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的正确逻辑:如何让“药神”变身“大白”?

36氪 2018-12-04 09:20:07

中国新型医疗信息化领航者百洋智能科技与腾讯云共拓医疗产业互联网

腾讯每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都会发布公开信,今年也不例外。不过不同的是,今年的腾讯在9月进行了一次时隔6年的组织架构调整,这使得人们对这份公开信的内容有了更多的期待。

近几年,云计算作为信息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渗入各行各业。交通云、教育云、政务云等技术平台为其所在领域的运营,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显然,腾讯十分看好这些“云”背后的潜力,并在今年的公开信中公开表示,产业互联网方向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调整组织架构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接下来的目标是为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实体企业提供“数字接口”,帮助它们完成与互联网的融合。

许是受到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影响,再加上这几年医疗行业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等政策的推进,以及医疗机构内部的成本控制需求加大,“医疗云”被推到了风口。传统数据中心转向虚拟化、云端化,不仅成为了传统医疗机构的转型方向,也是众多商业巨头布局“云计算+医疗”的重点之一。

那些看不见的“云”,正悄悄改变一切

2015年,迪士尼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的上映,让机器人“大白”的形象风靡全球。很多人都希望能像主人公“小宏”一样,拥有“大白”那种亦师亦友、暖心治愈的机器人伙伴。或许是“大白”的性格塑造过于突出,使得很多人都差点忘记了它其实是一款医疗保健型机器人。

电影中的“大白”除了具备流畅的人机交互能力,在其心脏部分还装有数据芯片,里面包含了超过10000种疾病信息和应用医疗程序,能够快速分析人体病症,及时准确地“对症下药”。它纯白色的皮肤可以显示信息,也能产生体温变化之类的触感,并通过感知人类的体温变化,检测出疾病或情绪,及时送出最贴心的治疗和关怀。

blob.png

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得不说,这种能在生理和心理上同时进行抚慰的医疗保健型机器人,对于医疗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现代医疗场景里,许多陪床看护人员都是病患的家属。这类人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有限,并且往往都上了年纪。而聘请专业护工的成本较高,同时因为需求量大,专业人员少,有些护工一天要看护两个甚至多个病人,十分地辛苦。因此,像“大白”这样的陪伴型个人医疗保健机器人,显然是十分必要且极具市场的。

当然,现今的技术手段还不能让“大白”完美呈现,但它身上的某些功能却已经能够实现并应用。

有些医院在每位患者入院时,会为其匹配一只患者腕带,由控制中心装置自动编号并记录患者各种信息,且产生唯一的射频信号。患者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每一项药物或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各种检查采样标本均采用同一主编号。腕带上的射频接收器可在一定范围内接受药物的射频信号,自动核对识别患者用药是否正确,不匹配时会发出警报,以防错误治疗。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医务人员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诊断情况输入系统,系统就能根据这些信息,快速给出有依据的临床方案建议,给出的方案中有优先顺序、治疗时间轴等。这套系统便是IBM人工智能系统“沃森肿瘤解决方案(Watsonfor Oncology)”。

blob.png

2018年1月18日,沃森肿瘤智能会诊中心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揭牌,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宋炎认为,单独构建信息化构架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是很大的负担,需要面临着成本大、周期长、后期维护困难等等问题。于是他们将云计算应用在医疗行业中,通过建立和共享居民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医疗资源,简化运营模式和医疗流程等方式,大大地提升了业务效率,解决了不少目前的医疗问题。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不断被革新的技术让科幻电影里的神奇场景,逐步变为现实。越来越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医疗场景,正在悄然掀起一场医学革命,而促成这一切变化的,是一朵又一朵我们看不见的“云”。

“医疗云”能为我们改变什么?

现今我国的医药行业普遍存在专业人员匮乏、供需结构失衡、治疗技术滞后、医治流程繁琐等问题。

根据《2018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量在OECD统计的国家中排名处于25-30之间。2016年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仅为2.31人。从2010年到2016年,三级医院诊疗人次及机构数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7%和8.3%,基层医院仅为1.5%和0.4%。较为落后的执业环境,使得我国医疗系统人才匮乏,增长缓慢。

此外,长久以来,各医疗机构数据不互通,患者信息无法进行快速共享流通;传统就医模式下的挂号、问诊、取药、缴费等步骤繁琐冗长,不同医院的流程、设施不同,更加耗时费力;医疗资源没有合理分配、流转,使得优质医生多集中在各大省会的顶级医院,从而形成“小医院能力有限,大医院人满为患”的较差就医体验;各医疗机构间为竞争关系,缺乏有效的利益捆绑机制,使患者在各医院间的流通成为困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我国出生率为12.95%,到了2017年出生率降到12.43%,65岁以上人口占比11.4%,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的年轻化和发病率上升,每年诊疗人次和人均诊疗次数也将持续攀升,医疗体系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2010-2017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blob.png

2008-2017年我国诊疗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

blob.png

图来自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面对这些挑战与压力,创新科技与新医疗模式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而且它们也必须承担起这一改革重任。

“医疗云”算是在技术推进和医疗压力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医疗工具,也是智慧医疗的核心主体。而从整个医疗行业现状来看,第三方企业做“医疗云”会比单一医院或药企做医疗信息化更为高效、省力。

以百洋智能科技的“两云一院”为例,作为针对医院、药店、药企等智能化转型的云平台产品,“菩提医疗云”和“明镜营销云”这两大“医疗云”彼此独立,面向不同的C端、B端人群,提供不同的医疗解决方案。但二者也相互融合,共同整合并实现了医疗诊疗信息、医药销售信息的联通。而在这两朵“医疗云”背后,“百洋智能研究院”则为技术支撑平台,以及旗下易复诊、掌上医讯APP等客户端产品提供着强大的数据、技术和应用支持。

首先,多年来的传统医疗模式下,医院之间互为信息“孤岛”,数据并不流通。即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去构建信息平台,也只是各自为战,对于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并无太多助力。由第三方企业进行连接,共用一套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平衡医疗资源,缓解三甲医院的虹吸效应,还可以减轻中小型医院的运营成本,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运作效率。

其次,在以往的医疗场景中,“医药分离”往往很难做到,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处方在医院的药房排队取药。而百洋智能科技推出的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易复诊,将医院诊疗信息、医保结算信息和药店零售信息链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由此可见,第三方企业要想构建打通整个医疗行业信息,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医疗云”,必须具备医药基因和IT基因,才能将健康产业与互联网完美融合。

强强联合,能否吞下智能医疗这块“蛋糕”?

2018年12月2日,腾讯云与百洋智能科技在广州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并在发布会现场针对“医疗云”的合作理念及规划做了详细的阐述与解答。这是腾讯继优化调整组织架构,提出“产业互联网”这一概念之后,为进军“互联网的下半场”迈出的一大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blob.png

为什么是腾讯云?

首先,医疗是腾讯必争之地。这些年腾讯不仅自己开展医疗业务,还积极投资合作上下游产业。与百洋智能科技进行战略合作,腾讯可以通过前者在泛医疗领域的云平台产品和解决方案,补充自己的医疗版图,将自己的“互联网+”生态圈进一步扩大与完善。

其次,虽然都拥有着海量的用户数据,但是与一直深耕社交领域的腾讯相比,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所沉积的多为偏向年轻态的网购数据,其能为医疗平台提供的有效连接和对医疗需求人群定位的精准度始终有限。

如今的医疗产品面向人群已从医疗机构人员、医疗服务人员,逐步转向广大普通民众。而腾讯的王牌产品微信,则覆盖了从青少年到中老年等各种不同年龄层。在腾讯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财报中,微信月活跃账户已达10.4亿。接通腾讯的流量入口,对于百洋智能科技连接C端用户,实现医疗普惠无疑是极大的助力。

除此之外,基于多年腾讯系产品的技术锤炼,腾讯云在大数据平台技术与AI应用技术上有着领先优势。其技术体系框架与以“两云一院”为运营核心的百洋智能契合度高,能为后者提供非常好的发展土壤。

blob.png

图来自视觉中国

为什么是百洋智能科技?

百洋智能科技的医疗产业基因源于其背后有着十多年医药行业背景的百洋医药集团。200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医疗行业二十余年的付钢创立了百洋医药集团。在传统医疗体系沉浸多年的他,深知传统医疗模式的弊端和技术推动体系变革的必要性,于是将百洋医药集团的业务核心定位为健康产业资源创新整合平台。

2014年,百洋医药集团成立了一家提供医疗垂直产业链生态化链接与智能化解决方案的企业——百洋智能科技。百洋智能科技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很强的IT创新基因,作为整个集团的科技驱动力,承担起整个企业生态布局中技术革新与应用的主动力部分。

随着医疗与互联网渐渐擦出火花,同时拥有产业和互联网两种基因的百洋智能科技开始显现其在智能医疗上的优势。易复诊作为率先布局第三方处方共享的规范化平台,目前已陆续与北京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肿瘤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合作,同时也在推进沈阳、大连等十多个地市级项目的落地。

另外,百洋智能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医生云平台B-Smart-D,涵盖多种智能化工具,包括国际领先的Watson 肿瘤解决方案、Watson 基因解决方案、飞利浦星云影像等,弥补了国内医疗AI工具上的一些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5年成立至今,百洋医药集团的营销网络已覆盖全国30余省市,12000家医院和200000余家药店。如此庞大的网点覆盖规模以及新型医疗信息化的产业积累,让腾讯可以轻松地迈入医疗领域,并在短时间内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对于腾讯今后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和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

强强联手,拥抱产业互联网

当36氪记者问到:“腾讯云与百洋智能科技的这次合作,预期将为整个医疗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时,百洋智能科技CEO李琴回答说:“两家合作的目的是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地赋能与助力医疗行业,而非完全转变它。”

李琴还提到了与腾讯云未来的几个合作规划:“加深推广医疗云产品,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加入到云端平台;与Oracle公司一起将‘明镜营销云’布局到腾讯云上,做流通领域行业的推广;通过腾讯的金融支付平台,实现面向B端、C端用户的医保支付等功能;将两家的AI技术优势互补,组件智能医疗产品,同时将腾讯成熟的AI产品通过百洋智能科技广大的医疗网点推广、应用。”

正如腾讯云战略合作总经理庆雪辉所说:“拥抱产业互联网,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数字化助手’。我们不是要去颠覆某个行业,推翻某个行业,而是希望将腾讯的一些优秀的能力和技术,与合作伙伴一起去推动这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目前,医疗行业的信息化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随着便民医疗政策的推进、医院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未来的就医场景将更为高效便捷。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各大互联网头部企业跨行业建立产业链生态,在今天已是屡见不鲜。所谓的拥抱产业互联网在一些人看来,无非是将竞争战场从某个单项领域,逐步发展为生态体系的竞争。但不管怎样,以技术创新和构建生态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的确持续带动和引导了医疗、教育等难以变革的传统行业。

总之,生老病死是攸关13亿人口的民生大计。腾讯云选择将医疗行业作为走进“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入口,在很大程度上讲,算是下了一步民心所向的好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