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压境 联想逆行

郭朝飞 蓝洞商业 2018-10-12 09:50:31

杨元庆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北京雁栖湖,在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他反复提及物联网、AI和智能制造,以往更多的是PC和手机。

“我们还是更重视To B业务,这更适合联想,因为开始To C的业务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但To B业务需要建立起长期的客户基础。”这是杨元庆对外释放的新信号,字里行间,联想要成为一家To B公司。

这并不意外。似乎一夜之间,To B就从少数派行为变成企业生存必备技能。就连BAT都在聚焦To B市场。

这跟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有关。

早在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时,包括王兴在内的大佬纷纷警示互联网即将进入下半场。依靠人口红利进行模式创新的机会见顶,以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成为主流。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各个行业触网形势并不乐观,可挖掘的机会犹如尚未开采的金矿。

有份报告值得参考。麦肯锡2017年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中国》中提到,在与消费端关系密切的领域和政府强烈推动的领域,中国的数字化程度领先于美国,且成就了多个世界瞩目的科技巨头。

但在其他产业,数字化投入却落后于欧美。按麦肯锡对“数字化”指标的定义(包括资产、使用、人力三个维度),美国的数字化程度是中国的3.7倍。

中国工业互联网开始替代消费互联网成为行业风口,科技公司通过赋能B端,服务C端。这才有互联网巨头要求寻求B端能力的集体行为。

不过转身的时机尤为重要。因为B端不乏先行者、潜水者。比如在C端被多次批评的联想,其实在To B领域已经提前做了很多布局。尤其在医疗、超算等领域。

一场关于B端的赛跑早就开始。

1

20岁的腾讯刚刚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直指B端市场。

其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将整合包括腾讯云、智慧零售、安全产品、腾讯地图、优图等产品线,帮助医疗、教育、交通、制造业、能源等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去年12月,马化腾在员工大会上说:“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腾讯总裁刘炽平则表态,“很多人说我们只有To C的基因,没有To B的基因,我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你看进化中的成功物种,不是一开始就有那种基因,都是演化出来的。”

在此之前,腾讯摇摆过。

一个被广泛提及的故事是:2010年,陈磊建立腾讯云,并坚持扩张。但当时腾讯SNG负责人汤道生主张利润为先。2014年陈磊离职,两年之后腾讯才再次重视云计算,展开市场争夺。

在腾讯之前,今年5月杨元庆通过内部信也公布了联想新的集团业务架构调整。

联想原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整合成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与原数据中心业务集团协同,共同发力“智能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以适应智能变革和广大的企业级服务市场。

杨元庆称,联想在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算法与计算力领域拥有全面积累,将为各行各业提供行业领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比如,发展针对企业客户的智能物联网设备,主要通过提供协议、模组、嵌入式PC、嵌入式服务器这样的方式,来促进机床、医疗等各种设备的智能化;联想所创建的大数据平台、先进算法,与行业的knowhow(知识、经验、流程)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智能化发展。

blob.png

今年9月底,马云在云栖大会上再提新制造。

“不管已经拥抱互联网还是没有拥抱互联网,必须思考未来的制造业该如何去走,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互联网,一定是IoT,一定是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制造业企业,因为不用好这些新技术的企业都会失败。”

马云解释,提出新制造,并不是说阿里要进军制造业,而是帮助制造业进行改革和变革。

这与阿里的新零售思路并无二致。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五新”战略,即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和新能源。之后,阿里在新零售领域发力,希望通过自己在技术、物流、金融、云计算等方面的基础能力,帮助B端商家完成数字化转型。

早在2009年,阿里就先发制人,启动阿里云。2017年,成立达摩院,计划3年投入1000亿元,立足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今年3月,阿里全面进军物联网。

虽然晚了几步,华为却来势凶猛。

2017年,73岁的任正非亲自出马,74天跑了四川等6省,这些省份的省委书记、省长及当地政府的主要官员出面接待。有媒体统计,任正非的四川与陕西行程间隔三天,而广东和浙江仅隔一天。最终,华为与这些地方政府达成协议,“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是共同涉及的领域。

几个月后,任正非签发“关于Cloud BU组织变动的通知”,云计算部门升级为集团一级部门,与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并列。华为云的目标是三年进入世界前五。

或早或晚,巨头都转向了To B市场。

2

移动时代,联想昔日的对手和朋友,大多成了失败者。联想PC下滑,移动业务也不见起色。

2016年5月,联想公布2015年财报,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联想集团2015财年净亏损1.28亿美元,2014年同期为盈利8.29亿美元。

杨元庆承认,这次危机不亚于2008年。联想智能机出货量接连下滑,市场份额在2015年便跌出前五。

为扭转集团颓势,2016年年底,杨元庆确定了一个所谓的“三波战略”。

第一波战略是保持核心PC业务全球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这被认为是“碗里的饭”,决定着联想的生死。

第二波是数据中心业务和移动业务,是“锅里的饭”,被寄望能尽快成为增长引擎和利润引擎。

第三波是押注自然语言交互和人工智能,让联想的硬件设备更智能,联想要从设备战略,转移到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战略。杨元庆将之视为“田里长着的”。

2012年以来,PC行业总体收缩。为了守住“碗里的饭”,联想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产品创新。此前,各PC厂商都在产品形态方面做出尝试,市场上有过很多“变形”,比如带外框、沿中轴水平翻转、键盘可插拔等。目前,留下来的变形本,几乎只有联想Yoga的360度转轴和可插拔两种形态。

同时联想推进PC+转型,布局智能物联产品生态链,从教育PC供应商转向智慧教育解决方案供应商。

6年多时间里,联想PC增长率基本保持业界领先。2018年第一财季,其PC全球出货量增长10.5%,营收增长19%,达到83.08亿美元。IDC和Gartner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自然年)全球PC行业中,按出货量和市场份额计算,联想均位列第一,坐稳PC行业第一大厂商位置。

根据杨元庆的“三波战略”,第一波PC业务稳固,第二波、第三波得以推进。

联想也开始“All in AI”。

联想研究院已经建立起公司级别的人工智能平台,支持计算机视觉、语言、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的研究。比如E-Health。这是一套智能医疗图像辅助诊断解决方案,2017年联想Tech World 进行了展示,此外可穿戴智能心电衣(SmartVest)等原型产品也被亮相。

blob.png

301医院牵头成立的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想也参与了共建。联想的主要任务就是将AI技术与临床医疗数据有效结合,共同在医疗影像,ECG监测,自然语言,机器平台等领域有所突破。

杨元庆提醒,与很多互联网公司不同,联想的积淀是B2B,联想的AI将针对企业智能化转型,而不是B2C,也不仅仅是smart speaker、无人驾驶汽车等终端产品,更多的是放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包括像智能制造行业各个价值链的智能化。联想从一家硬件设备制造商向智能物联服务商转型。

联想在超算方面的积累很深。过去几年先后帮助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搭建了超算中心。

有必要解释下超算的价值。这在国计民生起到的作用非常重大。比如面对气候变化、能源短缺、污染等问题,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甚至传统产业改造与升级,普通人精准医疗都离不开超算的能力。

高校超算中心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相应学科的研究能力。

联想转型路径赶上了工业互联网的风口,多年的国际化为联想转型积累了人才与资源。

联想在全球有约5.2万名员工,业务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坚持任用更多具有本地市场经验的人才,克服了文化差异造成的困扰。

联想建立了以中国北京、日本大和和美国罗利三大研发基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架构,拥有两万多项专利。联想设备的制造工厂遍布全球,二十多家生产制造厂在各个时区联动,24小时连轴生产,每秒钟出产4台设备,每分钟制造37块板卡。

“目前联想每年研发投入80亿~100亿元,跟最顶级的公司相比可能并不算高,但我们的研发投入在中国所有企业中大概排在前15位(包括国有企业)。”杨元庆说。

联想业绩开始好转。8月16日,联想集团公布最新的2018/2019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报告。财报显示,第一财季联想营收增长19%,达到119亿美元,营业收入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持续增长。利润方面,税前利润达到1.13亿美元,同比增加1.82亿美元。

杨元庆判断,联想“跨过了最底部”。但摆在他面前的,是又一个转折关口。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