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征信圈原来写过一篇文章《关于信用的“流转” - 金单/云信/云单的创新及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谈了谈B类金融里信用流转的概念,最近感觉这类概念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了。
就在9月5日, 央行在深圳成立金融科技公司,运营区块链贸易金融,这个平台是由上海票交所会同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组织中钞信用卡、工行等设立的数字交易平台。基本概念就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签发、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就是让信用“流转”起来,国家队入场了!
那么这个细分市场现状怎样,且看下面征信圈的观点。
02
越来越“时髦”的2B金融
2B金融原来给人的映像是怎样的呢?也许大多数人会用“专业”、“复杂”、“低效”来形容,估计很难和“时髦”的概念挂上钩。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2B金融也开始“时髦”起来,区块链+、AI+ 最近征信圈又听到个叫量子+的概念,反正各种新颖、时髦的词儿都能和2B金融联系在一起了,这倒是也符合“一哄而上”的中国特色。
03
越来越“实际”的2B金融
2B金融受到关注,究其原因是资金、产业、技术三方面驱动的原因:
① 国家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小微企业贷款(Fang Shui),从国务院、央行到财政部,可谓煞费苦心呀。就在今天(9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② 实体产业仍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的问题,产业都想、也需要通过“自金融”的手段解决问题。诚如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说的“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③ 科技的进步驱动金融创新正在向更复杂的B端延伸,区块链、AI等领域有些确实可以看到技术落地的可能性,资本也会更关注相关的创新机构。
04
为什么是信用的流转
有个牛人说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了工厂;第二次能源革命,诞生了公司;第三次互联网革命,诞生了平台”,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平台金融成为的各类机构下一步转型的方向。
上面谈过的资金型、产业型、技术型企业都纷纷建立自己的金融平台,这给信用“数字化”奠定了基础。目前这种基于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流转”有如下特点:
① 资金视角:
从金融的角度而言,大型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往往是非常优质、相对安全的资产;
② 政策视角:
国家层面也在一直提倡盘活企业存量资产,鼓励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参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③ 技术视角:
搭建一个这种技术平台,在平台内实现对传统应收账款业务的数字化创新,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案。
这就直接导致目前各类企业都在搞这种平台,如果在配合区块链、AI等概念的“炒作”,不管向管理层“表功”,还是配合董事会的“市值管理”,亦或是向VC“再融一笔”,都是既有面子也有点里子的工作,可行!
看看业内这种概念平台/产品有多少吧(仅部分列举):
鉴于这种模式的技术门槛不高,业内越来越多的各类企业纷纷“杀”入这个领域,建议“后进者”注意2个问题:
① 光有平台是没法产生现金流的,这种模式的关键是对整个业务细节,相关方诉求的理解;
② 平台/产品名字赶快注册商标吧,未来叫“X单”、“X信”、“X票”的商标会比较紧俏了。
05
关于信用流转平台的计算题
对于越来越多想要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最好先做一下下面这个计算题,来看看投入产出是否可以接受,下面所有相关数字仅用于说明对比,具体要结合自身特点,切不要作为实际投资之参考。
当然,有企业想搞“自金融”,保理公司、小贷公司、租赁公司啥的统统都上,但也得想好自己的资金成本、坏账准备、可获利差收益等问题,总之如果每家企业都要自己搞,亏钱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06
快速链接能力的稀缺
即使每个企业都愿意投资去搞一个“小平台”,如果想要真正资产“信用”数字化并流转,就不能单靠自己这个“小平台”的数据,而需要和其它各种维度的数据源、B2B、B2C、B2P平台互联互通。
不管是共享数据、各类“黑白名单”还是时髦的“联盟链”,最需要的是快速系统对接各类“千奇百怪”的ERP、进销存、CRM系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许恰恰正是各类(银行、产业和技术)企业都欠缺的。
① 银行:
目前看到的技术能力强的银行在平台化方面已经走在了市场前面,如工行、平安、招行、浙商等,但大多数中小银行、城商、农商等银行IT能力偏弱,即使有也是传统“封闭”系统下的思路,怎样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又得合规,还得满足其它业务部门的需要,同时不能给“人家”增加工作量,对于分管技术的行长们都是挺大的挑战。
② 产业:
大部分产业集团的技术能力都不是强项,特别是长期以生产制造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导致互联网思维的IT投入做法,无法大规模执行。同时,对于金融风险的认识,“骨子里”还是和“纯”金融机构不一样。
③ 科技:
创新性的科技企业,有开发能力,但又对产业、金融的业务模式、系统情况无法做到真正了解,而银行、企业的数据往往都是在封闭系统中的,而且对安全性的要求高,常常遇到的情况是,互联网特别“得意”的技术创新,由于产业客户账务处理问题、银行资金放款、开户等合规性问,无法实施。技术创新如果不能结合业务、金融的实际情况,那么就会落到“落地困难”的尴尬境地。
未来值得期待的是:有机构能够找到一条打通业务模式、技术连接、资金提供的高效路径,践行2B金融数字化创新之路
2B金融创新切莫只谈技术,还要搞懂监管政策、法律常识、税务处理、账户管理...其实,这真的是件挺2B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