承包到户,当时是对的,调动农民积极性,但是40年后的今天,农业真要发展,一定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实事求是的规模化。昨天我在山东专门给农业合作社社长讲了半天,就是讲这个问题。我们真得学,但是很多农村合作社是假的,没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和农民脱节了,像台湾,你现在种,种完了给我,超市卖完了之后再分帐,人家相信合作社,我们现在和合作社脱节了,不把农民组织起来,一切都是空化,包括食品安全,中国的食品安全越来越好。以新发地为例,1998年我从香港学习回来做食品检测,当时不合格率是4.6%,今年合格率99.8%,这是很好的,但是达不到百分之百,去年全国食药总局毕井泉局长到我们那儿之后,我们给他们减少怎么有品牌的优先,怎么化验,他看了特别高兴,他说我告诉你一句话,中国的食品安全永远是一个大课题,永远是一个难题,他讲了一个例子中国的农业耕地面积占世界上的7%,但是我们使用了世界上20%的农药,中国的耕地占世界7%,但是使用了世界上30%的化肥,他还特意讲到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在全国去搞调研,一万户的农业调查,结果发现46%的人有自食田,我种几百亩,单独拿几亩地自己种,不施农药、化肥,自己吃,所以食品安全是很难完全解决的课题,如果我们不把农民组织起来,没有规模化经营,食品安全达到百分之百,永远是一句空话。南宁有一个人在南宁种的火龙果,很震撼,名字叫金秋一号,是现在火龙果最优质的品牌,管理特别现代化,我想30年后他的火龙果一定全部占领中国市场,这才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一个是品牌化,我们上日本抢马桶盖,为什么呢?是因为它的品牌,后来一打听日本的马桶盖就产在中国的柳州,所以品牌代表实力,品牌代表质量,品牌代表种植者的诚信,我去过日本,日本一个寿司品牌有150年的历史,他一丝不苟地做寿司,用总书记的话说人家真是有一种工匠精神,我们只要卖的快了就偷工减料,所以我觉得品牌代表着质量,代表着诚信的金字招牌,没有品牌就不行,中国是茶叶之乡,但是上万家茶叶利润不如英国的立顿,中国就是造完茶叶就完成任务了,立吨除了造茶还研究卖茶叶,还做茶壶等等,所以它一产二产三产融合了,它的利润超过了中国上万家的茶叶利润,这是品牌化的作用。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多讲。
农产品品牌我主张最好以地理标志为主,比如阳澄湖大闸蟹、南丰蜜釉等等,最好以地理标志命名,比起一个怪里怪气的名字强多了。
有了品牌,你要有标准,我们的品牌不叫品牌,我们叫包装品牌,把苹果摘下来之后,装到箱子里,是高原红,我们就叫高原红,那不是品牌,品牌是有标准的,比如新西兰的猕猴桃,新西兰的猕猴桃产自中国,一百多年前,为什么叫猕猴桃,这是李时珍起的,李时珍采药过程中,发现老猕猴和小猕猴特别喜欢吃,所以李时珍把它叫猕猴桃,一百多年来新西兰来了一个修女,带走了一棵苗,经过多少年的驯化,开始的齐名不是叫奇异果,后来才改名的,人家把农民组织起来之后,我们讲腰围,人家讲果围,讲重量,太粗、太重的不要,人家讲重量、大小、硬度、维C含量、酸甜比等等,才叫佳沛奇异果,品牌是有标准的,不是你随便起个名字,你包装什么就叫什么品牌,因此一定要有自己的标准。
要搞好宣传,你有规模了,有品牌了,我们现在是供大于求,过去是叫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好山出好果,出了好果还要好吆喝,酒香也怕巷子深了。你要宣传好,举一个例子,像五常大米,2013年在新发地搞过推荐会,它播放一个宣传片,我看完了之后,我觉得片子拍的就是一般,正好赶上《舌尖上的中国》采访,他就拿到中央台播放了,他一宣传,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一抢而光,有多少五常大米卖光了。它在片子上是怎么回事呢?春天在蓝天白云下育种,关键是夏天在水稻、稻田里面耕作,突然发现稻田里面有小鱼了,突然发现稻田里有青蛙了、蝌蚪了,还有一个大蜘蛛在上面织网,旁边还有一堆虫子,一群麻雀在吃着稻谷,它告诉消费者我们这是安全的,我没有使用农药,我如果使用农药蝌蚪还行吗?我没有施化肥,如果使用化肥,鱼还生长吗?我如果打农药还有蜘蛛吗?打了药,麻雀还敢吃吗?所以你们宣传一定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灵魂地去宣传,才能起到宣传的作用。
除了宣传,还要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这是总书记再三强调的,农产品也得讲好故事。大家知道法国的拉菲葡萄酒最贵,为什么它最贵人拉菲是一个故事,是国王的妃子叫拉菲,时间长了,皇帝慢慢不喜欢她了,她失宠了,拉菲特别郁闷,说国王不喜欢我,还有什么意思呢?她看到底下有很多酿酒的,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她说这是干嘛的,佣人说这是毒药,她说我喝毒药死了得了,结果喝了半年,她也没事,她问佣人是怎么回事,佣人说可能是量不够,于是她加大了量,喝了一年之后容光焕发,特别靓丽了,国王一看说你是谁呀,说我是拉菲,然后她从失宠到受宠,说明葡萄酒养颜,一下子占领了全球市场,它就是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所以中国的农产品也要讲故事。比如贵州有一个有一个毛坝贡米,它有故事,嘉庆年间在山东泰安当县官,他带了两斗米献给当年的嘉庆皇帝,嘉庆皇帝觉得这米很松软,最后就说变成贡米吧,结果起名叫万岁米,到抗日战争的时候,浙江大学为了躲避战乱,西迁到了毛坝乡,他们的校长尝了这米之后,觉得这米太少了,提笔四个字,叫黔中之宝,后来和贵州大学合作,共同开发这个米,叫毛坝贡米,反复讲这个故事,当时两千多亩地,几十个农民和他们合并到一块了,包装好之后一级的368一斤,二级的268,三级的168,这是中国故事的作用,广西有一个芋头特别好吃,98年荔浦芋头卖不出去,他们发愁,这么大块头不知道好吃不好吃,但奇迹发生了,当天晚上北京热播《宰相刘罗锅》,那时候有一个广西挑着担子给皇帝上贡,就是芋头,和荔浦芋头一模一样,第二天一看荔浦芋头抢光了。还有五朵金花的故事,所以要讲好中国农业的故事才能把中国农产品去卖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多举例子了。
农民要走进市场,我们属于小生产,农民要拉长利益链条,农民品就四各环节,种子研发、种植、运输、销售,新发地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有的是,但是你光给人家种植,要达到亿万富翁,不可能,农民得走进市场,实现一产二产三产融合,我们觉得海南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海南每年有一百万吨的瓜菜卖给新发地,它在农委长期有一个驻市场的人,把海南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进新发地市场,他做登记,把信息反馈回去,结果海南的农民逐渐富起来了。我想中国农产品的发展方向,包括规模化、品牌化、宣传好、讲好故事,农民走进市场,农产品不是越多越好,尤其现在苹果,我们觉得不能再发展了,现在要提高苹果的质量,现在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中国的农产品马上进入由量的飞跃阶段像质的飞跃阶段发展。
因此,我讲了中国农产品三个阶段的划分,农产品的怪圈,外国农产品的现状,我们讲了中国农产品的七个方面,还是那句话,你们在座的是从事一线的,专家讲、任何人讲你们只能当做参考消息,还是这句话,春江水暖鸭先知,你们在一线耕耘,提高最了解。学习十九大精神,重在落实十九大精神,让农产品销得更远,让农民更有获得感。
最后我用一个小故事结束我的讲话,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叫撒哈拉沙漠,在非洲的北部,有5600公里,横跨8个国家,特别神秘,为什么神秘?所有的探险者唯一生还。有一次一个探险队带着最先进的设备,充足的水和食品进入这个沙漠进行探险,结果往里面走了两天就发现以前探险者的遗骸,队长说发现以前探险者的遗骸一定要深埋,并立石碑为记,结果越往里走,遗骸越多,结果很多人就不耐烦了,他们探险的干着毫无疑义的事有什么用,他们就发牢骚,队长跟我们说他是我们的先驱,他是我们同行,我们让他曝尸沙漠从情理上说的过去吗?所以他们还是继续发现遗骸深埋,立石碑为记,突然有一天狂风大作,所有的设备全部失灵,再也非不出东南西北,这会儿大家才知道为什么叫死亡之漠,为什么无一生还,这会儿突然有人喊摸着石碑往回撤,最后的结果是这个探险队全部安全撤出沙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问题呢?就是做善事是有出路的,做善事是有生路的,我个人觉得当前搞智慧三农、搞农业,在中国搞三农就是最大的善事,是有功德的事业,在中国搞农业,应该说是有出路的,是有生路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