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牛资本李绪富:超级供应链平台的崛起

京东物流 2018-11-06 18:11:51

blob.png

渠道变得更为无所不在、更加智能和精准、更能给你带来超出预期的满足。

「零售的核心是供应链的管理。但是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的基础设施环境下,消费品的产业链有了全方位的变革。」

在10月18日举行的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雄牛资本创始合伙人李绪富发表了题为《消费品产业链的变革和超级供应链平台的崛起》的主题演讲。

李绪富认为,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与渠道几个环节。新的变革就是从渠道先开始的:从线下走到线上,又从线上走到线下线上的融合。与之相应的是,零售变得越来越无处不在,营销变得越来越精准,品牌也变得越来越聚合。而且,原来是割裂分离的品牌、渠道、营销,现在也变得越来越融合,品牌即内容、内容即营销、营销即零售。

这些消费品产业链的变化都要求供应链必须适应渠道的无处不在,实现消费品产业链各方的互动,实现个性化与碎片化的要求,于是供应链也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变革的结果就是全域、全链路、全渠道、全品类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崛起。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参加这个会议感触很深,讲个小故事。2009年年初的时候,我第一次参加京东的董事会,在那次会议上讨论京东要不要做物流、如何做物流,争论的非常非常激烈,最后大家还是达成共识了,我们一定要做物流。

为什么能达成这样的一个共识?对于零售,我们当时得出一个很土的定义:零售就是搬东西,把厂家的东西搬到消费者手上,把更多厂家的东西搬到更多消费者的手上,搬运的组织过程就是零售,零售业变迁的过程就是搬东西的次数无限的趋于1的过程。

一直到今天,这个过程仍在继续当中,甚至这一定程度上也是未来京东物流努力的方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零售的核心是供应链的管理,京东呢,本质上是一个供应链管理公司,一家依托于供应链的零售公司。也就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我们当时口袋里没几个钱的时候就选择了做重资产物流。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能够给零售下这样的定义应该是很超前的,因为我们从渠道看到了背后的供应链。十年过去了,现在再来反思,这个定义对还是不对?一定是对的。为什么?因为京东就是依靠供应链管理和优化强势崛起的,但是也有不对的地方,因为我们看到渠道跟供应链在分离。为什么会分离?就是因为有了京东物流,有了供应链管理平台,不一定每家渠道都做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这是社会分工的一个必然的产物。

京东物流已经成长为一家供应链管理平台了,除了为京东体系内的零售服务外也在为外部的渠道商服务,未来还会成为全社会供应链管理的基础设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变化?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基于消费品产业链背后的变革,尤其是在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各种智能终端及其应用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的环境下,消费品的产业链有了全方位的变革。

大家都知道消费品产业链分为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渠道几个环节,变革首先从渠道开始。什么是渠道,如果今天我给渠道再下个定义的话,渠道就是对消费者的触达、感知和愉悦,以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随意的购物需求。

这些年,渠道从线下走到线上,又从线上走到线下线上的融合;从基于搜索的零售,走到基于互动的零售。原来我们上京东,都是基于找我所需要的商品,现在的平台比你还懂你;原来是标准化、大批量的零售,现在是个性化、碎片化的零售,这都是最近几年渠道变革的体现。

由此可见零售或渠道变化的变化趋势是:一个是泛在,渠道无所不在,这是渠道的触达功能;一个是互动,品牌商跟消费者的互动、渠道商跟消费者的互动以及消费者跟消费者的互动,互动就是为了感知消费者的需求,这是渠道的感知功能;再一个就是内容化,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还希望享受精神的愉悦,有精神的满足,以及社会和周边的认可的,这是渠道的愉悦功能。所以,渠道变得更为无所不在、更加智能和精准、更能给你带来超出预期的满足。

营销也在变革:从广而告之到个性化营销,营销越来越精准;从狂轰乱炸到润物细无声;从媒介的角度来说,电子媒体、平面媒体和户外媒体发展为数字化媒体,营销越来越数字化、个性化、精准化。现在还出现了营销即零售,在营销过程中就打动了消费者,消费者就及时下单了。

品牌的变革没有那么轰轰烈烈,相对来说是静悄悄的:从大众品牌到小众品牌;从品类品牌到聚合品牌,原来大家电就是大家电,小家电就是小家电,现在出现了比如生活方式类调性一致的聚合品牌;从制造品牌到渠道品牌;从繁杂的SKU到简洁的SKU,SKU越来越少,原来现在品牌商对消费者的感知是不充分的,所以必须制造大量的SKU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在我们对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精准,就不需要那么多SKU了,很多SKU就变成无效的SKU;从B2C到C2B,从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分销和零售的品牌到消费者驱动的品牌。品牌的变革尽管静悄悄,但变革极为迅速。

品牌、渠道、营销原来是割裂的、分离的,现在的品牌、营销、渠道越来越融合,品牌即内容、内容即营销、营销即零售,越来越流行。因为品牌是有内涵的,品牌在演绎内涵的过程当中就打动了消费者,实现了营销的效果,打动消费者同时又实现了销售,使得品牌在演绎内涵的过程当中就实现了营销和销售。

品牌、营销、渠道的融合最典型的是小米。小米首先是品牌,小米是一个营销,小米是渠道,小米还是一个媒介,小米还是一个互动的社区,它每个方面都做得很好。所以小米是消费品全产业链变革的一个典型代表,小米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生态,未来跟小米相关的产品,不管是小米体系内的,还是小米体系外的,只要跟它的调性匹配,都可以在小米体系里运营。所以,小米未来会沉淀为生活方式消费品产业链的基础设施。

消费品产业链出现了如此大的变化,供应链必须要适应这样的变化,适应渠道的无所不在,实现消费品产业链各方的互动,实现消费者个性化和碎片化的需求,因此,供应链必须也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变革的结果就是全域、全链路、全渠道、全品类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崛起。

全域,就是无所不在,覆盖全国乃至覆盖全球;

全链路,整个链路的各个环节都包括在内;

全渠道的,覆盖所有渠道的;

全品类的,超级供应链平台应该覆盖所有品类。

供应链平台连接着两方,一方是品牌商,另二方是渠道商和消费者。原来品牌是多渠道销售,每个渠道背后都有一套库存和供应链管理体系,中间还有N层级的经销商,通过供应链平台,可以聚合成一个品牌、一套库存、一套供应链、全渠道销售,满足了品牌商最佳库存管理的需求,实现最佳库存规模、最佳库存结构、最佳库存分布、最佳库存交付。

整个供应链从服务品牌商的角度来说,就是围绕最佳库存管理去履行供应链管理的功能。对渠道商和消费者来说,渠道是无所不在的。所以要求供应链也应该是无所不在的,要求供应链平台必须是分布式的,而且是边缘化的分布,我借用了边缘计算的概念,即将计算的能力布置到临近终端,供应链能力要越来越多的接近渠道终端,这就必须是一种开放式、分布式的布局。

这就是供应链管理平台崛起背后的逻辑,由此我们想到京东是在一体化供应链的基础上实现开放。所谓的一体化的开放是京东原来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是采购、仓储、配送一体化的,这样一体化的结构满足了当初京东的发展初期效率和体验的要求,但是发展到今天,还是这样一体化的结构,已经难以满足成为供应链管理平台全域、全渠道、全链路、全品类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开放。

怎么开放?除了向京东体系内客户开放以外,还要向全社会开放,除了向现有品类开放以外,还必须向全品类开放。除了给别人赋能以外,还要接入别的能力进来,让别人的能力跟我的能力在一起相互融通,形成更好的服务。

京东物流在竞争中不断成长,有望成长为全社会供应链基础设施。之所以称之为基础设施,是因为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要素的集聚,把供应链各方的要素和能力都集聚在平台上;

广覆盖。即全域、全渠道、全链路、全品类;

分布式布局和边缘化布局,满足零售无处不在的需求;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驱动,已实现零售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开放和快速迭代,既满足整个社会零售业的变迁,同时引导整个产业链的变革;

成为赋能平台上各要素的主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消费品产业链的变革,以及变革给供应链平台带来的机会。

谢谢大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