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科技赋能B端新趋势》白皮书中提到,中国移动互联网在消费者端(C端)的创新空间不断缩小并随之细化,商业模式已呈现出由C端创新逐渐向企业端(B端)创新转变的态势。
报告指出,科技企业(T端)连接B端、服务C端将成为未来主流商业模式,中国科技企业在2025年市值预计达到40万亿至50万亿元,T2B2C模式将成为科技行业服务B端的利器。
毫无疑问,企业服务将成为新时代的风口。今天的ToC市场已是巨头们的天下,“厮杀激烈”,但是企业服务却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金矿。对比美国市场,中国企业服务市场规模仍然很小,潜力无限。有机构曾经统计,美国ToC与ToB板块基本持平,ToB人群规模是美国的5至8倍,但国内ToB领域占股投资额不到2%,严重被低估。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空白领域特别多,不管是人力资源、销售、客服,还是文档的管理,包括垂直领域,包括医疗、物流。也就是说,下一代的ToB市场巨头基本都会诞生在这些垂直细分领域,而那些能够构建生态体系的,比如企业社交生态、企业数据生态等,甚至可以做大成生态。
在中国互联网如此急躁的环境中,很少有创业者愿意扎扎实实在ToB市场坚持多年。ToB就像种果树,3年初见成效,5年才有成果。过去,投资机构也很少愿意花精力在ToB市场。
企业服务可以看作是苦活和累活。不过,最苦最累的活,才更有价值。以最近获得130亿元融资、估值1330亿元的京东金融为例。这家公司2013年从京东独立出来,市场普遍认为京东金融在围绕着京东的大生态做ToC金融服务,但实际上,他却在两年前悄然转型,做起了ToB的生意。2015年底,京东金融CEO陈生强首次提供京东金融是金融科技公司,不是自己做金融,而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2017年,京东金融再次明确金融科技就是“企业服务”。
在ToC市场得到千亿市值并不奇怪,但如果作为ToB的公司,却依然拿到如此高的估值,就显得十分难得了。春江水暖鸭先知,京东金融的这个估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到,企业服务领域正在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企业服务会进入黄金时代?答案在市场空间。
对比一下中美,就会发现这里的巨大机会。过去20年,尽管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比肩美国,诞生了BATJ这样世界闻名的企业,不过明显有别于美国。中国互联网过于依赖ToC,在ToB市场几乎没有知名企业。机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有 2700 万家企业,超百亿美元市值的 SaaS 企业有 100 多家,仅甲骨文、SAP、Salesforce 三大 ToB 公司总市值就达3500亿美元,外加微软、IBM这样的ToB市场大户,市值总和超万亿美元。而中国仅有 300 多家企业级服务提供商,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为零。
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服务几乎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尚未有真正的巨头出现。然而,一个新时代的红利却近在眼前,这个红利就是整个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时下,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各种行业发展的必然,包括线上线下的融合,科技和金融的融合,科技公司与实体企业的融合等。这个融合对于很多有前沿战略能力的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
也就是说,原本互联网企业或者科技公司所运用数字化的行业过多集中在第三产业,集中在了衣、食、住、行、社交、游戏、支付、金融等与个人相关的服务领域,而对企业的供应链、生产和运营等层面的数字化服务却较少,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保守来说,这里面蕴含着数万亿的市场空间。
正如陈生强所判断,目前,中国经济处在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增长的时间点,需要数字化企业服务助力数字经济真正渗透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各个支柱产业中去,加上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和AI方面拥有领先的技术和实体企业思考方式的转变,中国的数字科技公司在这种条件下,完全有机会引领全球企业服务的未来。
如果陈生强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可以肯定,中国的SAP、Oracle、Salesforce迟早是要诞生的。企业服务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市场潮流,不仅是京东金融,包括很多其他的科技巨头,从ToC走向ToB 或许将脱离自我驱动,而是变成一种宿命。只是有些公司先知先觉,有些公司后知后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